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圍繞以“情”引“趣”,先介紹在化學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然后闡述為了更好地引“趣”化學教師所創建情境的種類,最后以“碳和碳的氧化物”為例,闡述如何借助生活情境引“趣”,旨在通過此為學生構建快樂學習化學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以“情”引“趣”;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02-0125-03
收稿日期:2023-10-15
作者簡介:高俊(1990.9-),男,江蘇省蘇州人,碩士,一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
興趣比智力更重要,只有對一件事情真正感興趣,才能實現高效學習、深入學習.在現代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也要遵循古代教育理論——“樂學”,達到“寓知于樂,以趣激學”的教學境界.
1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作用
以“情”引“趣”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創建真實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其學習情感與學習動機.基于此,以“情”引“趣”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滲透情境教學法有下面的作用:
首先,知識角度.在化學課堂中構建情境,以“情”引“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掌握化學本質.在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探究知識本質,體驗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
其次,技能角度.在化學課堂中構建情境,還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知識的機會,在探究中提升化學技能.以此幫助學生遷移化學知識點,能夠將新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
最后,學習動機角度.通過以“情”引“趣”旨在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化學學習動機,進而更加主動地學習.
2 高效初中化學課堂中主題情境的創建
2.1 以生活實際為背景創建情境
以“情”引“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途徑就是為學生創建與化學知識有關的生活實際背景,引導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包含很多化學知識,然后從生活中觀察化學現象,教師提出有探究性的化學問題,學生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教師要注意情境的構建應該是有發展性的,如果在課堂中只設計一個單一的情境則難以推動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可以就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為背景,從時間或者事物發展的角度創建連續性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溶液教學中,教師創建一個“邊吃火鍋邊學習”的主題情景,以不同地區吃火鍋喜歡的鍋底、蘸料,食用火鍋時愛吃的燙菜、常喝的飲料,吃完后火鍋的去油污三個環節分別設置與溶液有關的問題,如“火鍋是溶液嗎?”“你發現了嗎,蘸料中的油碟與醋不相溶,為什么?”“飲料中的玉米汁、可樂是溶液嗎?”“吃完火鍋后發現衣服上沾上了油漬該怎么處理?”如此設計出一個與溶液有關的情境,讓學生在不斷發展的情境中形成溶液的概念,并能運用溶液的知識解決問題.
2.2 以社會熱點為背景創建情境
初中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之一是要求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與良好的社會態度,能夠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可以運用所學意識到化學在社會中的重要性,這也是化學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在,教材中有的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很多新產生的重要信息沒有在教材中呈現,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隨時把握社會熱點信息,及時挖掘與化學有關的熱點,然后在課堂中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社會熱點情境,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提升社會責任感,獲得嚴謹的社會態度.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有科技前沿(新能源、石墨烯等)、產品廣告(納米材料、代餐粉等)、國家政策方針(垃圾分類、抗疫疫苗等)等[1].
2.3 以實驗探究為背景創建情境
教師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化學家、科學家,然后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尋答案.美國中學中有“科學發展者”“科學探索者”等教材,為學生實施科學教育,鼓勵其成為科學的主動探索者,然后通過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等角度去探究化學知識,將“探究”作為科學教學的精髓.這是我們國家教育值得借鑒的,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在小學階段開展的探究活動很少,到了初中又受升學壓力影響幾乎沒有了探究體驗活動,即使初中個別教師有意為學生創建探究性學習的活動,但是因為次數較少,所以對其探究能力提升較少.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多利用實驗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可以利用化學教學初始階段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兩方面知識設計情境,針對蠟燭燃燒、二氧化碳的制取、人體吸入與呼出氣體這三個課題,讓學生自主構建科學探究的步驟,教師不急于傳輸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為后期實驗教學創建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4 以化學歷史為背景創建情境
教授學生化學知識的時候,不僅是教授其現成的化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從化學的根源學起,知道化學的思想方法與化學發展規律.在此運用化學歷史構建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化學核心知識.化學歷史還與化學家、科學家的經歷有關,所以在此類情境中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先人的人格魅力與堅持品質.化學歷史中有很多科學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研究思路.例如,在講解鐵的冶煉時教師可以創建古代、近代與現代煉鐵技術的發展過程、酸堿試劑的講解時講述化學家的生平簡介與逸聞趣事等[2].
