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左臉上有一塊斑。去年一年,我處理過三次。如今,斑是變淡了,卻無法根除。出門前,我將粉底、遮瑕、修容高光一一上齊,仔細拍打,仍隱約可見。有時,我對著鏡子不免氣餒,但我不能持續焦慮,因為這斑,便是因焦慮而來。
一年多前,我從一座城市搬回另一座城市。等一切塵埃落定,我才有時間細致端詳自己,發現我的唇角長著泡,臉上有痘,痘消除了,痘印還在,痘印漸深,變成了斑。
我去醫院皮膚科看醫生。幾年前,我工作壓力大時也曾爆過痘,在頻繁看臉的過程中,我和醫生成為朋友。
醫生見到我,脫口而出:“你現在怎么像個黃蘋果?”她說的是我的皮膚,也是我的氣色、狀態。說黃蘋果是客氣了,確切地說,是放了很多天,皮已出現褶皺的黃蘋果。開藥,安排治療,醫生叮囑我:“放輕松,你這都是急的,焦慮反映在臉上。”
“可是我在做事時,明明有條不紊、按部就班,自認為心平氣和、指揮若定啊。”
“但是你的身體知道答案,你以為你的極限不止于此。可身體說,你太焦慮了。而你的情緒、你的壓力總要有一個出口,總會在某個地方展現。”
身體知道答案。
我坐在醫院的長椅上,等代煎的中藥。我刷手機,看到一則微信朋友圈消息。一個熟人說,閉關至少三個月,閑事勿擾。理由是,他得了帶狀皰疹。
熟人以業務強、能扛事聞名圈內。不管發生什么事,他都用“這事好辦,我來辦”來緩解下屬和合作方的慌亂、緊張。
比如前不久,他在異地籌辦一場演出,廣告打出去了,票賣完了,臨時出現情況,演出不能在線下如期進行。他鎮定自若,退票、道歉,把線下的演出搬到線上,據說,不但沒賠,還賺了——賺了錢,賺了名聲、口碑,堪稱“隨機應變經典案例”。
我打了個電話給熟人,問他的情況。“我當時以為沒事,事情一件一件處理,辦法換了一個又一個。驚險又圓滿地解決后,我回京,身上沒力氣,持續低燒,疼,成簇的丘疹和水皰長成片。醫生說,我是急的。”
身體知道答案。再淡定的人,演技再高明,偽裝得再好,別人以為在你那兒不是事兒,有時你自己都覺得不是事兒,但身體不會騙你,它會發出警報,提醒你,警告你,幫你記錄你受過的重創,你經歷的坎坷,你于無聲處聽過的驚雷,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