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建設已成為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小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數字化建設對其保護、展示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鄒平市博物館精品文物數字化建設進行綜合分析與思考,通過對已有經驗和問題的梳理,提出加強技術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協作合作等建議,旨在為基層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中小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初探;精品文物數字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13
0 引言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創新文物價值傳播推廣體系,以廣泛傳播文物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2022年11月9—12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22年“提升中小博物館質量,盤活基層博物館資源”學術研討會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為中小博物館指明了發展方向,尤其是對中小博物館數字化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意見和建議。
在筆者看來,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就是把藏品、展覽和知識等方面的資源數字化并進行統籌、融合和展示服務的過程。截至目前,博物館的發展經歷了信息化、數字化和智慧化(或稱智能化)三個階段。信息化是在實體博物館的基礎上對實體的藏品、展覽和知識等利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進行管理和服務,數字化是在藏品、展覽和知識等資源進行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進行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是在博物館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更為先進的物聯網、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提供智慧決策的一套管理體系①。
數字化起源于199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設立“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項目,將館內文獻、手稿、照片、錄音、影片等典藏品進行系統的數字化處理和存儲,并編輯成反映歷史變遷、文化傳承的主題產品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博物館數字化也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其中文物藏品數字化是關鍵的基礎工作之一。
文物數字化即通過互聯網技術、數字化攝影技術、數碼影像技術和三維掃描技術等對文物進行數字化存儲和展示利用的一個過程。目前文物數字化的普遍采集方法是使用高精度三維掃描儀對文物三維數據進行采集建模,完成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存儲后,進而可以制作虛擬現實展示廳、博物館陳列展示App、3D數字虛擬博物館軟件等,打造虛擬博物館,甚至在大量算法的支撐下完成智慧博物館的建設。
為進一步拓展基層博物館業務范圍,鄒平市博物館在第三方公司的幫助下,完成了鄒平市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數字化項目的編寫和審定,并爭取國家資金實施了館藏精品文物的數字化項目,主要包括館藏精品文物的三維掃描采集、文物管理系統、數字魔墻系統和微信語音導覽系統等內容。整個項目聚焦鄒平市博物館精品文物數字化及其初步應用工作,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行了初步探索,簡述如下。
1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基本情況及發展方向
在2022年的全國兩會中,很多專家學者為中小博物館的發展建言獻策,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委員帶來了《關于推動中小型博物館內涵式發展的提案》,該提案記載截至2021年底,統計全國博物館總計6183家,全國地市級以下博物館中小博物館3198家,中小博物館數量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51.7%③。中小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在發展中存在定位不明確、藏品數量少、運營經費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相對短缺及管理觀念需改變幾個主要問題??梢姡浒l展狀況不容樂觀。
隨著信息、互聯網、5G等現代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創新發展的普遍共識,各大博物館也順應時代潮流,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開展數字化建設。早在2010年山東省文物局就開展了館藏精品文物數據統計錄入工作,對館藏文物數字化進行了初步探索。2012年至2016年的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完成了全國博物館藏品的二維圖片和文本數據數字化采集,基本完成了信息化階段的任務目標。然而與大型博物館相比,中小型博物館在數字博物館建設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比如缺乏信息化、數字化專業團隊和人員,難以開展數字化建設、運維和管理,無法達到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目標。
即使博物館數字化發展較好的浙江省,其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還大都處于二維圖像和文本型資源階段(即信息化階段),擁有巨大的潛力。浙江省有78%的中小博物館已經開展了藏品數字化采集工作,擁有數字藏品30052件,有21%的博物館藏品數字化工作已經開展了10年以上。采集的數字藏品資源類型主要為二維圖像型與文本型資源;有78%的博物館采用語音導覽形式展示數字藏品;67%的博物館擁有官方網站,并提供數字展廳、高清藏品欣賞等服務④。浙江省的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和利用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但相較于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部分的發展,博物館數字化的深度和廣度依然留有較大的空間。
