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鹽堿地和豐富的鹽田水資源為水產養殖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時這一區域的養殖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水產養殖有一定的特殊性。實踐表明,做好地址選擇與池塘建設、水質改良、蝦苗選購、科學飼喂、病害防治等關鍵環節是鹽田蝦養殖成功的保障。
關鍵詞:池塘建設;水質改良;蝦苗選購;科學飼喂;病害防治
鹽田蝦養殖是指在沿海區域利用鹽田制鹵區水面進行蝦類養殖的生態養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鹽堿地資源,而且半生態化養殖模式養出的對蝦品質更好,深受消費者歡迎,但因為養殖環境特殊,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關鍵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地址選擇與池塘建設
充分利用鹽田制鹵區豐富的海水資源,選擇合適水域建設養殖池塘,池塘面積50~100畝為宜。有成形池塘的按實際面積養殖,養殖初期水深0.8~1.5m,后期1.2~2m,池塘的圍壩要高出水面0.5 m左右。養殖前要進行土地改造和整平,確保池塘底部平整,污泥清除干凈,還要進行池塘消毒,在放養前一個月,每畝用生石灰100~200kg,將其均勻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然后進水浸沒石灰,讓其熟化。次日,將塘底的石灰攪拌均勻,浸泡2~3天,排干后重新進水即可。
2 養殖前水質改良
因為鹽田水的水質本身較好,不需要過分處理,有條件的可用光合細菌凈化水質,特別是多年養殖的蝦池,每畝用3~4L菌液進行均勻潑灑,連續3~5天即可。因為鹽田鹵水的肥度較差,不適合大密度養殖,這也是鹽田蝦養殖的特點,需要增加水中的營養成分,應當合理施肥,目前主要采用增施有機肥或加施腐熟農家肥,每畝用量不超過100kg。肥水最好在秋冬季節,用生石灰清池7~10天后進行肥水。
3 配套設施建設
根據蝦類養殖的需要,建設養殖池塘的配套設施,如水泵、氧氣機、投飼機、溫度控制系統等。
4 蝦苗的選購與投放
蝦苗的優劣是對蝦養殖成敗的關鍵,選擇優質蝦苗非常關鍵,購買蝦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選擇大小均勻的蝦苗,一般選擇30~50天齡的蝦苗,蝦體尺寸9~11mm,個體差異不能超過5%;蝦的外表要色澤鮮艷、均勻、色素沉著明顯;頭身要勻稱,觸角能合攏,蝦尾完整均勻,腸道飽滿且不斷節;健康蝦苗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靈活、健康,在養殖池內分布均勻;蝦身體直游,更傾向于逆流而上,緊貼池壁。在渤海地區,蝦苗投放時間選在“五一”前后,投放前一定要提前收看好天氣預報,不能在陰雨天放苗,應選擇晴天的早上或者傍晚。水深1.5m左右的池塘。密度普通苗4萬~5萬尾/畝,根據池塘深度等養殖條件,合理控制養殖密度。
5 養殖管理
鹽田對蝦的養殖過程長達5個月的時間,期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學喂料、嚴格控水、保持水質清潔、做好病害防治等。
5.1 科學喂料
鹽田蝦養殖相對于集約化養殖的特點在于養殖的密度相對較小,海水中的部分浮游生物可以為對蝦提供一定的營養,因此飼喂投餌量較少,一般在放苗后20天內,每10萬尾投料0.5~4kg,每天喂料2次,早晚各一次;20~60天,每10萬尾投4~15kg;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一次;60天后,每10萬尾投喂15~35 kg,每天投喂4次,上午、下午各2次。還應根據對蝦生長情況及時調整。
5.2 水質控制
對蝦養殖中后期對氧氣的需求較大,耗氧量較大。為了有效保證成長,確保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每天定時開啟增氧機,增氧時間應在4~6小時,夏季天熱要保證10小時以上的增氧時間。
還需定期檢查養殖池,看看是否有異常的水質。用肉眼觀察蝦的活動和進食情況。適當地換水可以有效地改變水質,但是新的水必須經過測試、消毒,然后再注入。
5.3 病害防控
對蝦在養殖過程中受到多種病害的侵害,有的疾病是毀滅性的,因此一定要做好病害防治。一是選擇健康無病的蝦苗,最好在入池前對蝦苗進行隔離觀察,發現帶病蝦苗及時淘汰。二是合理投食,對蝦采食不足,身體虛弱、抵抗力較差容易引發病害,過度投食又會因有機質污染池水導致對蝦生病。三是定期消毒,使用硫酸銅等藥物進行定期消毒。四是定期檢查蝦類的健康狀況,發現病蝦時要使用有效的藥物和生物制劑進行治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6 適時收獲
根據蝦類的生長周期和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收獲,注意養蝦的損失率。一般在早上或者傍晚收獲比較好,收獲后要及時分裝,加冰塊進行保鮮,或者增氧運輸。
通過以上技術措施,可以提高鹽田蝦養殖的產出,實現鹽堿地資源的利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作者簡介:楊紅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研究方向:鹽堿地及鹽田資源綜合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