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榜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結構是支撐建筑整體穩定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之前,需要進行詳細的設計和規劃,這包括核心筒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施工方法等,設計需要滿足建筑的荷載要求、抗震性能等標準。施工開始于基礎階段,為了支撐核心筒的重量,需要進行深基坑的開挖和基礎的澆筑,主要涉及到地下連續墻、樁基等結構。核心筒的主體結構通常采用混凝土澆筑,這一過程包括搭建模板、鋼筋安裝、混凝土澆筑等步驟,施工人員需要按照設計要求確?;炷恋馁|量和強度。一旦混凝土達到足夠的強度,可以拆除用于支撐混凝土的模板,這通常在混凝土凝固后的特定時間段內進行[1]。超高層建筑通常由核心筒和外部框架結構組成,這兩者需要進行有效的連接,以確保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連接可以通過梁、橫梁等結構實現。完成核心筒結構后,可以進行建筑設備的安裝,包括電梯、管道系統、通風系統等。一旦建筑的主體結構和設備安裝完成,可以進行外立面的裝修和內部的裝修工作。完工后需要進行結構和安全方面的驗收,建筑監測系統也可能被安裝,以監測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結構施工需要高度專業的團隊,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結構質量。
2.1.1 混凝土運輸及澆筑
在混凝土工程開始前,需要準備好適當配比的混凝土,攪拌站將水泥、骨料、砂等原材料按照設計比例混合攪拌,混凝土從攪拌機卸出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澆筑,確?;炷恋膹姸群唾|量?;炷翑嚢柰瓿珊螅枰杆賹⒒炷吝\送到施工現場。對于超高層建筑,通常使用混凝土攪拌車進行運輸。對于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結構,常常需要使用混凝土泵進行澆筑,泵送技術可以將混凝土輸送到較高的高度和遠距離,確保整個核心筒結構都能夠得到充分澆筑。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前,需要在核心筒周圍搭設好模板,確?;炷聊軌虬凑赵O計要求進行形狀的定型,模板的搭設需要滿足結構的幾何要求。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按照設計要求在核心筒內部設置鋼筋骨,這些鋼筋起到增強混凝土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的作用。通過混凝土泵將混凝土輸送至模板內,確保澆筑的均勻性和連續性。在澆筑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澆筑速度、振搗混凝土,以及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和空洞?;炷恋臐仓凑?∶8的坡度比例進行分層澆筑,每層的厚度約為300mm。在進行振搗的時候,要做到快速插入,緩慢拔出,振搗的時間為15~30s。在每一層澆筑的時候,其間隔時間不能超過2.5h?;炷翝仓?,需要進行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控制,以確保混凝土的逐漸硬化和強度的提高,這可覆蓋混凝土表面以減緩水分蒸發,同時采取保溫措施,其中,一旦溫度超過25℃,就要加蓋阻燃的草簾。當混凝土達到足夠的強度,可以拆除模板,模板拆除的時機需要謹慎選擇,以防止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2]。
2.1.2 大體積混凝土熱工計算
超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中,進行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的熱工計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混凝土的溫度控制直接影響其硬化過程和最終的力學性能。在施工前,需要確定混凝土的溫度控制目標,這可能包括最大溫升、溫度梯度、混凝土表面溫度等。這些目標通常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耐久性等性能要求相關,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原料的相關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每立方米混凝土原料質量、溫度
大體積混凝土需要設計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考慮到其在高溫條件下的抗裂性能,例如,添加摻合料、減少水灰比等是常見的方式,以改善混凝土的熱性能。使用專業的軟件進行混凝土的溫度場模擬,這可以幫助預測混凝土在澆筑和硬化過程中的溫度分布情況,模擬考慮的因素包括環境溫度、混凝土自身產生的熱量、混凝土內部溫度梯度等?;跍囟葓瞿M的結果,進行熱應力分析,大體積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由于溫度差異可能引起裂縫,熱應力分析有助于預測潛在的裂縫位置和范圍。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實時的溫度監測,可以通過在混凝土內埋設溫度傳感器或者使用無損檢測技術來實現,監測結果可以用于驗證模擬的準確性,并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根據熱工計算和監測結果,采取相應的施工措施,例如在混凝土表面噴水降溫、調整澆筑時間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溫度發展。強調混凝土的質量控制,確保配合比的準確性、原材料的質量等,合理的質量控制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的溫升。
2.2.1 集水坑模板支設
在開始支設集水坑模板之前,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了清理施工區域、檢查模板材料和工具的準備情況,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根據設計圖紙和標高要求,使用測量儀器對集水坑位置進行測量和定位,確保集水坑的位置準確無誤,以便后續的模板支設[3]。根據集水坑的尺寸和形狀,準備相應的模板材料,包括木板、鋼板、支撐桿等,確保模板材料的質量和規格滿足設計要求。同時,要安裝支撐桿和立柱,將模板材料固定在支撐桿上,支撐桿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確保集水坑模板的平整和穩固。在支撐模板材料后,需要對模板進行調整和校正,確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可以通過調整支撐桿的高度和位置來實現。在模板調整和校正后,使用螺栓、鋼絲或其他固定材料將模板材料進行連接和固定,以確保模板的整體穩定性和剛性。在集水坑模板支設完成后,進行驗收和檢查,確保模板的安裝質量和符合設計要求,特別注意檢查模板的平整度、水平度和垂直度,以及固定和連接的牢固性。例如,在某工程中,底板集水坑模板就采用的是14mm的厚竹膠板材料,并且用50×100mm的方木背棱進行拼接,用100×100mm的方木十字撐來作為筒模,需要注意的是,模板的底部要預留一個200×200mm的洞口,方便后續進行振搗和觀察,具體的支設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集水坑模板支設圖