在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是在發展方式和途徑上,將會受到互聯網和社會生活其他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博物館數字化。當下,博物館數字化發展進程加速,博物館紛紛通過網站、微信小程序等搭建“云展覽”、網上博物館,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館藏、相關知識圖譜等內容的數字化、創意化、可視化,“云游博物館”逐漸成社會公眾文化生活的新方式,但目前所有博物館數字化內容都是相對獨立的體系,隨著數字化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在保證各館數字資源版權前提下的互聯互通將成為可能。甚至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可以通過“館際授權”的方式輕松的打造數字云展廳和云展覽,不僅大大節省了布展成本,而且讓公眾觀展更加便捷、有序。不過展覽的質量將依然受到文物研究水平的制約,更加需要博物館加大對文物藏品的基礎研究力度。由此可見,博物館的數字化將成為博物館迅猛發展的一種便捷方式,但是發展的質量依然依賴于廣大博物館工作人員對于藏品及其背后所承載故事等基礎研究的力度。
2 中小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亮點和不足
在黨中央的重視和領導下,基層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實現了信息化階段的迅速突破,初步完成了館藏數字化檔案建設,為館藏文物后期保護利用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在相關展覽、活動中積極引入數字化建設的成果,大幅度提高了中小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水平和力度。但作為博物館序列中的最基層單位,中小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依然存在巨大的空間和不足。
鄒平市博物館在完成日常文物本體保護和免費開放工作的同時,針對館藏精品文物編制了數字化項目。主要內容包括精品文物三維掃描、三維文物管理系統搭建、數字魔墻和微信語音導覽等部分,主要目的是在原有二維數字圖片和文本資源的基礎上完成精品文物三維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工作,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實現人機互動體驗的數字魔墻系統,同時為陳展中的精品文物增設語音導覽系統,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讓觀眾實時全方位欣賞文物成為可能,以此切實提升觀眾的體驗度。主要亮點如下:
一是導覽系統多樣化,服務覆蓋范圍更加廣闊。鄒平市博物館在語音導覽系統的建設上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和觀眾的年齡結構,建設打造微信二維碼講解導覽和自動語音講解兩套導覽系統,確保所有年齡結構觀眾均可獲得良好的導覽服務,使館藏精品文物活化利用走出新的重要一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是借助項目實施開展數字化工作,突破基層文物管理研究瓶頸。由于長久以來基層中小博物館專業人員不足,在文物研究領域存在缺位,體現在文物年代、器物名稱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錯亂和謬誤。鄒平市博物館以項目實施為契機,及時邀請省級文物鑒定、研究專家來館,對文物基礎信息和相關文檔進行現場校對和完善,借此不僅及時提高了館藏精品文物的數字化質量,同時也助力博物館完成了館藏文物基礎信息的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同時與專家現場交流也擴大了從業人員對館藏文物的研究視野,提升了他們對文物及背后敘事的認知深度。
三是開拓視野,邁出對外交流的第一步。眾所周知,思維高度決定行動深度。基層中小博物館之所以難以突破,不僅僅因為其人員和財力緊缺,更重要的是現有工作人員的視野被禁錮。鄒平市博物館通過實施精品文物數字化項目,不僅接觸到了當前博物館數字化的主流知識和數字化方法,同時也加強了與其他博物館之間數字化領域的交流。這一點對于國內大型博物館來說可能是司空見慣,可它對于基層中小博物館來說無異于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它讓鄒平博物館邁出了對外交流的第一步—業務上與省級專家進行對接、交流,技術上與全國主流技術團隊合作。
3 鄒平市博物館精品文物數字化項目的不足
受制于經費規模等客觀條件,鄒平市博物館精品文物數字化項目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文物數字化比例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在鄒平市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數字化項目中,僅包括104件(套)精品文物,相較于798件(套)館藏文物總量來說,僅占13%,仍有大量的一般館藏文物需要數字化,而這部分文物由于級別限制,難以獲得國家經費的支持,這就造成文物數字化所需大量資金與本地免費開放經費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
二是數字化項目形式單一,網絡傳播和利用效果有待提升。鄒平市博物館精品文物數字化項目方案內容大都是小范圍基礎性工作,缺乏后期開發和線上網絡服務配置,僅僅適合線下參觀應用,因此當前的數字化項目距離線上、線下多視角、多維度傳播和利用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三是基層博物館人員力量上的不足也成為博物館數字化發展的“攔路虎”。全國政協委員盧永琇同志《關于推動中小型博物館內涵式發展的提案》中記錄3198家中小博物館現有專業人員1.3萬人,平均每家博物館約4人。人員問題不僅是當地政府的問題,同樣涉及各級政府對博物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有的縣區博物館僅有一兩名專業人員勉強維持日常開放工作?;鶎訉I人員數量不足,難以派出人員外出參加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導致專業技術人才處于長期緊缺的狀態難以改變,進而直接影響各類活動、文物數字化的質量和工作效能的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矛盾正在日益凸顯和加劇,并成為限制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綜上所述,由于中小博物館在政策、人員和資金方面的先天不足,直接或間接導致后期發展和成長中均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數字化案例,比如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在博物館數字化和藏品保護利用方面仍然走出了一條“人文吳中、美麗太湖、詩意江南”的特色發展之路,也為我們基層博物館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鑒。
