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山西誠信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道路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和國家建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城市道路施工過程,已經成為社會的關注重點,促使城市道路體系具備完善性,幫助城市道路實現多元化和多層次目的。另外,在城市道路建設過程中,軟土路基作為影響道路工程質量因素之一,施工單位應針對軟土路基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軟基處理技術應用方案,為人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在城市道路建設中,軟土路基的特點主要從以下3點進行說明:1)含水量較大,這也是軟土路基的主要特點。由于軟土路基的含水量較大,所以在后續的施工中極易出現問題,通過粉土和粘土組合而成的土質伴有較多的負電荷,若在道路施工中與周圍的水分發生關聯,負電荷便會滯留在土層,引發更多水分。另外,負電荷長時間在軟土層內部便會吸附更多水分,最終降低軟基承載力;2)縫隙較大。在道路工程軟基施工過程中,由于縫隙較大,導致軟基的承載力持續下降,若施工單位不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提升軟基承載力,便會為后續的施工增加難度。另外,若軟土路基的縫隙大的問題,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道路的使用壽命便會逐漸減少;3)流動性較強,在軟土路基施工中,極容易受到重力和壓力的影響,道路工程路面出現變形的問題,與其他道路工程相對比,軟基施工中路面變形發生的概率較大,繼而造成軟土流動現象,甚至還會引發路面坍塌。
在城市工程建設過程中,軟土路基相對特殊,施工單位應根據軟土路基的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軟土處理技術應用措施。另外,軟土路基的危害主要從以下4點進行說明:1)由于軟土路基的承載能力較差,容易在后續的施工中引發質量問題,并且在施工環節容易受到外力因素影響,降低軟土路基的土層結構穩定性,最終導致整個道路工程的質量達不到建設標準;2)軟土路基的壓縮性較強,在道路工程竣工完成后,車輛在道路通行過程中,受到荷載和路面結構自身重量的影響,道路工程表面極容易出現變形,最終路面產生較大的裂縫;3)如果軟土路基結構缺少穩定性,便會影響軟土路基以及整個道路工程的使用壽命;4)若軟土路基內部結構發生不均勻沉降,便會導致道路工程表面的結構物和道路銜接處發生沉降,繼而引發車輛跳車事故,影響道路表面的平整度,降低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與舒適性[1]。
以某城市道路工程為例,道路全長17.87km,寬度為50m,車輛行駛速度60km/h,共有6個車道,雙向路面。并且在道路施工中,涉及軟土路基數量較多,施工單位需要結合軟土路基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軟土路基應用措施,再結合軟土路基施工規范標準要求,具體要求從以下5點說明:1)在軟土路基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考慮軟土路基的固結時間,盡早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2)在軟土路基施工過程中,應按照正確的填筑速度,并且實時觀察填筑情況;3)軟土路基填筑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對路堤中心線的沉降速度實時觀察,確保沉降速度在24h內保持在10~15mm。坡腳水平的位移速度在24h內,保持在5mm范圍內。另外,軟土路基的填筑速度,需要根據水平儀控制,如果在填筑中,水平儀發生明顯變化需要及時填筑;4)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按照正確施工順序進行;5)針對路堤和路床填料環節,施工單位需要提前進行預壓荷載,再分層填筑并且壓實[2]。
在案例工程中,施工單位在城市道路路基設計環節,填筑的高度全部需要控制在4m范圍內。在路基邊坡設計過程中需要按照1∶1.5的比例。地面橫坡設計需要大于1∶1.5,在填筑路基前,施工人員需要挖掘1個2m寬的臺階,并在臺階中設置橫向坡。路基邊坡設計過程中,施工人員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兩側的土地進行開發。需要注意,在此環節中,不需要設置邊溝,避免路基邊坡設計中受到影響,在邊坡設計過程中,應實時關注排水溝問題。該案例在施工過程中,由于不同的處置情況呈現出的地勢也不一樣,施工單位為確保道路工程表面的平穩度,應按照道路地勢高低情況,正確計算換土的高度,確保路面的邊緣和中間保持一樣的高度。考慮到換土高度和整個工程路基設計合理性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在該案例工程路基設計中,施工人員應正確選擇換土的高度,確保整個工程路基設計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一般情況下,在換填土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提前對素填土全部清理,再選擇高質量的路基填料。但是,若素填土厚度在0.8~3.5m以內,施工人員在清理素填土后,需要及時更換新的路基填料,并從中摻入生石灰,確保填土的結實性[3]。
