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先秦儒家的民生經濟思想

2024-03-01 00:00:00韓濤
華夏文化 2024年3期
關鍵詞:孔子思想

中國有悠久的民本思想傳統,上古時期就有“愛民”、“養民”的思想,如《尚書》中反映民本思想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古代思想家把君民關系擬血緣化來表達對老百姓的重視,曰“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先秦時期“民之父母”見諸文獻者比比皆是。古代圣王的這種重民養民的主張,也是國家發揮其經濟職能的體現,其在國民財富分配和賦稅征收方面讓利于民、藏富于民的思想觀點,對于優化調整財富分配格局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孔子“藏富于民”的民生治理理念

儒家經典《周禮》記載了“聚萬民”的十二條荒政措施,每一條都事關民生日用,分別是:“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省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前十條是為了保障百姓生活富裕起來的措施,比如減輕賦稅、減緩勞役、開禁水陸資源、除去關市之斂、減少吉兇之禮的鋪張浪費、促進婚育和人口繁衍等等。另有“養萬民”的六條保息之舉,“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皆屬寬民、散利、富民、恤民之舉措。

1·孔子“庶、富、教”的養民之策

“藏富于民”是孔子經濟思想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理念,有學者將其概括為“利民,不與民爭利;便民,不聚斂擾民”,頗能體現孔子富民之深意。

孔子認識到物質利益的正當性,并不反對求利求富,他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但孔子是道德主義者,與財富利益相比,他更重視道德教化,也就是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孔子的觀念里,社會充滿物欲和功利,則禮崩樂壞,社會不安定,只有多培養君子,才能引導社會向善,社會整體趨向于善,才能實現大同社會的理想。而向善需要禮樂教化,因此在富民的基礎上,孔子提出對民眾進行道德教化。《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庶矣哉”指的是衛國人口眾多,人口繁庶以后,第一件應做的事是使百姓富裕起來,富裕后再給百姓教育。孔子雖未說明使百姓富裕的具體方法,但“為國”須首先保障百姓財富之增加是肯定的。這里可以看出兩點,一是為政的目的不僅在于發展生產,使民富庶,而在于禮樂教化;二是富庶與教化有先后關系,只有先富民,才能從事禮樂教化。劉向《說苑》:“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荀子.大略》也有類似表述:“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仁義法》中述孔子思想曰:“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因此,“庶、富、教”可以說是孔子國家治理思想的三部曲,也體現出孔子已經認識到發展經濟對于禮儀教化和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地位。

孔子對百姓生活非常重視,《論語.堯曰》云:“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民、食、喪、祭四者都是百姓生活中很重要的事。另,魯哀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孔子家語.賢君》)儒家較早具備了這一藏富于民的財政理念,對后世中國古典經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國家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主張保護脆弱的小農經濟,不與民爭利是實現藏富于民的前提,盡量做到“利民而不與民爭利”,孔子說:“君子不盡利以遺民。……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不坐犬。”(《禮記.坊記》)當官的就不要從事稼積,種田的就不要從事漁獵,不與老百姓搶飯碗。孔子教導君子不應把利益全部取走,要給老百姓留下一部分,《詩經.小雅.大田》云:“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富戶田里有成把成捆的麥秧,那些遺落在田間的麥穗就留給弱勢百姓去撿拾吧。《詩經.國風.谷風》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采摘蔓菁菲草摘取葉子時,要注意保護下方根部,兩者是生死與共一體的存在。此處所引《詩經》中的詩句表達的亦是給老百姓留下財富,不要竭澤而漁,不可盡利。如果放任官員去追求利益,那將導致民怨。孔子說:“放于利而行,多怨。”劉寶楠《論語正義》對此所作的解釋為:

此為在位好利者箴也。利者,財貨也。怨者,說文云‘志也9。荀子大略篇:‘故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故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言通貨財。有國之君不息牛羊,錯質之臣不息雞豚,冢卿不隋幣,大夫不為場園。從士以上皆羞利而不與民爭業,樂分施而恥積藏。然故民不困財,貧蜜者有所竄其手。9皆言在上位者宜知重義,不與民爭利也。若在上者放利而行,利壅于上,民困于下,所謂‘長國家而務財用9 ,必使‘災害并至9 ,故民多怨之也。

執政者應率先垂范,以義制利,“天子不言有無,諸侯不言多少,祿食之家不與百姓爭利”(《后漢書》卷43《朱暉傳》) ,留給老百姓更多的生存經營空間,不能憑借政治特權去從事生產經營,如此則是與民爭利,將老百姓處于一種十分不利的競爭地位。