4 關于基層博物館數字化的一點建議和思考
基層博物館數字化工作看似只是一個項目或者一個部分,但在互聯網迅猛、高度發展的今天已經變成博物館開放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值得每個博物館人重視和持續關注。在筆者看來,博物館數字化僅僅是博物館發展水平高低的一個表現形式,根本問題還是博物館自身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而且與基層博物館的自身定位是否科學緊密相關,因此,博物館數字化是博物館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博物館數字化是一項集合了基礎業務研究、發展規劃和網絡策劃及維護等內容的綜合性工程,所遇到的問題難以通過一個短期項目或者一個工程就能解決,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4.1 定位準確、發展科學
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地方中小博物館來說,就是這個區域博物館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是否明確也就是該博物館存在目的是弘揚或彰顯當地文化或文明而存在和設立的。基層博物館是否發掘出屬于自己的區域特色和特點,這是中小博物館發展的生命線和重要坐標。為防止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需要依托當地的區域特點,深入挖掘基層博物館自身特色,將最個性化的特點展示好、利用好、拓展好才是關鍵。
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就抓住了吳文化特有的山水、人文資源進行研究、展示和拓展,讓博物館走進了當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鄒平市博物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加強了對歷史名人和山水人文方面的整理和挖掘,例如正在籌備的“黃河詩畫潤梁鄒—梁鄒諸景圖展”是將古畫數字化資源進行保護利用的典型案例,但深度還不夠,有待繼續加強。
4.2 思路開放、視角合理
基層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存在諸多先天性的問題和困難,就需要開拓思路,創造性地思考破題之策,依然停留于固有模式和現有條件下的穩步拓展是難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因此,既要開拓思路,還要視角合理,選擇符合博物館自身的視角,打造文博發展新思路,才可能創造文博工作新高度。筆者贊同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陳曾路館長關于博物館展覽的理念:同一個展覽或者宣傳,博物館可以有自己的角度,美術館也有自己的視角,文化館也可找到自己的著力點,活動或者展覽具體屬于那個單位,關鍵是看策劃者從什么角度進行展示,視角很重要⑤。因此,在當下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展館都進行數字化的情況下,如何選擇視角向觀眾展示藏品就是一件值得考究的基本功。
4.3 統籌協調、集約發展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博物館的數字化項目或者工程都是通過項目外包方式交給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完成的,每個單位的數字化項目就是一個單獨的工程,都要單獨采購一套工具、設備、平臺等設施。確保項目獨立性的同時,也讓多個博物館的相同項目被人為隔離,無法對相關工具和資源進行統籌,讓數字化項目在節約資源上留有巨大的空間。隨著互聯網的高度發展,在各種資源已經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網絡配置的情況下,依托各省博物館聯盟、文物局等組織完全可以對資源進行整體統籌,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譬如,某地區博物館數字化要開發三維文物管理系統,那么通過組織協調,完全可以一次性買斷系統平臺,讓各館分攤費用,這樣便可結余大量資金?;蛘咄ㄟ^協調將其他早已完成數字化的大型博物館數字化管理系統進行個性化開發即可,不僅節約大量的開發成本,還可實現地域內數字化管理系統內核統一,便于數字化資源的相互流通和融合,同時也可借鑒大館的管理使用經驗,一舉多得。無論從互聯網發展歷史還是社會發展方向看,尤其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地方財政承壓較大,進一步通過技術手段和方法集約式開展數字化項目勢在必行。
5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數字化是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和博物館職能轉變兩者結合下,對中小博物館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藏品數字化不僅對基層博物館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博物館作為城市的會客廳,對于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我們應以學術為主軸,合理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講述生動的故事,服務更廣泛的人群,為“美麗鄉村”和“城市更新”的進程提供更多科學的研判,讓更多人了解歷史、理解文化、記住鄉愁,體悟溫暖與感動⑥,讓廣大中小博物館充分發揮屬于自身的時代“力量”,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文博音律。
注釋
①趙豐.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開放共享的博物館數字融合[J].中國博物館,2022(3):109.
②[佚名].零點有數:博物館數字化的相關概念和典型模式[EB/OL].(2022-08-06)[2023-05-01].http://news.sohu.com/a/574779076_378467.
③李瑞.代表委員專訪:盧永琇委員:推動中小型博物館“內涵式”發展[EB/OL].(2022-03-05)[2023-05-01].http://www.ncha.gov.cn/art/2022/3/5/art_722_173202.html.
④杜美燕.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系統構架研究與應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3-4.
⑤陳曾路.中小博物館的運營與發展[C]//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22年“提升中小博物館質量,盤活基層博物館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23.
⑥陳曾路.講述本鄉本土故事 展示江南文脈傳承[N].人民日報,2022-05-1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