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他蹲在山頂的梯田楞邊,像先前那樣卷起一根旱煙棒,一邊抽著,一邊靜靜地環視著月光朦朧的雙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事。噢,他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半輩子。他的后半輩子也要在這塊土地上度過。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現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過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謀算的是怎樣才不至于餓死;如今卻有可能拿出一大筆錢來為這個他度過辛酸歲月的村莊做點事了。①當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來說這實在算不了什么;可這是他孫少安呀……總之,就他而言,整整一個歷史時期已經結束,他將踏上新的生活歷程。只有一點不能改變:他還應該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地跳上新生活的馬車,坐在駕轅的位置上,繃緊全身的肌肉和神經,吆喝著,吶喊著,繼續走向前去!
②月亮是這樣皎潔,夜是這樣寧靜;村莊沉浸在睡夢之中,東拉河卻依然吟唱著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幾天以后,孫少安要出錢重建學校的事情就傳得家喻戶曉了。不用說,這非凡之舉博得一片贊揚之聲。許多村民出罷修廟宇的錢,也要為建校多少出一點錢。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卻是天使!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如何表現出畫面感的?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學作品中,省略號具有表情達意的效果,請從畫波浪線的句子中任選一處,分析其省略號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文本內容,說說文中加點的兩個“卻”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 " " " "。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1.請從下列A、B兩句中選擇一句填入文中畫橫線處,并闡述選擇的理由。
A: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
B:有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的鼻子和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分析文中加點的三個“各”字在語意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畫橫線語句是學堂先生與差不多先生的對話,其中“是陜西”一句未使用雙引號,請分析作者這樣處理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本期答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