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不僅要有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文化積淀,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有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慈善文化進校園工程是大課題,不僅是眼前和未來的事,也是長遠的事。”中華慈善總會黨委第一書記、會長宮蒲光一直把校園慈善文化建設作為慈善事業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于江蘇省淮安市的慈善文化進校園工作,宮蒲光有深刻的印象。早在2020年6月,宮蒲光在淮安市淮安區報送的慈善事業發展情況報告和校園慈善文化建設材料上批示:“淮安區慈善工作生機勃勃,可圈可點”。2023年8月,在江蘇南通舉辦的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特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中華慈善論壇期間,宮蒲光在和淮安區慈善總會會長王國權交談中,就淮安慈善事業的發展和慈善文化進校園工作進行交流,并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到淮安調研。
今年4月,宮蒲光一行在江蘇淮安考察調研時,特地走進關天培小學,對慈善文化進校園進行了深入的考察。
關天培小學有著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蘊,它的前身是淮安籍銀行家談荔孫等人于1926年捐款創辦的“江北慈幼院”。學校歷經百年,雖數易其名,多次遷址,但慈善文化根脈歷久彌新,“愛滿人間,善行天下”的慈幼精神始終根植于師生血脈之中。2018年,該校40名教師志愿者加入“慈幼愛心社”,成為“愛心爸爸”“愛心媽媽”,開展“杏壇播愛”系列活動。通過“以愛育愛·給愛一個溫馨的家”“以愛播愛·給愛一個智慧的課堂”“以愛植愛·給愛一個生長的土壤”三大行動,從生活、學習、品格等方面給予孤殘兒童和留守兒童關愛與幫助。“杏壇播愛”行動受到了城鄉群眾的歡迎,被評為淮安市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
該校還探索出了一套創建工作組織領導體系、一系列完備的創建工作規劃意見、切實可行的創建工作實施辦法等“十個一”創建工作經驗,創造性地推行“有鮮活生動‘鄉土’慈善文化教育教材、有簡明實用的‘五善’課程體系、有寓教于樂的一系列慈善體驗活動、有每年一屆慈善文化節”等“六個有”創建特色,被10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多個市、縣教育部門和慈善組織考察調研團稱贊為“可學、可鑒、可復制的優秀特色范本”。
該校大門口建有慈善愛心驛站,配備有熱水器、桌椅、雨衣、雨傘等,供環衛工人、快遞小哥、交警等使用。學校利用教學樓前廣場、現有校舍、走廊、樓宇間空地,建成了英雄廣場、至善園、慈善文化教育體驗館、慈善文化長廊、愛心超市、慈善漂流屋等慈善文化教育平臺。
在稠密的春雨中,宮蒲光來到關天培小學英雄廣場,向關天培塑像行注目禮。
慈善文化教育體驗館內,8名小學生當起了“小小講解員”,分別講解了8個篇章的展示內容。宮蒲光時不時駐足觀看,與學校負責人交談,詳細了解校園慈善文化建設的相關情況。
在《慈善讀本》課堂,老師正在給同學們介紹七旬殘疾修鞋匠、“中國好人”、“江蘇省慈善楷模”王建榮15年捐款8萬元、資助數十名學子完成學業的事跡,啟發同學們積德行善。音樂廳內,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愛樂合唱團的孩子們學唱《讓世界充滿愛》。
“《慈善讀本》多長時間上一節課?”宮蒲光問校長李堅,“慈善文化進校園有沒有加重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的負擔?”
“我們把《慈善讀本》和《品德與生活》課、慈善歌曲和音樂課融合到一起上。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每個月到慈善大講堂上一堂課,一學期有四到五節課,就可以完成《慈善讀本》的全部教學任務。”李堅回答。
“教學效果如何?”
“我們構建了‘五善’課程體系,即‘善讀·讀善’‘善言·言善’‘善思·思善’‘善尋·尋善’‘善行·行善’‘五善’課程體系,易學易懂易行。每學期都組織《慈善讀本》優課評比活動。”
在慈善文化長廊,宮蒲光看到整齊堆放著好多易拉罐、塑料瓶。“這是‘小水滴愛心公益助學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這些是本周同學們交上來的。”副校長黃海霞介紹說,“我們還定期組織慈善義賣活動,同學們把自己看過的書籍、親手制作過糕點等帶到學校‘跳蚤市場’,進行慈善義賣,所得的錢全部捐入‘小水滴愛心公益助學基金’,用來幫助困難的學生。”
宮蒲光了解到,早在2020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關天培小學組織愛心義賣活動,當天籌集了9400余元,全部捐給區福利院,用于孤殘兒童閱讀項目建設。2021年5月,在學校的“日行一善”活動中,學生把家中作為垃圾處理的和從路邊、公園等處隨手撿來的礦泉水瓶、易拉罐等收集起來,每周四集中帶到學校,按班級進行“垃圾分類、集中變賣”,所得全部繳納到“小水滴愛心公益助學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該校先后組織了4次“小水滴愛心公益助學基金”發放儀式,發放善款20萬元,有400名困難家庭學生受到資助。
“很有創意,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小慈善家。”宮蒲光稱贊說。在慈善文化長廊慈善義賣現場,宮蒲光掏出10元錢,從五年級2班王文熙同學攤位購買了3本2022年版《故事大王》。王文熙將當天義賣所得,連同宮蒲光會長買書的10元,捐給了“小水滴愛心公益助學基金”。
宮蒲光聽取淮安市委、淮安區委關于慈善事業發展情況和慈善文化進校園建設工作匯報后說:“關天培小學校園慈善文化建設工作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進校園就被濃濃的慈善文化氛圍包圍。參觀了慈善文化教育體驗館,聽了慈善課,感受了慈善義賣,觀摩了愛心超市和慈善漂流屋,感覺到學校慈善文化課程設置科學合理,慈善實踐活動切合少年兒童實際,量力而行。這說明慈善和教育部門合作,開展校園慈善文化教育建設非常重要。”
宮蒲光表示,在關天培小學看到的一切,讓人振奮。關天培小學是個好典型,可圈可點。如果淮安市、江蘇省直到全國的中小學校都能像關天培小學一樣,學校培養的人才一定有更高的素質。
宮蒲光希望淮安市的各級黨委、政府,還有教育部門、慈善組織要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和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這項工作。要把關天培小學這樣的樣板示范作用發揮好,在更多的學校、更大的面上推廣開來。他祝愿關天培小學、淮安區慈善事業和教育事業都能夠蒸蒸日上,再上新臺階,為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