2·惠而不費,斂從其薄

孔子多次提到“惠民”,給百姓實實在在的實惠,如孔子論述五美之一為“君子惠而不費”,孔子評論子產的四個君子之道,其中兩個就是“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惠則足以使人”,養民、使民必先惠民,通過制定惠民政策,給百姓以實惠,孔子說:“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論語.堯曰》)放任老百姓去生產致富,創造利益,而不與之爭,這是“惠而不費”的管理方式,既不勞動靡費,又能富民,何樂而不為呢?由此來看,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政府,是“最佳政府、最小統治”。“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靈公》)孔子也推崇古代圣王垂衣而治的執政方式。

孔子主張薄賦斂,倡導十一稅,“斂從其薄”,這種低稅的理想也為后世儒者所固守。孔子說:“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勞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稅,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關譏市鏖,皆不收賦,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之,何財之費乎?”(《孔子家語.王言解》)由此來看,孔子當時的主張是農業領域十而稅一,百姓謠役一年三天,對工商業不收稅。在儒家看來,十分之一稅似乎是合理的。《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載:“古者什一而藉,古者園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在當時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候,少加干涉,促進農業和商業自由發展,是較為合理的經濟管理思想。

冉有在孔門弟子中是理財專家,孔子曾稱贊他“求也藝”,但是對于冉求幫助魯國大夫季孫氏增加稅收、聚斂財富非常氣憤,孔子指責他“為之聚斂而附益之”,“非吾徒也”,召集弟子們“鳴鼓而攻之”。孔子告誡冉有說:“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春秋左傳注》哀公十一年)孔子透過稅率的高低及財政收入的分配,看到了百姓的“足食”與君王“足用”的關系。

二、孟子“制民之產”的民生保障

孟子繼承了孔子“藏富于民”的思想,并進一步將其經濟思想貫徹到其“仁政”的制度設計之中。在稅收方面,孟子反對重稅,主張“薄其稅斂”、“關市譏而不征”,保護工商業的發展。

1·“制民之產”的產權分配思想

“制民之產”是孟子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孟子主張行“仁政”,其思想帶有鮮明的民本思想色彩。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夏桀、商紂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失去民心,“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對民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民之所欲,就滿足;民之所惡,就不要強加,孟子此言可以說是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孟子的“仁政說”要求政府要保障平民最基本的生存權,即保證平民能獲得最起碼的生產資料,即“制民之產”的恒產論。孟子說:“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產,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滕文公上》)“恒產”是維持一個家庭的生存所必須的生產生活資料,沒有恒產依然能保持恒心,只有±人以上才能做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孟子.梁惠王上》) ,±人窮不失道,困不失義,能保持恒心。但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如果沒有恒產,其生活便不能得到保障,其恒心也難以守住,就難以再去追求仁義道德,社會也不會安寧,因此孟子提出“制民之產”的主張: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對梁惠王說古代明君都給老百姓分配田產,使老百姓能夠養活父母妻子,豐年能夠溫飽,災年也能免于死亡,如此教化百姓也就容易多了。而今戰國之際,百姓的產業“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長此以往免于死亡唯恐不能保證,逞論去講究禮義道德?孟子建議梁惠王如果真要施行仁政,何不回到根本上來呢?其方案是: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竟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養生喪死無憾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所言回到根本上,即幫助百姓置產立業,宅基地,種桑養蠶,滿足衣料所需;養殖雞狗豬等家禽家畜,滿足肉食所需;一百畝田地,滿足八口之家的糧食所需;再開辦學校,教之以孝悌之道,此即孟子所說的王者之政。孟子認為保障民眾恒產的方案莫過于“井田制”,在與滕文公的對話中,孟子在“井田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土地分配辦法,即正經界,以統一標準劃分土地:

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偏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余夫二十五畝。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孟子.滕文公上》)

以家有恒產來保障農民家庭的基本生活消費,保障民心和社會的安定。“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罷不入胯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由此實現孟子所設計的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景:

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竟,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不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孟子.盡心上》)

孟子生活在戰國之際,各諸侯國紛紛實行改革,加強了君權,百姓的地位相對低落。因此,孟子仗義執言,為百姓爭取權益,發表了民貴君輕的駭世之論。孟子“制民之產”的思想具有明顯的建立和穩定土地使用權的產權意識,從收入分配的角度看,這是中國古代較早的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思想(鐘祥財:《中國收入分配思想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13頁) ,也是孟子重民思想、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

2·取民有制,關市譏而不征

在保障了平民的私有財產以后,孟子還主張取民有制,應確立一個合乎正義的財富分配法則。對百姓的索取要有節制,有限度,孟子繼承了孔子的薄稅思想,反對無節制地盤剝百姓。孟子也對冉求為季氏聚斂一事進行了評價,孟子曰:“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于孔子者也。況于為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孟子·離婁上》)聚斂是不行仁政而富,與民本思想背道而馳。

