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元豐三年正月初一,蘇東坡已和長子邁離開京都,啟程前往幽居之地黃州。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在漢口下面約六十里地。
蘇東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個驚心動魄的經驗,他開始深思人生的意義。A.在六月他寫的別弟詩里,他說他的生命猶如趴在旋轉中的磨盤上的螻蟻,又如旋風中的羽毛。他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考慮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寧。
元豐四年,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稱“東坡居士”。他過去原想棄官為農,沒料到在這種情形之下被迫成了農夫。在他那《東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說:“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
他看著稻莖立得挺直,在微風中搖曳,或是望著沾滿露滴的莖在月光之下閃動,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滿足。他過去是用官家的俸祿養家糊口;現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蘇東坡的鄰人和朋友是潘酒監、郭藥師、龐大夫、農夫古某;還有一個說話大嗓門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黃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壽昌,也是對蘇東坡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再一個是馬夢得,始終陪伴著蘇東坡,而且非常忠實可靠,過去已經追隨蘇東坡二十年。B.蘇東坡曾說,他的朋友跟隨他而想發財致富,那如同龜背上采毛織毯子。
東坡最好的朋友是陳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這個典故,季常是陳慥的號。陳季常這個朋友,蘇東坡是可以隨便和他開玩笑的。蘇東坡在一首詩里開陳季常的玩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里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蘇東坡自己善于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頗為高興。據記載,蘇東坡認為在黃州豬肉極賤,可惜“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他頗引為憾事。他給出一個燉豬肉的方法,極為簡單,就是用很少的水煮開之后,用文火燉上數小時,當然要放醬油。
他又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叫作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里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下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
在這種農村氣氛里,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他對陶潛極其佩服。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說陶潛一定是他的前身。這種說法若出自一個小詩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蘇東坡說出來,只覺得妥當自然。他越讀陶詩,越覺得陶詩正好表現自己的情思和生活。蘇東坡由于每天在田畝耕作的感想,把《歸去來兮辭》的句子重組,照民歌唱出,教給農夫唱,他自己也暫時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農夫一起唱。
蘇東坡現在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
(選自《蘇東坡傳》,有刪改)
◆思考
1.蘇軾自稱“東坡居士”,讀完選文,談談你對他這個別號的理解。
2.請從選文A、B兩句中挑選一個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