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的過程中,杏樹種植面積顯著擴大,其種植價值也顯著提升。但在杏樹種植過程中,若種植技術和種植管理力度存在不足,則杏樹發生病蟲害的概率會隨之提升,杏樹的產量、質量和種植經濟效益等也會受到影響,從而限制杏樹種植產業的健康發展?;诖?,深入分析了杏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概述了杏樹種植關鍵技術相關內容,并提出了杏樹病蟲害防治措施,旨在切實推動杏樹種植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杏樹;種植關鍵技術;病蟲害防治;果樹
中圖分類號:S66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2–00-03
作為我國特有的果樹品種,杏樹具有良好的種植效益。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杏樹結出的果實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能夠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除了杏樹果實,杏仁也是當前社會較為常見的干果,其具有良好的食用與藥用價值。杏樹具有十分頑強的生命力,且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低,在杏樹種植過程中,通常無需過多管理便能夠達到良好的結實率。在此背景下,杏樹種植則可在有效提升果農經濟效益的同時,為我國果樹種植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對此,為充分確保杏樹種植效益,推動果農收益的增加,需在明確杏樹種植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完善杏樹病蟲害防治體系,進而切實提升杏樹產量與品質,助力鄉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1 杏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 溫度
相較于其他果樹,杏樹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在休眠期間,其在零下30 ℃的低溫環境下仍能夠存活。杏樹休眠期較短,春季氣溫回升時杏樹便開始復蘇,在土壤溫度提升至5 ℃左右時,杏樹便會生出新根,在8~13 ℃時則會步入開花盛期。在杏樹幼果期間,若溫度仍處于零下1 ℃左右,則杏樹種植產量便會受到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除了耐低溫,杏樹在高溫環境中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最高能夠承受40 ℃左右的高溫,對此,在杏樹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需正確認識溫度給杏樹帶來的影響,從而為其種植質量和后續產量的提升做好準備工作。
1.2 光照
在杏樹種植過程中,若光照充足,則杏樹的結實率會隨之提高,其果實糖分含量也會增加;若光照較少,則會引發杏樹枝條過度徒長,果實含糖量下降等問題,導致杏樹果實品質無法得到保障[1-3]。由此可見,杏樹對光照要求較為嚴格,需科學調整光照時長,提升杏樹種植效益。
1.3 水分
不同于其他果樹,杏樹的耐旱性較強,在杏樹種植過程中,若無法進行有序灌溉,杏樹也能夠正常生長與結果,這使得杏樹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的種植較為廣泛。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杏樹雖具有良好的耐旱性,但其生長與結果對水分仍具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水分充足時杏樹的生長狀態較為良好,其果實整體也相對較大;若在杏樹生長期或結實期整體較為干旱,則杏樹結實率便會遭受影響,其果實品質也難以得到提升。此外,若降雨較多,種植人員需要及時開展排水工作,避免因種植區域積水而造成杏樹根系死亡問題。
1.4 土壤
杏樹對土壤的適應性相對較強,能夠在多種類型的土壤環境中生存。在具體種植過程中,若土壤環境較為肥沃,則杏樹的生長態勢最為良好;若土壤環境整體較為黏重,且透氣性較差,則杏樹根系的生長會遭受限制,杏樹后續的產量、果實品質等也難以得到提升,嚴重情況還會引發杏樹流膠病等病害問題。
總的來說,雖然杏樹本身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在具體種植階段,為充分確保杏樹健康生長及杏樹后續產量、果實品質,需積極研究杏樹對環境條件方面的要求,盡可能選擇適合杏樹生長的環境進行種植,充分發揮杏樹種植效益,推動地區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4]。
2 杏樹種植關鍵技術
2.1 品種的選擇和授粉的搭配
