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翀

早晨剛到公司,同事李姐就和我抱怨她的兒子。昨晚李姐發現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書包里有一個電話手表,于是詢問兒子手表的來源,她兒子說是在小區里撿的。可是當天晚上,李姐就在學校班級“微信群”里看見有個同學媽媽發的尋物啟事,找的就是電話手表,圖片里的電話手表和兒子撿來的一模一樣,連表帶劃痕位置都一樣。在李姐和她丈夫的追問之下,她兒子總算承認是在同學桌子上拿的。于是,開始了一場男女“混合雙打”。李姐氣憤之余,不禁問我:“難道孩子們天生就愛說謊嗎?說謊話臉都不紅!”
看到李姐一副氣鼓鼓的模樣,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時間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小事。
女兒上幼兒園大班,有一天我接她放學,見她手心里握著一個“愛莎公主”的粉色發夾。由于以前老師也給班上的小朋友發過發夾,所以我隨口一問:“發夾很漂亮啊,是老師發的嗎?”女兒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說:“是我在地上撿的。”
看女兒回話的狀態和平時不太一樣,于是我蹲下身子,看著女兒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問:“是在地上撿的嗎?”“是在地上撿的。”女兒不敢看我的眼睛,低下了頭,很小聲地說,“小美跑得太快了,發夾掉了,我就撿起來了。”
女兒的小心思被我看穿了,但我沒有“揭穿”她,而是溫柔地引導她:“幸虧你幫小美撿起來了,要不然漂亮的發夾就被別人踩臟了,明天記得還給小美喲!你喜歡這個發夾嗎?喜歡的話,媽媽也給你買一個好不好?”女兒抬起頭,眼睛發亮地看著我,開心地說:“喜歡呀,我最喜歡艾莎公主了,謝謝媽媽!”
第二天接女兒放學時,只見女兒和小美手拉手一起走了出來,頭上都別了一模一樣的發夾。還沒等我說話,女兒就開心地說:“媽媽,你不用給我買發夾啦,小美把這個發夾送給我了。”看著兩個孩子笑靨如花的模樣,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說謊,一旦發現孩子說謊,就會暴跳如雷,卻從不去探究孩子為什么說謊。其實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于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都是這樣來的。
如果孩子出現說謊的毛病,家長一定要進行自我反省。雖然沒有一個家長會故意教孩子說謊,但如果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為了哄孩子聽話,經常用一些假話來騙他,或是經常對別人說假話,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說謊。墨子就染絲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響,“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個導致孩子說謊的原因就是壓力:家長比較嚴厲,對孩子的每一種過錯都要批評指責,甚至打罵;或是家長太強勢,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體恤孩子的一些愿望。長此以往,孩子為了逃避處罰、達到愿望或取得平衡,就會說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知羞恥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諾言產生出來的。”說謊的次數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當一個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后,他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說謊。
所以,在兒童說謊問題上,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說謊的原因,要看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和背后隱藏的癥結。從癥結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知道,孩子并不天生就愛說謊的。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