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曹宏萍
復花后的繁茂
“歡迎來做客,只是現在冬天了,花園沒啥好看的,我上周才埋完冬肥。”
雷淑容的家位于南京城東一幢公寓的一樓,屋前屋后的空地都被她開發成了花園,一條小石徑從北到南繞公寓一圈。院子里,繡球和木本月季修剪得短短的,爬藤月季、薔薇、木香則做了修剪和牽引,繡線菊、噴雪花、溲疏、丁香、梅花、海棠掉光了葉子,唯獨兩株蠟梅在靜靜地吐蕊流芳,一只玳瑁貓趴在結冰的花盆上旁若無人地喝水。雷淑容將客廳通往花園的門留出一條縫隙,便于流浪貓進來避寒取暖。“麻團是自己找到家里來的一只流浪貓。”她指了指角落里的貍花貓,“那時花園剛剛弄好,它跟著先生的褲腳過來,在門外不停地扒拉紗門,奶聲奶氣地尖叫哀告,我們便放它進來了,長得麻不溜秋的,就叫麻團了。”
雷淑容在四川農村長大,1998 年安家南京。作為出版人、譯者以及一位青年鋼琴家的母親,她說,50 歲之前,自己好像一直在不停地奔跑沖刺,直到50 歲后才漸漸放緩腳步,關注自身和周遭的環境,很自然地就種起了花草。也是在開始搗鼓花園后,她深深理解了母親作為農村婦女的艱辛,也看清了自己的來路,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她對土地、對勞作都有無法言喻的深情。
雷淑容說,她對花草的熱情來自母親對土地的情感、與大自然的聯系。“除了種莊稼,母親還會把山上的野玫瑰、藥用的黃花挖下來種在菜地邊。看到田間地頭好看的野花,也會摘幾朵回家插進搪瓷缸,秋天還會采些野果或者蘆葦插在床頭柜上。”
一次割草時,雷淑容在石縫中發現了一小株蕨類植物,卷曲著,毛茸茸的,頂著露珠,她飛奔回家想在紙上畫下來,但怎么都畫不出那種動人的美。她很沮喪,那是她第一次體會到人面對自然之美時的無能為力,“你只能看著它,束手無策,你不可能占有它,甚至不能描述它。”
相比欣賞花開時節熱鬧的美,雷淑容更享受種花養花的過程,“像是用鋤頭做畫筆,不管是除草、松土、施肥、除蟲還是扦插,都給我一種專注而平靜的創作體驗。”在她看來,種花與創作一樣,也需要跌宕起伏的情感和靈感的激發,當完全專注于一株植物時,只有喜悅、平靜、治愈,沒有痛苦。
雷淑容真正開始打造花園,是在2020 年年初那個家家閉門不出的春天。起初只是看北面窗外那叢寬葉子的八角金盤不順眼,雷淑容便著手清除周邊的雜草和建筑垃圾,慢慢地有了這片繁花似錦。
雷淑容種得最多的是繡球,南邊沿小路成花徑,北邊就是一塊繡球園,4 月到7 月花開時節,花朵大團大團的,擠擠挨挨,很是喜人。一切都停滯封閉的那段日子里,花卻是最熱鬧的,像無法撲滅的燃燒的希望。“先生是個愛社交的人,封控期間,我修剪出整齊的花朵,裝上滿滿一籃子,他便一層一層往樓上走,挨家挨戶地把繡球花放在鄰里們的家門口,繡球花朵碩大,一小把便可以插上三四個瓶。”三年間,夫妻倆將這份希望和美好傳遞給了更多人。“那段時間,我們家門口也會出現鄰居們悄悄送來的各色果蔬食材。沒想到,這居然成了一場雙向奔赴。”
因為種花,陌生的鄰里間有了新的默契。雷淑容還結識了一位小“書友”——住在樓上的小姑娘總愛趴在陽臺上看她侍弄花草,和她聊天。她們通過懸下又升起的籃子,一起讀《你當像鳥一樣飛往你的山》,談論親子間的困惑以及“小草會不會疼”。“樓上還住著一位法語老師,她說,每天早上十分鐘的咖啡時間,她都會透過窗臺看我的花。”
因這一院子的繁華,夫妻倆結識了不少“花友”。即便是遇上了“偷花人”,雷淑容也沒有過分苛責。一天凌晨,突然醒來的雷淑容聽見花叢里似乎有動靜,起身去看,只見一人手中正捧著一株連根帶土的花枝。“那一刻他尷尬極了,我喊了一句,‘喜歡就摘兩枝回去,下次想要花可以來找我’。”
帶著孩子來的貓媽媽
花朵的“溝通功能”主要還是在家里。自從有了花園這份事業,雷淑容和丈夫似乎找到了共同撫養孩子之外的另一項使命,養花填補了空巢的失落感。他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也變了,兩人有商有量,共同規劃,一起動手,默契自然。“度過時光的方式有很多,種花便是我們選擇的方式之一。”
種花過程中的一些遺憾讓雷淑容意識到,養育孩子和種花很像。“最初只是一門心思規劃著什么地方種什么花,并沒有關注最重要的土壤。一輪又一輪的花草種下去,傷亡不少。反復修整補苗后才發現,這片土壤里混著建筑時堆積下來的沙石瓦礫。這土壤就像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如果原生家庭給予的供養不足,后期便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糾正。”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我的孩子是一棵樹。要知道在花園里種出一棵樹,那種成就感是超越種一枝花的。”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她傾注了全部心力。在南京外國語學校讀初中時,兒子告訴她,想走專業的音樂道路。憑著對兒子音樂天賦的篤定,雷淑容辭職隨兒子搬往上海,成為一名“陪讀媽媽”,“也許是因為種花的天賦,我跟孩子間的距離始終保持得比較好,沒給他特別大的壓力,又給了他很多扶持,讓他在熱愛音樂的同時,不覺得練習痛苦。”
雷淑容在剪切花枝
“我需要去試,比如最適宜的澆水量是多少;哪種肥料最合適;土壤板結了,要用什么樣的介質去改土。”雷淑容像揣摩花木“喜陰到底是多少陰、喜陽又是多少光照”一樣,陪伴孩子成長。在她的悉心培育下,兒子成長為一位卓越的青年鋼琴家。
打造一座成熟、有序的花園,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時間。這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當春天來臨,繁花圍繞家園,一切的辛苦都化為甘美的喜悅。雷淑容和先生從熱愛這片小花園,到更加熱愛南京這座山水城林城市,計劃著在櫻花樹下辦一場小型演奏會,計劃著重新把南京走一遍……
一個月前,雷淑容把修剪下來的繡球枝都扦插進花園的一塊空地里,“借暖冬的福,希望到春天都能發出來。”冬藏春發,等花草長出來,貓兒們又可以在花園里追逐打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