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之際,正是詐騙“收尾”時,“年節”詐騙套路又一次卷土重來,不少騙子絞盡腦汁“沖業績”,蠢蠢欲動的花式騙術,只等有人中招,再撈一筆。記者整理了近期多發的詐騙伎倆,提醒大家增強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騙局一:陌生快遞詐騙
一個莫名而來的快遞,一包紙巾或一把牙刷,幾張印有“年終盛典”“年終遇見禮”“感恩有你”等碩大字樣及抽獎方式的宣傳單……與之前的“刮刮樂”詐騙類似,騙子們換了“新馬甲”,最終目的是以中獎、贈品或做任務獲得獎勵作為噱頭,將受害者拉入詐騙群后,讓受害者下載軟件、點擊網址、關注店鋪,誘導其參與“非法刷單”“購物返利”等活動。
騙局二:兌換積分詐騙
設置兌換積分是許多商家為了吸引顧客而采取的一種促銷手段。然而,騙子卻利用這一方式進行詐騙活動,重頭在“嗷嗷待掃”的二維碼或帶有釣魚網站鏈接的短信,這些二維碼或鏈接往往被偽裝成官方網站或正規平臺,誘導消費者輸入身份證號碼、信用卡號碼等個人信息。一旦信息被盜取,騙子就會利用這些信息開展盜刷或詐騙活動。
騙局三:“集福”“紅包”詐騙
春節臨近,“集福”“搶紅包”成為網絡熱議話題。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趁機詐騙,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春節補貼正在發放”“開搶500元代金券”“集福”頁面。當有人點擊后,會顯示中獎,獎品或獎金往往令人心動,一旦有人為了領取相應獎項而按照要求輸入銀行卡號碼等個人信息后,卡內資金便會全部被劃走。
騙局四:貸款詐騙
年底消費季,騙子利用通信工具散播可以提供貸款的信息。他們往往以高額貸款和低利率為誘餌,騙取受害人的信任。當受害人上鉤后,騙子就會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借口要求受害人轉賬。這些騙子手段極其狡猾,他們會以各種方式繞過受害人的警惕,讓其陷入貸款騙局而不自知。
騙局五:退改簽詐騙
詐騙分子非法獲取受害人的乘車、乘機信息,冒充航空公司、訂票網站或旅行社的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短信與受害人取得聯系,利用準確的乘機信息騙取信任。詐騙分子通常以航班延誤、機票改簽等理由主動提出退費或理賠,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信息或接受屏幕共享操作,從而轉走資金。
騙局六:網絡代購詐騙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網絡代購也成為詐騙分子的新目標。臨近年關,面對選擇在網上下單購物的消費者,騙子以年底優惠打折為誘餌,誘導消費者進行購物消費,騙取錢財。騙子通常會偽裝成正規商家或知名品牌的代購,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購買,然后以各種理由拒絕退貨或退款。
如何預防被詐騙
專門研究和辦理詐騙類案件多年的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張小峰律師提醒,詐騙犯罪的種類和手段層出不窮,為了預防陷入詐騙陷阱,首先,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輕信任何“低投入高回報”的話術,不要相信過于美好的“賺錢機會”。無論是電信詐騙中的返利活動,還是集資詐騙中的各種投資機會,在進行轉賬和投資前,要對該信息進一步核實,在互聯網上進行檢索,查看是否有相同騙術已經被曝光。其次,保護個人信息是防范詐騙的重要一環。絕對不要輕易透露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信用卡信息等個人信息,尤其是在未經核實對方身份的情況下。
(摘自《法治日報》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