杏樹品種是影響杏樹種植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杏樹種植關鍵技術體系中的一種,種植人員在杏樹種植過程中需加大對杏樹品種的選擇和授粉搭配技術手段的應用力度,進一步推動杏樹種植目標的實現。在品種選擇階段,種植人員需要從種植區、土質情況和環境狀況等角度出發,通過綜合比較的方式盡可能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杏樹品種,并結合種植需求,針對杏樹品種進行科學搭配[5]。在實踐中,香白杏屬于我國常見的杏樹品種,其成熟期較晚,一般在夏季末尾逐漸成熟,該品種結出的果實通常會經過加工后流入市場,且加工后的成品口感十分優質,因而市場歡迎度較高。在授粉的搭配方面,多數杏樹均需通過花粉的傳播進行生長,還有部分杏樹品種雖能夠在不授粉的前提下開花結果,但通過人工授粉對其進行改善,能夠推動杏樹果實品種和產量的提升。對此,為切實提升杏樹種植效益,種植人員需合理應用授粉搭配技術,優化授粉樹的搭配方式,從而在確保獲得授粉搭配效果的同時,為杏樹種植效益目標的實現提供充分保障。
2.2 育苗定植
育苗定植作為杏樹種植關鍵技術的一種,其實踐應用成效直接影響著杏樹種植的效率與質量?,F階段,常見的育苗定植方式主要有播種、嫁接兩種,在種植過程中,無論選擇哪種方式,種植人員都需要合理應用開溝方式,科學調整種植過程,并進一步加大對植株間距的控制力度,避免因植株過于密集而影響杏樹正常生長[6]。
若使用嫁接的方式開展育苗工作,則需嚴格把控接穗位置,從而充分確保嫁接育苗效果。幼苗定植方面,種植人員需盡可能確保所選的幼苗相對較為壯實,并在栽種前將幼苗置于冷水中浸泡1 d。栽種階段還應做好種植區域的深耕工作,確保翻耕深度保持在25 cm左右,進而為后續種植活動的有序開展做好準備工作。通常情況下,杏樹種植的間距應合理控制在
4 m×4 m以內,若杏樹種植區域整體面積較小,則應合理調整植株間距,從而確保杏樹種植后植株的實際存活率。杏樹種植活動通常始于春季末期,實際種植過程中還需做好肥料的搭配使用工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科學應用家禽類糞便,為杏樹植株提供其生長所需的營養,最終實現良好的杏樹種植目標。
2.3 土壤水分管理
在杏樹種植中,土水管理作為杏樹種植關鍵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可細化為以下2個方面。
2.3.1 樹盤深翻
在杏樹種植過程中,定期深翻樹盤不僅能夠優化杏樹種植區的土壤結構,還可在有效提高杏樹根系生長效率的同時,強化杏樹應對低溫天氣的能力,并從本質上減少土壤中潛在的蟲害問題,進一步促進杏樹健康生長[7]。樹盤深翻通常在春季、秋季進行,深翻期間需結合杏樹實際生長狀況合理增施有機肥,提升樹盤土壤肥力,確保杏樹的開花率、結果率等均能夠有所提高。
2.3.2 科學施肥
杏樹種植期間,肥料的合理使用對杏樹健康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其能夠提高杏樹花芽分化效率,減少杏樹開花結果后落花、落果等問題,并延長杏樹結果期,從而推動杏樹高產穩產種植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杏樹種植中,應加大施肥管理技術手段的實踐應用力度,確保杏樹能夠在充足肥料的支持下健康生長。
通常情況下,施肥可分為基肥、追肥兩種,前者主要采用有機肥,并在深翻樹盤期間為杏樹合理施加有機肥料。杏樹生長旺期,僅依靠基肥,大多難以充分滿足杏樹生長對土壤養分的需求,需適當使用速效肥為杏樹提供充足的營養,多數情況下,杏樹每年生長期均需施加追肥5次左右[8]。
第一次追肥應在杏樹開花前施加,確保肥料施加能夠提高杏樹開花效率和坐果率,此期間為避免環境溫度因素影響杏樹生長,可使用果樹專用肥1 000倍液,針對杏樹進行整體噴灑,以此減少杏樹落花問題。第二次追肥則處于杏樹花期,通過花期追肥的方式能夠為杏樹有效補充因開花而耗費的營養,并提高杏樹開花質量。第三次追肥則處于杏樹花芽分化期間,此期間杏樹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較高,若未能夠合理施加追肥,則杏樹花芽分化極易出現問題,最終直接影響杏樹后續的結實率。第四次追肥應在杏樹果實膨大期進行施加,果實膨大期是杏樹果實生長的重要時期之一,且營養消耗相對較大,此時施加追肥能夠提高果實膨大率。第五次追肥通常需在杏樹果實收取后進行施加,借助此次追肥補充杏樹缺失的元素,進而確保杏樹正常生長。
2.4 整形修剪
作為杏樹種植中常用的關鍵技術之一,合理使用整形修剪技術手段能夠在確保樹體結構健康性的同時,優化樹冠通風狀況,并進一步延長杏樹的結果年限。通常情況下,杏樹種植中的整形修剪主要涉及3個方面:(1)幼齡樹整形修剪。在種植期間,杏樹整體生長趨勢較為迅速,因此幼齡期的整形修剪重點應在于盡可能擴大樹冠,確保杏樹樹體結構整體的健康性,從而為杏樹后續產量及品種的提升做好準備工作。(2)結果期整形修剪。在杏樹結果期進行整形修剪時,重點在于確保杏樹樹形、樹冠的健康性,并結合樹體整體狀況科學地修剪結構枝組。(3)盛果期整形修剪。盛果期修剪需嚴格控制杏樹結果部位,盡可能規避結果部位外移等問題的出現,具體修剪時還需結合杏樹骨干枝的生長狀況,對其進行短截處理,從而推動杏樹結果量的提升。
3 杏樹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病害防治措施
3.1.1 根腐病
