在我長期關注的中國漫畫圈里,一群畫師突然集體爆發式地控訴自己所在的公司,并且要和公司對簿公堂。
原因是畫師認為多年來公司和自己簽訂的合同極為苛刻,作品版權完全交給公司不說,公司的運營包裝能力也欠佳,造成自己作品的影視化過程受挫,影響到了個人利益。
從商業的角度去分析這個事件,非常有趣。不信的話,我拆解一下給你看看:
漫畫家與公司的合同一簽就是5年,為什么5年前漫畫家們不憤怒?為什么現在漫畫家們憤怒了?因為熱錢在不斷涌入漫畫圈。
為什么熱錢不斷涌入漫畫圈?因為熱錢已經橫掃了網絡小說圈,但凡有名有姓的作家,作品早已被瓜分殆盡,所以熱錢的下一個目標就盯上了國產漫畫。
在過去,漫畫家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收入不穩定。能否賺錢,取決于漫畫雜志能否刊載他們的作品。因此,在那個時代,有公司愿意和他們簽約,幫助他們聯系雜志社發表漫畫,再給予一定的日常工資,那是人人艷羨的事情。
為此,漫畫家和公司簽約,把簽約期間的作品版權留在公司,換取安定的創作環境和相對穩定的收入,這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但是現在情況變了,一旦熱錢涌入,各公司開始爭奪漫畫版權,漫畫家的身價頓時大增。

因此,曾經被視為盟友和幫助者的公司,如今看起來成了一個障礙,甚至要比障礙更糟。因為漫畫家當初把版權簽給了公司,這就意味著影視改編權、游戲改編權和周邊產品授權所產生的收益,自己一分錢都拿不到,全歸公司所有。
如果轉到其他公司,或者自己獨立做工作室,又不能繼續使用原來的漫畫題材,必須從零開始,重新推出自己的新作。漫畫家當然很憤怒,當然要在網絡上向粉絲發出呼吁,要求大家支持自己。
人還是那些人,公司還是那家公司,合約還是當年的合約,商業模式還是那個商業模式,什么變了?大環境變了,人心也就變了。
誰錯了?誰都沒有錯。誰都沒有錯,那為什么會打起來?因為現在到了分蛋糕的時候,人越少越好,自己離蛋糕越近越好,最好是親自操刀去切。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它單純是漫畫圈的事情嗎?或者說,它只是文娛產業發展的一個側面嗎?
我們可以順著上面的問題繼續問下去:為什么熱錢會橫掃網絡小說圈?因為電影業連續幾年高速增長。
為什么電影業會高速增長?因為最近5年來城市里的商業地產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商業中心已經成了人們過周末的首選。為了吸引客流,商業中心里大多修建了電影院,周末去商業中心吃飯、購物、看電影,成了城市居民的周末生活方式。
為什么商業中心突然增加?因為中國在持續推進城鎮化進程,把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
所以,城鎮化是一顆投入水里的石子,漫畫圈的斗爭則是這顆石子引發的漣漪,而且是距離石子極為遙遠處的漣漪。
資本總是知道在哪里能夠賺到錢,它會順著漣漪的傳播方向,一站一站地吃下去,從房地產一直吃到國產漫畫。
今天漫畫圈的紛爭,早在城市朝著郊區擴張時就已經埋下了種子。嚴格說來,漫畫家簽約的公司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這一變化,并且在變化到來之前,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當艱難的日子熬到頭,賺錢越來越容易的時候,其實距離自己被取代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如果不提前“革自己的命”,就一定會“被別人革命”。
為什么“自我革命”這么重要?這是因為游戲本身異常殘酷。如果站在互聯網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商業活動都是一個流量游戲。所有的商人都在試圖爭取流量——在現實世界里流量就是人氣,而獲得人氣最需要成本。
當在某一領域內獲取流量的成本太高時,那么只有大玩家才能存活,小玩家就必須退場。退去哪里呢?退去還沒有形成流量山峰的平原,在那里開一個新類別的業務,從零開始吸引流量,并且希望流量做大之后,自己成為大玩家。
為什么說這很殘酷呢?因為在流量平原上從零耕作非常辛苦,需要經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吸引一點人進來。等到真的開始爆發,流量快速增長,別處的大玩家一定會發現商機,從而轉移過來收割勝利果實。大玩家轉移過來的時候,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新的模式和新的技術,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在新興市場上收割利潤。
事實就是這樣:因為勇于選擇去無人前往的領域開拓,死中求活,終于贏得尺寸之地。但是,往往市場培育成熟之日,就是自身終結之時——這就是社會這所商學院,通過漫畫圈的紛爭告訴我們的道理。它沒有教科書,只有幾則新聞、幾條微博,但是比所有商學院的課程都更真實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