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云,湯浩,劉依依,陳珊,李巍
中國航發貴州黎陽航空動力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14
某機飛行中N2轉速指示為零,造成單發空停,飛機落地后隨即對該機滑油附件進行檢查,發現滑油附件和金屬屑沫信號器的油濾內存在較多細小金屬屑,經對金屬屑進行能譜分析,確認金屬屑屬低合金鋼,且有碳氮共滲層組織,因此懷疑有齒輪發生磨損。主動齒輪、從動齒輪[1]的材料牌號為12Cr2Ni4A鋼[2-4],表面經碳氮共滲處理[5]。現場分解滑油附件N2轉速傳感器安裝座,發現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存在嚴重磨損和部分輪齒斷裂故障。為了確定N2傳感器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失效性質與原因,對其進行了分析討論。
故障齒輪外觀形貌如圖1所示。從圖1可看出,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輪齒均存在大面積磨損,且從動齒輪側壁可見周向磨痕。從動齒輪38個齒中,有33個齒的齒頂發生了掉塊,大部分掉塊的斷口起伏較大且磨損嚴重,殘留的原始斷口上未見疲勞特征;少部分掉塊斷口平坦,斷面可見明顯的放射棱線和疲勞弧線,如圖2所示。齒頂未發生掉塊的5個齒磨損痕跡較為輕微。此外,在從動齒輪的齒底,存在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的接觸痕跡。圖2中箭頭所指輪齒為疲勞斷齒,沿逆時針方向由靠近齒頂的齒面起源向齒根擴展,疲勞擴展區可見疲勞弧線特征,且疲勞擴展區所占面積較大,故判斷此輪齒為首斷齒。主動齒輪上的24個齒輪齒頂磨損痕跡較為均勻,磨損深度約為0.5mm,齒底位置存在接觸嚙合痕跡。此外,主動齒輪有5個齒根部發生斷裂,斷口凹凸不平且磨損嚴重,無法觀測斷口微觀形貌,如圖3所示。經對從動齒輪的軸端剖口進行檢查,發現方形孔內與銷軸配合面存在軸向擠壓磨損痕跡,如圖4所示。

圖1 故障齒輪宏觀形貌

圖2 從動齒輪掉塊及磨損痕跡

圖3 主動齒輪掉塊及磨損痕跡

圖4 方形孔內部磨損痕跡
通過對比觀測,從動齒輪首斷齒微觀形貌如圖5所示。從圖5可看出,在斷口上存在明顯的斷裂源區,擴展區及瞬斷區。由放射棱線及疲勞弧線收斂趨勢判斷,斷裂源區為短線源,位于齒輪表面,短線源說明疲勞起始應力較大,微觀形貌如圖6所示;疲勞擴展區磨損嚴重,局部可見疲勞弧線及細密的疲勞擴展區磨損嚴重,局部可見疲勞弧線及細密的疲勞條帶,微觀形貌如圖7所示;瞬斷區面積占比較小,說明疲勞擴展十分充分,擴展應力較小,該區位于滲層區域,斷口微觀形貌為沿晶斷裂,如圖8所示。從動齒輪齒頂磨損痕跡及掉塊微觀形貌如圖9所示,在齒底可見與主動齒輪的嚙合痕跡,如圖10、圖11所示。對源區進行能譜分析,主要成分為基體元素,未見異常元素,見表1。

表1 從動齒輪首斷齒疲勞源區能譜成分分析(質量分數) (%)

圖5 從動齒輪首斷齒斷口形貌特征

圖6 源區微觀形貌(135×)

圖7 擴展區微觀形貌(1000×)

圖8 瞬斷區微觀形貌(586×)

圖9 從動齒輪磨損及掉塊微觀形貌(25×)

圖10 從動齒輪齒底嚙合痕跡Ⅰ(102×)

圖11 從動齒輪齒底嚙合痕跡Ⅱ(1000×)
主動齒輪過載斷齒斷口的1/2區域為嚴重擠壓磨損痕跡,其余1/2區域為過載斷齒面,如圖12所示;過載斷齒面擴展區微觀形貌為準解理形貌,如圖13所示;其余輪齒均有擠壓磨損、過載崩落的類似形貌,較從動齒輪損傷嚴重,如圖14所示;主動齒輪輪齒底面可見與從動齒輪輪齒頂面接觸磨平形貌,說明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在工作中配合不佳,如圖15所示。

