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1月29日19時10分,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站前2標銅梁站四線道岔大橋現澆梁順利完成澆筑,一段寬闊平整的梁面在丘陵荒坡間赫然成型。
這是由80多名工人、30余名技術人員連續鏖戰32個小時的成果。
四線道岔大橋現澆梁為雙線變四線連續梁,長128米,高3.05米,最大寬度19.05米,位于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架梁通道的“咽喉”位置,它的澆筑完成對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的建設具有重要節點意義,標志著架梁通道將進一步打通,重慶段471孔箱梁可以通過它分別向重慶和成都方向架設。
1月29日上午9點半,記者來到四線道岔大橋現澆梁澆筑現場,看到了參建人員春節前奮戰建設一線的火熱場景,也感受到成渝中線高鐵建設的速度和質量。
泵送、振搗、收面……當記者踏上7米高的梯籠,一步一步來到梁面時,臂長56米的泵機、40余名工人和20多名技術人員正在現場作業。
混凝土澆筑要求連續、均勻,一旦開始澆筑,就不能停下來。澆筑梁面的混凝土標號大,凝固時間短,泵送至澆筑部位后,工人必須馬上振搗、收面,才能保證澆筑質量,確保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澆筑點位大約有10名工人在配合作業,有負責提振搗器的,有負責振搗的,有負責抹平混凝土的,有負責收面的,有負責密實混凝土表面的,大家各司其職,配合十分默契。
除了上部結構的澆筑,下部結構的工人們也在同步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振搗混凝土會引起整體結構的震動,可能會造成螺絲松動,因此,工人們還要完成一項關鍵任務,對松動的螺絲進行加固。
澆筑期間,工人聶林帶著另外8名工人,在下部結構狹窄的空間里排查了上萬顆螺絲,確保了整體結構的穩固。
工人們進行澆筑時,技術人員一直在旁站,對施工進行全過程監督。施工現場技術負責人成钘鑫就是其中之一。
從上午到下午,施工現場一直能看到成钘鑫的身影。他搬著水準儀不停移動,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筑后的標高和強度,腳邊放著他的工具箱、工具包和記錄本,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數據。
看到這個“95后”小伙子小心翼翼地挪動身體時,記者才知道他的腰部還帶著傷,大家都想讓他休息一下,但他不愿意。梁面預埋件多,成钘鑫從支架搭設、模板安裝到鋼筋綁扎再到混凝土澆筑全程參與,非常清楚每個環節的細節,在工程最關鍵的時候離開崗位,他不放心。
同樣不放心的還有試驗室主任徐文學。
徐文學才新婚不久,剛結婚就帶著妻子從青海省海東市趕回施工現場,就是為了完成混凝土的攪拌驗收工作。
工人們還能兩班倒,技術人員往往不能離開崗位。自從1月28日11時18分開始澆筑后,所有技術人員幾乎沒怎么合過眼,一直在各個點位上進行監測。
成渝中線高鐵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對于跑道的結構設計、施工精度等有著極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們必須緊盯每一個環節,筑好一條‘安全跑道’?!敝需F四局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站前2標銅梁制梁場總工程師楊博說。
作為項目承建方,中鐵四局從各個項目組調配了精兵強將到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站前2標項目。為確保此次澆筑萬無一失,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和技術交流會,對施工過程所有環節都進行了規劃,并對全體參建人員進行了詳細分工。
“本來以為最難的是1月28日晚上的連續施工,沒想到晚上的施工格外順利,到了后半夜甚至越干越順?!表椖坎烤C合辦公室主任李琦說。
晚上的施工條件比白天差,電工陳文權負責施工現場用電設備的管理,他和大家一起奮戰了一個通宵。夜晚溫度低,山間霧氣大、風大,呼嘯的寒風伴隨著作業轟鳴,濃濃的霧氣在工人的安全帽上凝結成水珠,順著帽檐不停滴下來。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人和技術人員互相支持,一起攻克了低溫對高標號混凝土影響較大、澆筑時間緊張等難題。
工人之間的配合,技術人員之間的配合,項目方與施工方之間的配合,提前完成了四線道岔大橋現澆梁1856立方米混凝土的澆筑。
澆筑完成后,李琦回到施工現場,拍攝了一段視頻,漆黑的山間,剛剛澆筑完成的梁面在燈光的照耀下非常明亮?;叵肫鸢滋鞜峄鸪斓膱鼍埃铉苁歉锌骸斑@段梁面才100多米長,整個成渝中線高鐵正線有292公里,每一段都凝結了無數人的努力?!?/p>
這些工人來自天南海北,他們用一雙雙手,穩穩托起了“中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