2.2.2 基礎梁、地梁模板支設
在進行基礎梁和地梁模板支設之前,仔細分析設計圖紙,了解基礎梁和地梁的尺寸、形狀、支座位置等關鍵參數,確保理解設計要求和技術規范。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模板材料,包括木板、鋼板、模板支撐架等,確保模板材料的質量和規格符合要求。使用測量儀器對基礎梁和地梁的位置進行準確測量,并標定模板的位置,測量和標定的準確性對于后續的模板支設至關重要。在測量和標定后,搭建支撐結構以支持模板,主要涉及到支撐架、立柱、橫梁等,在正常情況下,基礎梁梁高為3m,確保支撐結構穩固且能夠承受模板的重量和施工荷載。將預制好的模板安裝到支撐結構上,確保模板與設計要求一致,特別注意基礎梁和地梁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以保證施工的準確性。在安裝后,對模板進行調整,確保其水平度和垂直度,需要通過調整支撐結構的高度和角度來實現,模板的準確性對于后續混凝土澆筑工作至關重要。然后使用螺栓、鋼絲或其他固定材料將模板進行連接和固定,其中加固的間距為600mm,還要再加穿2道梁螺栓加固,用Φ14類型的鋼筋來進行加固,確保模板在施工過程中不會發生移動或變形。
2.3.1 防水導墻
防水導墻施工技術在超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的施工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保護底板不受水侵害。在進行防水導墻施工之前,需要清理施工現場,檢查施工材料和工具的準備情況,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根據設計圖紙,使用測量儀器對防水導墻的位置進行測量和標定,確保防水導墻的位置和高度符合設計要求。在防水導墻的位置上,將基礎墻體處理垂直和水平的誤差,確保基礎墻體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模板材料,搭建防水導墻的模板,特別注意模板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以保證施工的準確性。防水導墻一般采用240×115×53mm的紅機磚進行砌筑,砌筑的墻厚為370mm,同時,每隔2m就需要另外增加一個370mm的磚垛。
在模板的支撐下,進行防水導墻的施工,主要包括涂刷防水材料、安裝防水卷材、封閉防水層等,確保防水導墻的施工質量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最后,在防水導墻施工完成后,使用螺栓、鋼絲或其他固定材料將防水導墻進行連接和固定,確保防水導墻在施工過程中不會發生移動或變形。
2.3.2 防水層施工
在進行防水層施工之前,需要清理施工現場,檢查施工材料和工具的準備情況,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首先對底板進行基層處理,包括清理、修復裂縫和凹凸不平的地方,確保底板表面平整、干凈,并且能提供良好的附著力。根據設計要求和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水層材料,如涂料、卷材或者防水膜等,確保材料質量可靠,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并且涂刷基層處理劑,在涂刷完成后,需要晾曬4h,然后再對附加層進行施工。對所有角度≤135°的陰陽角,做附加層,保證附加層的寬度是500mm。根據防水層材料的性質和施工要求,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如刷涂、鋪裝或者熱熔等,確保施工方法能夠保證防水層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按照選定的施工方法,進行防水層的施工,根據施工要求,進行涂刷、鋪裝或者熱熔等操作,確保防水層的覆蓋面積和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特別注意防水層的連接和封閉部位,如墻體交界處、管道穿越處等,確保這些部位的防水層與底板防水層的完全貼合和密封。而且卷材鋪貼在磚胎膜上口的時候,需要預留出15~30cm的搭接長度,保證搭接是完好的。在防水層施工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和檢查,確保防水層的涂布均勻、無漏涂、無氣泡等缺陷,并經過必要的檢測和試驗。完成防水層施工后,進行驗收和檢查工作,檢查防水層的平整度、厚度、附著力等,確保施工質量和防水效果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防水層施工技術是保證底板防水工程質量和耐久性的關鍵。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操作,確保防水層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提供長期的防水保護[4]。
在進行厚剪力墻混凝土成型之前,需要根據設計要求搭設合適的模板,模板的選擇和搭設要符合混凝土墻體的形狀和尺寸,確保模板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在模板搭設完成后,進行厚剪力墻的鋼筋安裝,根據設計要求,按照準確的布置圖紙將鋼筋進行連接和焊接,確保墻體的抗拉和抗彎性能。鋼筋安裝完成后,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在澆筑混凝土時,需要確?;炷恋呐浜媳?、坍落度等符合設計要求,并采用適當的振搗設備進行振搗,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在混凝土剛剛凝固但尚未硬化時進行表面處理,主要包括:刮光、抹灰、抹平等工藝,以確?;炷翂w的表面平整光滑。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墻體的裂縫,可以在適當的位置設置伸縮縫。完成混凝土墻體成型后,進行養護工作,保持墻體表面濕潤,采取適當的養護措施,以確?;炷恋膹姸群湍途眯?。最后就要進行混凝土墻體的質量檢驗,包括:檢查墻體的尺寸、平整度、抗壓強度等指標,確保墻體的質量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綜上所述,超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的施工技術,可以增強建筑的穩定性,提升建筑的空間利用效率。在進行施工時,主要是從混凝土澆筑、模板支設、防水施工等方面入手,讓超高層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抗風性能得到增強,確保建筑在惡劣氣象條件下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