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的“正日子”“大日子”。30年前,1994年5月7日,中國首個慈善基金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宣告成立,由此開啟了新中國上海慈善事業的全新篇章。
三十而立,擇善而行。30年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始終恪守初心,挺膺擔當,奮進致遠,遵循“安老、扶幼、助學、濟困,依靠社會辦慈善,辦好慈善為社會”的立會宗旨,大力發掘慈善資源、實施慈善項目、傳播慈善理念,截至目前累計籌募善款善物價值189億元,受惠困難群眾達5050萬人次。
5月7日上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專程前往市慈善基金會,看望慰問新老慈善工作者,與市慈善基金會歷任理事長陳鐵迪、馮國勤、鐘燕群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基金會發展歷程、特色項目和工作成果。他指出:公益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城市精神品格的充分彰顯。上海廣大慈善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引導支持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在推動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立標桿,共同譜寫新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他指出,市慈善基金會是公益慈善領域的一張閃亮名片,為上海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新征程,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守公益初心,弘揚慈善文化,積極開拓創新,加強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制度有效銜接,持續擦亮上海慈善品牌,引領帶動更多人了解慈善、支持慈善、投身慈善,為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要把社會公信力作為慈善組織的生命線,進一步優化管理體系、完善制度規范,打造更加專業、高效、透明的社會組織標桿。
隨后,陳吉寧來到徐匯區斜土路街道肇清黨群服務中心,對社區慈善超市和“孝親敬老”慈善市集進行調研。慈善超市里慈善商品琳瑯滿目,前來選購的居民絡繹不絕。慈善市集義診咨詢、理發修傘、愛心義賣等攤位前,不少居民各取所需、享受便利服務,同時也以各種方式參與慈善。陳吉寧與居民及志愿者攀談,仔細了解社區慈善項目開展情況。他說,基層社區最貼近市民群眾,是家門口的“慈善陣地”。慈善組織和志愿者要摸清市民群眾需求,打造好為民服務載體,整合好各方慈善資源,及時精準惠及困難群體。要立足區域實際,拓展慈善渠道、創新慈善方式,推動慈心善行融入市民日常、成為生活方式,讓向上向善的好風尚無處不在。
為慶祝市慈善基金會成立30周年,上午,位于嘉善路259號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展示廳”舉行揭幕儀式并正式對外開放。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榮譽理事長馮國勤,市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鐘燕群等出席揭幕儀式。
展示廳總面積近400平方米,由“序廳”“歷程區”“專題區”“愿景區”四個部分組成,旨在打造一個集呼喚愛心善舉、創新慈善方式、展示慈善品牌、傳播慈善文化、踐行慈善教育、舉辦慈善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上海慈善新地標。
揭幕儀式上,鐘燕群發表致辭介紹了展示廳的建設情況。她希望廣大市民和參觀者可以通過展示廳全面了解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三十年發展歷程,了解上海慈善典型人物和愛心事跡,以此激發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持續推動“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風尚,用大愛溫暖城市,滋養心田。市慈善基金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畫冊《至愛三十載》也在儀式上正式發布。
5月7日下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出席會議并講話。
龔正在講話指出,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30年來,秉持“依靠社會辦慈善、辦好慈善為社會”的宗旨,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匯聚慈善力量,在扶危濟困、應急救援、對口援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對上海慈善事業發展提出了四個“融入”的目標要求:要進一步融入全市發展大局,拓展活動新領域,及時精準補缺補漏,合力把社會保障網織密扎牢,讓慈善事業更具向心力;要融入群眾日常生活,進一步提升“藍天下的至愛”等慈善活動品牌,發展社區公益慈善,借助互聯網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讓慈善事業更具生命力;要融入城市文化發展,廣泛宣傳慈善,強化榜樣引領,弘揚志愿精神,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慈善事業更具感召力;要融入法治上海建設,要以新修改后的慈善法為遵循,確保慈善工作規范高效、公開透明,讓慈善事業更具公信力。他表示,上海各級黨委、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宮蒲光在致辭中首先代表中華慈善總會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建會3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上海慈善事業發展、積極奉獻愛心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為基金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老領導、老同志以及基金會全體工作人員、志愿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他說,上海作為我國最大都市,既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是我國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現代慈善事業起步最早、起點最高、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市慈善基金會的成立是上海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標志,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中央關于發展慈善事業的戰略部署,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必然結果。它不僅為上海的城市文明、國際形象和社會建設增光添彩,也為推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上海力量,奮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慈善公益之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上海慈善模式”。“作為新時代慈善工作者,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在幫扶困難群體、解決群眾關切、化解社會矛盾、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和豐碩的成果,展現慈善工作的新使命、新作為、新擔當;要認真貫徹新修改的慈善法,切實提高依法行善、依法促善的能力,激發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投身慈善事業;要圍繞提高慈善行業公信力和透明度,進一步優化慈善事業監管體系,加強數字技術在慈善領域的應用,發揮慈善行業組織的作用,為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要堅持慈善為民的根本宗旨,緊跟國家戰略需要,在參與民生保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和諧、應對突發事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中貢獻更多慈善力量。”他衷心希望中華慈善總會與上海慈善基金會在以往緊密合作的基礎上,攜手并進、勇毅前行,用實際行動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努力做好第三次分配、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更加絢麗的精彩華章。
上海市領導李政,市慈善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陳鐵迪,榮譽理事長馮國勤,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鐘燕群,江蘇省慈善總會會長李小敏、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會長裘東耀、安徽省慈善總會會長劉莉等出席相關活動。上海各界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的優秀代表陸仁軍、胡曉敏、祝學軍以及愛心老人蔣孔悌、趙琴夫婦的女兒分別在座談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