在案例工程中,由于運輸車能力較差,以及考慮到松鋪厚度問題,施工人員采用石灰在尚未施工的區域設置方格網,并要求每一個方格內只能容納1輛車。施工人員選擇自卸車,其承載能力為15~18m3,在自卸車將施工料運送完成后,需要使用推土機推平,再采用壓路設備將填料全部碾壓,提升填料的密實度。在路基填筑過程中,施工人員采用大面積分層填筑的方法,控制每一層路基厚度,要求填筑厚度不超過30cm,再按照從低處到高處的方式進行填筑,促使填筑的方向不斷向高處延伸,高處的填料高度需要控制在50cm以內。在該案例工程中,施工人員采用的壓路機設備無法在邊角區域操作。所以,通過人工夯實的方法對邊角區域進行碾壓,確保碾壓環節的壓實度符合規范標準要求。人工碾壓過程中,碾壓的速度需要控制在3~6km/h并且在碾壓過程中,合理確定碾壓次數,等全部碾壓完成后,施工單位需要檢查壓實度,確保質量可以達到規范標準要求。詳細的路基壓實度和填筑要求,如表1所示。只有符合標準后,才可以組織下一層的路基填筑。試驗過程中,如果碾壓效果不理想,需要及時處理,確保路基填筑的質量。

表 1 路基壓實度及填料要求表
路基超載預壓土填筑過程中,應按照道路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預壓土填筑方案,在此過程中,均屬于不均勻加荷方式,但是,在道路類型不斷變化后,施工人員需要及時調整預壓土厚度。針對主車道預壓土填筑過程中,預壓土的厚度應設置為1.7m,綠化帶的預壓土厚度應設置為1.0m。在案例工程中,由于主干道預壓土用途相對特殊,施工人員在此環節將主干道的預壓土設置為預壓荷載,直接傾倒在綠化帶兩側。預壓土卸載過程中,應實時觀察卸載情況,如果出現預壓土超載的情況,需要用于其他施工區域的填筑作業。需要注意,路基超載預壓土填筑,需要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合理確定堆載預壓的時間,促使軟土路基具備較強的承載力[4]。
沉降板埋設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將沉降板運輸到指定位置,并對沉降板質量進行檢查,確保沉降質量符合標準后,再投入到施工現場,并針對相關的數據信息完整記錄。在案例工程中,施工人員選擇沉降板材料,主要是Φ20mm型號的鍍鋅管,經過長時間加工,鍍鋅管變成測桿。另外,施工人員還選擇500×500×8mm鋼板,作為沉降板的底部,再采用焊接工藝,將測桿和沉降板底部連接,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沉降板會伴隨著換土施工不斷推進,測桿高度也會持續提升,直到超過填土面50cm。
3.6.1 土工織物加固
在道路工程軟基處理的過程中,土工織物加固屬于比較常見的施工方法,施工人員在土工合成中放置材料,有助提升軟基的防滲能力和排水能力,還可以加強軟基巖體的保護能力。在鋪設土層過程中,表面不可以保留堅硬的碎石和石塊,在土工織物連接過程中,連接強度需要和材料設計的強度保持一致,并且搭接的寬度需要保持在150mm范圍內。另外,土工織物全部攤鋪完成后,需要在48h內完成填筑施工,不可以停留太長的時間,避免受到陽光影響,降低施工質量。攤鋪填筑材料過程中,填筑材料需要和土工合成材料保持距離,務必在完成攤鋪填筑材料施工后,再卸倒填筑材料,填筑材料的卸土高度不可以超過1m,在卸土完成后,需要及時攤鋪,避免填筑材料局部下陷[5]。
3.6.2 排水固結
案例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采用排水固結的方法,即在軟土路基施工過程中,對軟土路基進行加壓,有助于軟土路基內部結構快速排水,施工人員在水力沖填土、淤泥處理以及黏土處理等環節,均采用排水固結的方法。考慮到荷載不利于提升軟土路基結構穩定性,不僅減少軟土路基的縫隙產生固結變形,還會增加土質的應力,提升地基沉降速度,降低施工質量。而采用排水固結的方法,則可以有效保證軟土路基在填土預壓期不會超過6個月,施工人員參考相關資料,對沉降速度嚴格控制,采用此種方法,不會影響周圍建筑物和管線,為軟土路基施工帶來便利。在案例工程中,施工人員在應用排水固結過程中,需要提前計算軟基土質的特點、填土高度,以及沉降速度等,根據計算結果,針對性地制定排水固結施工方案,確保整個施工過程的順利性與質量。
3.6.3 復合地基法
案例工程中,復合地基法主要是采用指定的設備,對道路工程軟土路基的視功能區域進行操作,通過軟土處理技術手段,形成1個復合地基,有效完成置換操作,促使應力全部集中此區域,降低沉降發生的概率,提升軟土地基的強度。此種方法十分適用在軟土層,并且軟基的埋深不可以超過15m,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路基結構的穩定性,降低沉降發生的頻率,由于該方法施工人員熟練,并且應用成本較低,又可以順利穿越軟土層,到軟土層中增加土樁后,可以有效保證道路軟土路基施工質量。
3.6.4 漿噴樁
案例工程中,在正式施工前,施工人員需要對成樁和成樁強度開展試驗,確定采用的施工材料符合規范標準要求,例如,水泥、石灰以及固化劑等使用量是否符合標準等。另外,針對固化劑,應適量選擇石灰和水泥,并且按合理的摻量進行試驗,若選擇水泥,水泥中的強度需要保持在32.5等級,并且水泥的加濕土需要保持12%~20%。可以按照城市道路施工的規范標準要求,施工單位應盡可能選擇高強度的水泥,并且要求水泥具備減少和緩凝功能。詳細從以下幾點說明:漿液應用過程中,應按照成樁試驗配比的量,確保漿液的合理性,避免漿液出現離析的情況。另外,漿液不可以長時間放置,如果漿液放置時間超過2h,便不可以應用。為提升鉆桿和漿液攪拌質量,施工人員需要將鉆頭反方向旋轉,并且邊旋轉邊噴漿,噴漿的速度需要保持0.5~0.8m/min。在鉆頭離地面1m的位置,施工人員需要勻速提升速度,若噴漿位置朝向地面,需要立即停止,并停留幾秒后開始攪拌,保證樁頭攪拌的均勻性。針對在地面以下的樁身,施工人員應按照正確的攪拌速度,盡可能按照0.5~0.8m/min的速度最佳。施工人員應實時觀察噴漿的壓力和數量,以及鉆進的速度,一旦發現噴漿的量不足,便需要重新調整樁。
綜上所述,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人們的出行需求不斷增加,城市道路作為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應保證道路的平穩性和安全性,滿足人們的出行要求。軟土路基作為城市道路建設的難點,施工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軟基處理技術應用方案,保證各個施工環節質量,為我國道路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