杏樹根腐病的出現會給杏樹根系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并導致其根系出現腐爛等問題。在根腐病發生后,杏樹的枝葉逐漸變黃、枯萎,進而導致果樹死亡。引發這類病害問題的常見原因包括土壤結構黏重、排水能力差等,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杏樹在生長過程中根系通氣性較差,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根腐病。在防治措施方面,種植人員需加強對杏樹種植過程中的水肥管理,合理使用農家肥,優化種植區域土壤結構排水性能,改善杏樹生長所處的土壤環境,并使用代森銨藥劑200倍液對杏樹進行灌根處理,有效防治杏樹根腐病。在藥劑使用期間,須從實際出發,合理選擇多種藥劑進行輪換使用,從而避免杏樹出現耐藥性問題,最終實現良好的杏樹病害防治效果。
3.1.2 杏樹流膠病
在杏樹種植期間,流膠病是杏樹生理性病害中的一種,這類病害問題在樹體受傷后極易發生,發病部位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腐朽,進而直接影響杏樹整體的生長態勢。杏樹果實在出現創傷后也會感染流膠病,其品質也隨之降低。關于杏樹流膠病的防治,種植人員需把控好施肥量,避免因氮肥施加過多而影響杏樹自身抵抗病害能力,并在施肥期間合理增加磷鉀肥,從而充分確保施肥管理的科學性[9]。在防治過程中,種植人員還需在秋冬季節對樹體進行涂白處理,有效減少杏樹凍害問題。在此過程中,種植人員應做好杏樹機械性損傷的處理工作,在損傷區域涂抹防腐劑、鉛油,再加上50%的退菌特100 g與乳膠1 kg配置的膠體殺菌劑,消除杏樹生長過程中潛在的病原體,進一步提升杏樹流膠病防治成效。
3.1.3 瘡痂病
這類病害問題主要會對杏樹葉片、果實的生長健康性造成影響,在果實遭受病毒侵襲后,病患部位最初會呈暗紫色,隨著病情的推移會出現裂果、瘡痂等病癥。杏樹枝條患病后,則會出現流膠等現象,這不僅會給枝條營養輸送帶來影響,還會引發杏樹枝條枯死等諸多問題。在瘡痂病防治方面,種植人員需做好杏樹種植管理措施的梳理工作,并在秋冬季節針對出現病害問題的枝條進行修剪處理;如若采用藥物防治,則需在杏樹落葉后,噴涂5%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14.5%多效靈1 000倍液,在噴涂期間,應科學控制噴涂時間,盡可能將噴涂間隙控制在7 d左右。
3.2 蟲害防治措施
3.2.1 桃蚜
在杏樹種植期間,桃蚜蟲害問題主要會給杏樹嫩芽、葉片和花造成嚴重影響,一旦遭受桃蚜蟲害的侵襲,杏樹的葉片則會由健康狀態變為卷曲變黃,最終脫落,并且杏樹對其他病害問題的抵抗能力也會隨之降低。在桃蚜蟲害防治方面,種植人員可通過在杏樹種植區域合理懸掛黃板的方式,使用物理手段對害蟲進行誘殺。若采用藥物防治,則可對杏樹噴灑10%蚍蟲林4 000倍液或50%抗蚜威3 000倍液,并科學把控藥物使用周期,以防杏樹蟲害產生耐藥性。在噴涂期間,應將藥劑噴涂間隔控制在7 d左右,有效防治杏樹蟲害問題。
3.2.2 杏仁蜂
作為杏樹常見的蟲害問題之一,杏仁蜂主要會對杏樹果實的健康性造成影響。這類病害問題主要集中在5月,一旦感染便會導致杏樹果實大量脫落。在防治方面,種植人員需針對杏樹種植區域內的枯枝、枯果及杏核進行集中處理,減少杏樹種植區域內的蟲源數量。若采用藥物防治,則可以噴灑50%來福靈3 000倍液或25%敵殺死2 000倍液,在有效防治杏樹蟲害的同時,促進杏樹健康生長。
4 結束語
為進一步提升杏樹種植效益,在杏樹種植過程中需重點關注杏樹種植關鍵技術的使用,并從杏樹生長發展狀況的角度出發,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從而通過綜合運用種植關鍵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手段,切實推動杏樹種植質量的提高,最終提升杏樹種植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建民.北方地區杏樹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9):77-78.
[2] 陳潔.鶴崗市紅松林病蟲害的調查與防治建議[J].江西農業學報,2023,35(9):55-59.
[3] 謝遠玉,胡菊芳,丁美萍,等.臍橙園防蟲網內外光合有效輻射的變化特征及其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22,34(7): 150-157.
[4] 米軍梅.陜北杏樹豐產栽培技術[J].新農業,2021(16):31-32.
[5] 劉艷.鄉村振興背景下綏德縣杏樹的栽培管理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24):78-79,81.
[6] 費連靜,譚春明.杏樹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 2021(6):23-24.
[7] 秦素萍.山西懷仁市杏樹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82-83.
[8] 喬文芳.青海海東市杏樹栽培中的主要問題及優化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35):98.
[9] 史有威.探討仁用杏樹的栽培與管理技術[J].農業與技術, 2018,38(2):114.
收稿日期:2024-10-19
作者簡介:劉穎(1988—),女,甘肅民勤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技術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