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航
寫人物如果只有對肖像、語言等外在表現的描寫,而沒有對思想、氣質等內在精神的展現,就如同畫龍沒有點睛一樣,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借助日常瑣事來展現人物特征。
一、精心選擇素材
寫人物,自然要寫他給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但這些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如果不能反映人物的內在精神,無論自己多么喜歡,在作文時都要忍痛割愛。寫人物,一定要精心選擇素材,使所寫的內容能展現出人物的內在精神;換句話說,寫人物的外在表現就是為展現人物的內在精神而服務的。
如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寫的就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事與事之間也不太講究邏輯關系,但作者所寫的這些生活細節卻能充分展現出魯迅先生的精神氣質。比如,寫魯迅先生笑聲明朗,實則是寫其性格開朗;寫魯迅先生走路輕捷,實則是寫其做事干練;寫魯迅先生對剛剛來過的“我”說“好久不見”,實則是寫其風趣幽默;寫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我”坐小車回去,實則是表現其關愛朋友、心細如發的一面;寫魯迅先生品嘗海嬰碟里的丸子,實則是表現其嚴謹的作風。
二、抓住典型細節
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精神追求往往于細節中得以彰顯。要想把打動我們的人物精神展現出來,就要注意抓住典型細節。細節是人物、事物、環境等在細微之處的表現。典型的細節描寫能凸顯人物的精神,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臧克家在《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就用“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凌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充分表現出聞一多先生鉆研學問時刻苦勤勉、鍥而不舍的精神。聞一多先生走在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形象地展現出他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一句凸顯了聞一多先生治學的嚴謹和勤勉,“一個又一個”“密密麻麻”等對所用本子的細節描寫,皆細致地表現出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群蟻排衙”對“密密麻麻”進行了補充,指出本子上的小楷不僅密集,而且整齊,生動形象地展現出聞一多先生研究學問時的一絲不茍。作者用詩意的語言,細膩生動地刻畫出了一位為救國救民,嚴謹刻苦治學、英勇慷慨疾呼的學者和革命家形象,讀來感人至深。
再如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中寫道,“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這句中的“抓”“扣”“伸”等動詞是對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的極佳注腳,再加上“剛”“同時”等時間副詞,生動地刻畫出先生走路時輕快不拖沓的樣子,表現出他果敢爽利的性格特點。這些與魯迅先生有關的瑣事,看似閑筆,卻從不同方面展現了先生的性格品質,營造出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細致的觀察和生動的描摹,使作者筆下的魯迅先生有血有肉、立體豐滿,讓我們讀到了一個別樣的魯迅。
三、運用多種手法
凸顯人物精神,還可以借助一些寫作手法加以突出強調,如對比、襯托、敘議結合等。
1.對比手法突出展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對比法是展現人物精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想寫出人物的精神,可以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烘托對比。如楊振寧在《鄧稼先》中便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了對比,表現了鄧稼先忠厚、樸實的氣質和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品格。
2.敘議結合,先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質,再通過具體的事例來體現。
如《鄧稼先》中“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一節,先說鄧稼先“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然后用“鄧稼先竟然有能力成功說服對吵對打的兩派群眾組織”這一事例加以印證。
3.先寫人物的具體表現,再以點睛式的議論或抒情性句子概括其精神特點。
如臧克家在《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便對聞一多先生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一議論句在全文的基礎上提煉了人物的精神品質,對文章主題起到了升華的作用。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寫作時,我們要有一顆敏感的心,才能在“一粒沙”“半瓣花”的生活瑣事中發現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