在賦稅方面,孟子反對國家對百姓課以重稅,主張在農業稅收上施以仁政。孟子認為,“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孟子?盡心上》)幫助農民提高土地質量,向民索取從其薄,少征稅,給民留下較為充足的生存余地,就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孟子說:“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告子下》)比堯舜之時的稅率更重的,那一定是暴虐之政了。孟子曾就此做過對比:“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龍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貢。,貢者,校數歲之中以為常。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虐,則寡取之;兇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比較夏商周三代的稅法,認為助法最好,貢法最差。貢法是以若干年的平均數為常數進行征收,豐年收成好,多征收也不算虐政,兇年仍按這個標準征收,就導致民眾難以養家糊口,靠高利貸度日。因此,貢法可能導致農人破產,不是好的稅法。

在滕文公派畢戰前去向孟子請教井地之事的時候,孟子告訴畢戰理想的稅率是“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孟子·滕文公上》)。然而戰國之世,諸侯競力,財政官員致力于增加財政收入,“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孟子·告子下》)孟子批判這種專注于賦斂的財經官員為“民賊”。

在商業領域,孟子強調保護商人自由經商,不主張對商人征稅:

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孟子.梁惠王下》)

市鏖而不征,法而不鏖,則天下之商皆悅而愿藏于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鏖,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愿為之飯矣。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于天下。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孫丑上》)

由此可見,孟子保護工商業的發展,先秦儒家并未有重農抑商的思想意識。孟子主張對于壟斷經營應該給予打擊,“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孟子?公孫丑下》)對于壟斷利潤、謀取暴利的賤丈夫,孟子主張對其征稅。

孟子深切了解民眾的生活負擔,“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殫,用其三而父子離”(《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說對于“布縷”,“粟米”,“力役”三種賦稅,只能征收一種,如果征收兩種,就要餓死人了;若要征收三種,就會導致家破人亡。此外,孟子還提出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老而無妻曰鰈,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由此可見,孟子的仁政和富民思想惠及工商業者、農民、弱勢群體。

這里不得不說明的是,孟子出于仁政的需要,給君王和統治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大了政府的責任,“黎民不饑不寒”,“使民養生喪死無憾”,政府授予土地,收取賦稅,養活百姓和百官,履行“民之父母”的角色,如果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則政府難辭其咎,這一點從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中可見一斑。梁惠王對自己的政務頗為得意,孟子評價其為“五十步笑百步”,曰:“狗鼠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孳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仗義執言,對梁惠王毫不客氣,孟子說“以政殺人”與“以刃殺人”無異。那什么樣的政治是“以政殺人”呢?孟子也有論述,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孳,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國庫有財富,民眾卻餓死,此謂“率獸而食人”。孟子認為王道之政首先要確保“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理想政府是使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看來百姓生活得好不好是政府的民生責任,如果逃避這個責任,那就是“以政殺人”,是暴政了。

三、荀子“強本節用”的裕民之道

先秦儒家另一位大儒荀子很關心民間疾苦和百姓生產,他說:“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畝,刺Ψ殖谷,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也。守時力民,進事長功,和齊百姓,使人不偷,是將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節而五谷以時孰,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荀子.富國》)另,荀子提出強本節用的主張:“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襖怪不能使之兇。”(《荀子.天論》)荀子提出以農為本,強本即是強農,節用即是減少奢侈浪費,強農節用就不會貧困,“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其業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七教,所以道之也。”(《荀子

.大略》)荀子認為一定要讓百姓富起來,不然不足以養民,然后以六禮七教進行教化,這與孔子富、庶、教的富民思想如出一轍。荀子所認可的足國之道是:“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禮節用之,余若丘山,不時焚燒,無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無余?故知節用裕民,則必有仁義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積矣。此無它故焉,生于節用裕民也。”(《荀子.富國》)荀子提出以禮節用,以政裕民,如此則必然有剩余產品可以藏于庫,“節用裕民”是荀子富民思想的核心觀點。

此外,荀子認為農業耕作是財富之本,府庫倉麋是財富之末,圣主明君要做好開源節流,像禹、湯時期那樣,“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復熟,而陳積有余”,之所以在水旱災害之年,仍無餓殫,“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就是因為懂得開源節流,藏富于民,如果“田野荒而倉麋實,百姓虛而府庫滿”,那就是本末倒置,“伐其本,竭其源”,竭澤而漁,“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只有民間富裕了,國家才能聚財,懂得節用裕民,不僅有仁義圣良之美譽,而且還能積累大量財富。而“不知節用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不半;上雖好取侵奪,猶將寡獲也”(《荀子.富國》) ,荀子將富民與富國統一起來,如果不能保證民間財富的積累,民貧田瘠,國家也就征收不上來賦稅,無法能保證國家的富足。

