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國
日本是政府高負債、高支出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支出最大和增長最多的領域是社會保障,政府發債融資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銀行和商業金融機構,日本實際上是運用財政金融手段進行社會收入再分配。
政府發債增加社保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直接而對企業經營影響比較間接,對市場機制的影響相對有限。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完全可以由國內居民儲蓄和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資金認購。隨著日本政府債務的上升,主權信用評級持續下降,但沒有對日本國債利率、日元匯率、日本股市產生明顯影響。
自1990年以來30多年,隨著日本政府債務的上升,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逐步下降,例如,日本主權信用的標準普爾評級,1991年為AAA,2001年降到AA+,2002年降到AA-,2015年降到A+并持續至今。根據評級機構報告披露的信息,政府公共債務相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上升、經濟增長低迷,是信用評級機構調降主權信用等級的主要考慮因素。
日本主權評級調整對于日本的股市、日元匯率以及日本國債收益率影響不顯著,甚至在走勢上有時還出現負相關關系。整理彭博數據發現,2022年日本評級展望符號從負面變為穩定后,日元匯率出現貶值,股市變化不明顯,日本國債利率出現上升趨勢。
一國主權信用的國際評級變化,對該國金融市場有什么影響?首先要看該國社會總儲蓄是盈余還是不足,其債務融資資金是來自境內還是境外。
與阿根廷、墨西哥這些本國凈儲蓄為負的國家完全不同,日本常年保持國際貿易順差,國內儲蓄充足,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完全可以由國內居民儲蓄和日本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資金認購。日本通貨膨脹常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日本政府發債對境外資金沒有依賴。所以,盡管日本主權信用評級近30年來持續呈現下降趨勢,但信用符號調整并沒有對日本國債利率、日元匯率、日本股市產生顯著影響。影響金融市場的主要因素還是日本宏觀經濟態勢和貨幣政策措施等。
同樣是高儲蓄、外貿曾經促進高增長的東亞國家,中國與日本在經濟方面有相似之處。近年來,人們從人口老齡化、房地產市場調整等方面參考日本的經驗教訓。其實,中國與日本的差異顯而易見。1990年日本人均GDP為2.6萬美元,城市化率為77%。日本社會的失業率長期低于5%,特別是青年人失業率更低。2023年中國人均GDP為1.2萬美元,城市化率為66%,16歲-24歲青年失業率為14.9%。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空間遠大于當年的日本,而就業問題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首要問題。經濟活動本質上是人們可商業計量的一切活動,宏觀經濟中的充分就業就是讓人們都合法地活動起來,這是一切經濟的源泉,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實現收入增長、價格穩定、產業升級等。實現充分就業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邏輯。
在美聯儲持續加息以及美歐對俄頻繁金融制裁的背景下,各經濟體加速“去美元化”,這為發展人民幣貿易計價功能帶來機遇。本文在允許第三方貨幣計價的條件下,構建了基于廠商利潤最大化的計價貨幣選擇模型,分析表明: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有助于增強人民幣的貿易計價功能,其作用機制包括穩定人民幣匯率和增強境外人民幣信心兩個方面。
本文用2005年-2021年UN Comtrade數據庫構建了國家間貿易價格數據集,測算人民幣的貿易計價功能。研究發現: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對人民幣的貿易計價功能有顯著增強作用,剔除美元影響后該作用依然存在。機制檢驗結果表明,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從穩定人民幣對簽署國貨幣匯率和增強境外人民幣信心兩個方面推進人民幣的貿易計價功能。
1? ?商業航天蓄勢
2? ?重啟民間投資
3? ?恒大終局,仍未到來
4? ?中國疫苗,卷完低價卷出口
5? ?雪球爆倉風波:誰來買單?
6? ?2023中國科技投資,低迷中尋找微光
7? ?提高銀發經濟含金量
8? ?通貨膨脹去哪兒了?
9? ?準備迎接特朗普2.0
10 SpaceX何以一飛沖天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