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隔壁設計師工作室養了一只貓,每天,這只肥貓都會偷跑出來幾次。它出來后并不是飛奔離開,而是散步前行,很快就會有人出來追它,這樣一人一貓,就會往前慢跑幾十米。設計師們非常忙碌,追貓也就成為人的放飛時刻。他們并不是那么急于追上貓,看上去這像共謀,或者一起“逃離”。
我很羨慕他們,有時候也以關心貓的名義上前搭訕幾句。人都很孤獨,而在寵物面前,人又能團結起來。過去我遛狗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這一點。已經有好幾個朋友問我是否想再養一只狗。因為在今年陪伴我十多年的貴賓犬糖糖離開了這個世界。有一位朋友非常肯定:從悲痛中走出來的最快辦法就是再收養一只。我拒絕了。我還沒有做好準備,甚至感到收養別的狗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在養新的狗之前,糖糖就仍然活在我的心中,而一旦我開始重新遛狗,它就真的離我而去了。
在我還經常想起它的時候,它就依然“存在”。我點眼藥水的時候,眼睛受到刺激會流淚,我就會想起它。好幾次,我給它點眼藥水,它都極力忍耐。它看到我拿眼藥水就逃到床下藏起來,被拉出來的時候,似乎在嘆氣,這讓我比以往更接近它。它生前最后一段時間,我在美國訪學,它住在我朋友那里。前段時間我去朋友住處做客,在沙發上坐下來的時候,突然心跳加速,仿佛下一秒就能看到它跑出來。

我知道這是理性的錯覺,是“思念”加速了心跳。但是也許有另一種可能:它待過的地方,在幾個月后會留下點什么。以前,我有時候會帶它坐車,快到小區的時候,它就激動起來,它知道曾經在這里生活過。在朋友的客廳里,我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神秘的密碼。
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我確信在人和寵物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美好的東西。養狗的時候,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支柱。晚上,我不至于回家太遲,因為總要帶它出門玩一會兒。黑暗中,我的視力極差,灰褐色的狗狗隱沒于夜色中,我感到恐懼,喊了它一聲,發現它就待在我的腿邊,或許它真的懂得我的恐慌。
有一本新出的寵物書上討論“寵物的主體性”,我不確信狗是否有主體性。它確實是獨立的生命,但我們無法真的知道狗在想什么。說到底,我們關于狗的一切想法,其實都是關于“我”,而不是關于狗。
養寵物是一種都市文化,農業社會當然也有“寵物的歷史”,但是只有在都市中,人才能更清晰地從寵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全部命運:無依無靠,獨自支撐。如果說寵物還不能解決人的問題,在它還陪伴人的時候,至少暫時懸置了問題,延緩了“生活危機”的爆發。這樣看來,我們總是虧欠寵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