荀子認為取民有制才能安定,聚斂必然亡國,荀子說:“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筐,實府庫。筐筐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戰,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敵得之以強。聚斂者召寇、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荀子.王制》)荀子分析如果國家國庫充實而百姓貧困,那就是“上溢而下漏”,影響國力,退不能守,出不能戰,有亡國危險,聚斂的財富還有可能被敵人所獲。所以,聚斂是亡國之道,明君必然采取富民之策。

荀子也主張十一稅率,不收關稅,“田野什一,關市幾而不征,山林澤梁以時禁發而不稅,相地而衰政,理道之遠近而致貢,通流財物粟米,無有滯留,使相歸移也”(《荀子.王制》) ,開放山林川澤,供百姓謀生,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道路的遠近征收租稅,使財物糧食轉運通暢。另,《荀子.富國》篇曰:“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征,省商賈之數,罕興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國富矣。夫是之謂以政裕民。”荀子在經濟思想上與孔孟差別不大,都主張輕稅惠民,減少剝削,節約用度,不征收關稅,保護工商業自由發展,這在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業經濟比較脆弱的先秦時期是比較適合的經濟思想。

在富國和富民的關系上,儒家的觀點是二者是統一的,只有先富民,才能富國。據《論語.顏淵》載,魯哀公遇到饑年時,不去設法減輕百姓的負擔和賑濟以恢復生產,反而征收重稅、搜刮百姓,孔子弟子有若批駁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有若跟隨孔子學習多年,據傳容貌和思想都很像孔子,故有若這句話代表了孔子的足民富民思想。宋儒朱熹注釋說:“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獨富。”百姓的富足與國君的富足是源與流的關系,百姓富足是水之源頭,應予以保護,有源就有水。另有一則史料也說明這個道理,魯哀公向孔子問政,孔子對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9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也。”魯哀公對此頗有懷疑,孔子向魯哀公進一步分析,國君乃民之父母,沒有子女富裕而父母貧窮的道理,因此,藏富于民不僅不會使國家貧窮,反而會讓國家更富裕。

荀子主張上下俱富,開源節流,他說:“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峁倉麋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荀子.富國》)

荀子沒有將富國與富民對立起來,認為二者的利益是統一的,低稅可以使百姓的財富相對充足,培植了稅源,這就能保證國家的富足,實現“上下俱富”;而重稅則無異于竭澤而漁,使百姓貧窮,國家賦稅也失去了稅源。因此,國家財富與民間財富不僅不是對立的,反而是正相關的。荀子通過對比成侯、嗣公、子產、管仲等為政者的取民主張,以史為鑒,來說明聚斂民間財富的危害,得出結論:“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筐,實府庫。”(《荀子.王制》)

在荀子看來,富民是富國的唯一途徑,只有將要滅亡的國家才只顧充實國庫而讓百姓貧窮,這樣的國家國富民貧,國內不能安定守成,對外不能打仗,傾覆滅亡也是不遠的事了。荀子主張以“節用裕民”的方式來實現國家富足,只有民間富裕了,國家才能聚財,懂得“節用裕民”,不僅有仁義圣良之美譽,而且還能積累大量財富。如果不能保證民間財富的積累,民貧田瘠,國家也就征收不上來賦稅。將富國與富民統一起來,體現出儒家思想中君民一體、上下相依的君民關系邏輯。

結語:

總體來說,先秦儒家在民生經濟思想上主張藏富于民,以民為本,重視民生,取民有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認為百姓富足了,國家自然富足,富國必先富民。藏富于民的富民思想理念對于增加社會財富、激發社會活力意義重大。治國必先富民,古人關于“國富”與“民富”以及“上藏”與“下藏”關系的論述,對于我們今天深刻認識國民財富的分配、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說明:本文系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項目編號:SCJJ23ND270)和四川師范大學中華文化與區域文明互動研究中心2021年度項目(項目編號: HDZX2021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郵編610066)

猜你喜歡
孔子思想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孔子的一生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福利| 日韩天堂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午夜在线不卡| 亚洲一级色|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另类AV|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综合|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啪啪| 成人免费一级片|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色99| 综合网天天|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久久毛片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免费激情网址|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秋霞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高h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免费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免费黄色网|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欧美激情福利| 综合久久五月天| 一级片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欧美| 久久不卡精品| jizz在线免费播放| 91麻豆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在线毛片网站|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