圖12 主動齒輪輪齒過載斷齒形貌(30×)

圖13 主動齒輪擴展區微觀形貌(2000×)

圖14 主動齒輪輪齒擠壓磨損形貌(30×)

圖15 主動齒輪輪齒底面微觀形貌(300×)
分別從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輪齒上切取金相試樣,取樣位置如圖16所示。試樣經磨制、拋光及腐蝕后觀察,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輪齒碳氮共滲層組織及厚度均勻,組織為少量殘留奧氏體+隱針馬氏體,中心組織為回火馬氏體,組織符合企業相關標準要求;從動齒輪碳氮共滲層深度為0.15~0.19mm,符合企業相關標準要求,主動齒輪齒頂磨損嚴重,碳氮共滲化層不完整,無法評判原始碳氮共滲層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故不做評定,如圖17~圖20所示。對從動齒輪、主動齒輪試樣進行中心顯微硬度(載荷2.94N)檢測,平均顯微硬度分別為436HV、417HV,見表2。當標準要求測試載荷為60kg(588N)時,硬度為66~71.5HRA(319~410HV)。分析認為,由于齒輪磨損、擠壓較為嚴重,可能導致硬度稍許偏高。

表2 硬度檢測結果 (HV0.3)

圖16 金相試樣取樣

圖17 從動齒輪輪齒碳氮共滲層組織形貌

圖18 從動齒輪輪齒中心組織形貌

圖19 主動齒輪輪齒碳氮共滲層組織形貌

圖20 主動齒輪輪齒中心組織形貌
以上檢測表明,N2傳感器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未見材質缺陷,滲層組織及中心組織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因此可以判定,2件齒輪掉塊原因與材質無關。N2傳感器主動齒輪相對從動齒輪直徑小,齒輪數量少,因此受力頻率和轉速要高于從動齒輪。主動齒輪的斷齒從根部斷裂,斷口凹凸不平磨損嚴重,未磨損區微觀形貌為準解理特征。從動齒輪斷口可分為兩類:一類斷口磨損較為輕微,可見明顯的疲勞源區,疲勞擴展區及瞬斷區,其中疲勞源區位于齒輪表面,為線源;疲勞擴展充分,可見明顯的疲勞弧線及細密的疲勞條帶;瞬斷區占比較小,微觀形貌為沿晶特征。另一類磨損較為嚴重,未見斷口微觀形貌。
根據以上試驗結果,分析認為該發動機的N2傳感器齒輪失效性質為疲勞。通過復查,裝配流程均符合操作要求。齒輪軸與軸承內鋼套、外鋼套表面以及轉速表傳動殼體內側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磨損痕跡,這些磨損痕跡間接說明齒輪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異常,造成齒面不正常嚙合,產生接觸疲勞剝落。當接觸疲勞產生后,剝落的金屬顆粒加劇了齒間的磨損,會進一步惡化工作環境,節圓工作面的剝落坑作為齒面的受力點,同時也是裂紋萌生的薄弱環節,裂紋萌生后,在綜合應力(滾動、滑動、彎曲應力及振動應力等)的作用下沿工作面垂直方向擴展至終斷,齒輪受力及斷裂情況如圖21所示。另外,由于輪齒在載荷作用下,最大的彎曲應力在齒根處,且在齒根部位過渡的轉接R處有較大的應力集中,所以齒根R位置成為齒輪裂紋起源的薄弱環節;由于齒輪在嚙合時受力,脫開時不受力,故輪齒上的彎曲應力為脈動應力;在較高的彎曲應力反復作用下,齒根處產生疲勞裂紋,并逐漸擴展至整個輪齒斷裂,該故障主動齒輪的斷裂齒均屬這種斷裂模式。對于主動齒輪來說,齒根優先于齒面起裂,說明其應力集中水平相比齒面疲勞剝落坑處較大,反之從齒面剝落位置優先起裂,如從動齒輪的斷裂。

圖21 齒輪受力及斷裂示意
1)送檢N2傳感器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的材料與熱處理指標符合技術要求。
2)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發生故障的原因為因配合異常而導致的疲勞斷裂及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