3 以“情”引“趣”,創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復習課為例,在本課之前,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氧化碳、碳單質、二氧化碳等知識點,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以“情”引“趣”,本次課堂創建生活情境,其中滲透游戲情境.構建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為:
情境一,“碳”與“炭”.“在寒冷的冬季,明明嘴饞想吃燒烤了,外面白雪皚皚,他們只能在室內燒烤.明明的家人們打開空調,關緊門窗,燒好炭火準備燒烤.這時候明明想到自己學習過關于碳的知識,但是他不知道碳和炭是否有關系,你能幫助明明嗎?”創建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點與生活緊密相關.通過問題“碳”與“炭”關系的探究,讓學生真正理解這兩個字,防止后期在練習時出現錯別字.
在學生們理解碳與炭之后,教師提出謎語作過渡:“姐姐美麗又堅強,切割玻璃她最強;妹妹不美卻溫柔,鉛筆把她包里邊;弟弟可愛像個球,超導能力比較強”,請學生從性質與用途兩個角度解讀謎語.如,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人們用它來制作裝飾品和玻璃刀;石墨顏色是深灰色,質地柔軟,往往用作鉛筆芯、做電極;足球烯形狀像足球,往往用作超導材料.這三種物質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但是因為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質不同.通過此情境讓學生知道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利用呈現謎語的形式讓學生在解答的時候建立學習的積極性,不再機械地回憶與鞏固知識,通過解答謎語減輕記憶負擔,是一種有趣的復習方法.
解答完謎語后,教師還可提問:“這些都是碳單質的物理性質,你知道它有哪些化學性質嗎?”借助PPT為學生展示碳單質的性質,讓學生嘗試自己繪制知識框架.之后教師展示學生繪制的知識框架,然后表揚框架清晰、內容完整的學生,提醒知識點錯誤、框架不完善的學生糾正錯誤知識點并完善框架.最終得到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是還原性、可燃性、穩定性.
在此生活情境中引用了問題情境、謎語情境、探究情境等小的情境,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在上面系列的情境中,學生在思考、糾錯中在頭腦中留下思考痕跡,不經意間復習了知識[3].
情境二,“烤焦的事物”.“明明家人燒烤的時候,一不小心燒烤時間長了,爐子上的土豆變成了黑色,明明是一個‘好奇寶寶,他好奇土豆烤焦后的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同學們來幫助他吧.”讓學生思考“土豆烤焦了之后產生什么新的物質?”教師展示“土豆成分表”圖片并提示“有機物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讓學生確定答案.教師再提出問題:(1)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2)“性質決定用途”,從二氧化碳的性質你能得到它有什么用途?引導學生思考二氧化碳的性質,如,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大于空氣,易溶于水;不可燃、不助燃;與水反應、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等等.
此環節的設計是情境一的延伸,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學習化學知識,從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加強對碳與碳的化合物的認知.同時,通過材料的閱讀,讓學生獲得知識“燒焦的食物中有致癌物質”,建立不能為了珍惜食物而忽視了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
情境三,“不適的身體”.“因為明明一家長時間在封閉的空間內燒烤,他們出現了頭暈、頭痛、惡心的癥狀,他們怎么了?該怎么處理呢?”學生們知道這是因為明明一家發生了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接著思考怎樣處理一氧化碳中毒.由此提出兩個問題:(1)一氧化碳有什么性質?(2)一氧化碳的用途是什么?讓學生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回憶并鞏固一氧化碳的性質、用途.設計此環節的意圖是,每年都會有室內一氧化碳中毒的新聞,教師將新聞進行生活化改編,讓學生能夠關注社會問題.通過此環節的學習提升安全意識,不做讓自己陷入危險的事情.
在復習完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知識點之后,請學生自己繪制他們的知識框架,并將新繪制的導圖與之前新課學習中的知識框架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順應,讓自己的知識系統更加完善[4].
情境四,知識的總結歸納.在上面三個情境后,將碳與碳的氧化物知識框架整合.教師提出問題“你能鑒別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嗎?”請學生思考兩者的鑒別方法:還原法、指示劑法、澄清石灰水驗證法、壓強法等.在確定兩者的區分方法之后,再次總結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師通過PPT為學生展示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學會鑒別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歸納性質,提升學生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同時在教師PPT展示下,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加深對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性質,鞏固“性質決定用途”的科學觀念.
4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從理論角度分析,以“情”引“趣”法的運用能夠提升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促進構建主義理論在初中化學高效課堂中的運用;從實踐角度分析,以“情”引“趣”法的運用能夠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達到輕松學習化學的境界.
參考文獻:[1] 林樺,要明月.情境引領深度學習? 實踐應用促舊知新識:溶液單元復習教學[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3,44(1):41-49.
[2] 胡永清.初中化學的信息化教學探究:以“碳和碳的氧化物”為例[J].中國新通信,2022,24(19):230-232.
[3] 楊靜,李風海.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探析[J].山東化工,2021,50(15):225-226.
[4] 韋游.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情景創設的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2):186.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