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中國與塞浦路斯建交紀念日當天,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浦路斯共和國大使館、中國國家畫院、塞浦路斯共和國利馬索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繪畫——中國國家畫院作品交流展”在塞浦路斯利馬索市立藝術館舉辦。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和塞浦路斯歐洲大學前任校長科斯塔斯·古里亞莫斯(Kostas Gouliamos)共同策劃,共展出19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42件作品,其中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以不同材料、技法、觀念、形式,講述了每一位藝術家個體的心靈故事,讓觀者從中感受中國藝術所承載的數千年歷史與當下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同時,該展覽也是作為慶祝中國與塞浦路斯建交53周年舉辦的主題活動。
中國駐塞浦路斯大使劉彥濤、塞浦路斯財政部部長馬基斯·凱拉夫諾斯(Makis Keravnos)、塞浦路斯利馬索市市長亞尼斯·阿梅夫蒂斯(Yiannis Armeftis)、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科斯塔斯·古里亞莫斯先后致辭。隨后,燕東升分別向馬基斯·凱拉夫諾斯和亞尼斯·阿梅夫蒂斯捐贈由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亞尼斯·阿梅夫蒂斯回贈藝術圖書。此外,還有近百位塞浦路斯政府與政黨代表,以及企業、機構負責人和藝術家出席開幕式。
劉彥濤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與塞浦路斯建交53年來,兩國心心相印,友好成為中塞關系的同義詞。當前,中國正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同時,積極倡導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不同文明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交流互鑒。本次展覽為促進兩國文化藝術的交流、互鑒、共鳴提供了良好契機。期待兩國持續開展不同形式的人文交流,推動兩國人民相知相親,為中塞戰略關系的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加深厚的人文和民意基礎。
馬基斯·凱拉夫諾斯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歷史悠久,藝術遺產豐富。中國藝術家從傳統中國畫的細膩筆觸到當代藝術的大膽表達,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在保持藝術本源的同時,體現傳統與創新的精神。塞浦路斯同樣擁有豐富而悠久的歷史,其中藝術不僅是我們繼承的遺產,更是為未來搭建的橋梁。
亞尼斯·阿梅夫蒂斯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以“傳統和創新”為主題,展示了中國藝術家既遵循傳統,又試圖通過國際化的藝術語言和主題重塑傳統。此次展覽是紀念中國與塞浦路斯關系的又一大型活動,讓塞浦路斯人民能夠深入探索中國藝術的迷人世界,相信此次展覽能夠成為文化紐帶,開啟兩國交流對話的新篇章。
燕東升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作品,是當下中國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展品既包括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畫,也包含油畫、版畫、雕塑等藝術門類。中國國家畫院作為重要的創作、研究機構,此次展覽就是對中國國家畫院日常創作研究的全方位展示。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將體悟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和美學精神,以及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所找到的平衡點。參展藝術家或繼承中國傳統的筆墨方法,或學習東西方藝術的新觀念與新風格,探求新的視覺經驗,形成了獨屬于時代和個人的藝術表達。希望借助此次藝術展覽可以加深兩國人民對彼此的了解,促進兩國藝術家的合作交流——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兩國藝術家有機會齊聚一堂,共同創作和研究,用各自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為人類精神世界再創財富。
科斯塔斯·古里亞莫斯在致辭中表示,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術家視角和經驗的獨特反映,他們通過各種技術、風格和形式進行創作,全面呈現了自然與生活的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利馬索舉辦的“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繪畫”展體現了中國的審美品位,傳達了現代中國的價值觀念,讓觀眾能夠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提升塞浦路斯人民對中國藝術和中國美學的了解,為中國與塞浦路斯的文化交流和藝術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
活動期間,中國國家畫院一行在塞浦路斯進行了文化藝術交流。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交流合作部主任張楠、雕塑所所長鄧柯、創研規劃處副處長康雷、人物畫所藝術家王瑛、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任軍偉、交流合作部外事專員張弦弛一行赴中國駐塞浦路斯大使館拜會劉彥濤大使,并前往塞浦路斯歐洲大學與科斯塔斯·古里亞莫斯進行了深度交流,雙方就未來的合作事宜達成了初步共識。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