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好時節,善行不止步。近年來,遼寧省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發展,將英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推進。為深入了解當地基層慈善、醫療救助、鄉村振興、慈善助力生態保護等工作開展情況,8月3日至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第一書記、會長宮蒲光一行深入遼寧省阜新市、大連市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遼寧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遼寧省慈善聯合總會會長崔楓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石崧,省慈善聯合總會副會長徐吉生等陪同調研。
[因地制宜發展慈善事業]
8月3日,宮蒲光一行抵達沈陽市。在慈善工作調研會上,遼寧省慈善聯合總會秘書長王家林就今年以來的工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了簡要匯報。
王家林表示,今年以來,遼寧省慈善聯合總會堅持守正創新、開拓進取,慈善募捐穩步發展、慈善項目提質增效、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截至目前,共計接收款物價值9397.7萬元,其中資金5664.8萬元,物資價值3832.9萬元。在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建設方面,以法庫縣慈善總會為項目示范縣,支持法庫縣基層村社通過項目開展網絡募款,籌集資金進行鄉村振興建設,實現了“幸福家園”項目在遼寧“零”的突破。
宮蒲光對遼寧省慈善事業發展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和良好經驗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著眼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使命任務,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戰略部署,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保證。《決定》充分肯定了公益慈善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并在多個改革領域將公益慈善作為重要的參與力量,為發展新時代慈善事業提供理論武器、行動指南和精神指引,也為遼寧省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慈善組織和工作者應認真領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新時代慈善公益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宮蒲光強調,遼寧省具有發達的工業基礎、良好的文化底蘊,發展慈善事業具有廣闊前景,既要服務大局,又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中華慈善總會聯動各地慈善會實施的“幸福家園”工程,為各地慈善事業注入了活力。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依法行善,加強項目管理,積極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項目,科學合理確認項目實施區域,確保所籌資金使用合理、專款專用,讓扶弱濟困、產業幫扶、環境優化等慈善項目加速落地實施。雙方應加強溝通交流合作,進一步活躍慈善氛圍,在服務困難群眾、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等方面進一步彰顯慈善使命擔當。
[養老事業“大有可為”]
走進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溫泉養老中心項目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綠植,盡顯勃勃生機。8月4日,宮蒲光一行抵達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調研當地溫泉養老中心項目。調研組在現場看到,養老中心房間裝修精良,設有醫養床位、旅居床位,并有溫泉入室,餐廳環境優雅,養老中心設有學習、娛樂場所,還有專業團隊為老年人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形成一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和諧畫卷。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傳統的養老方式已逐漸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老年人希望有更加舒適、健康、有趣的養老環境和方式。相關負責人介紹,眼下,溫泉養老中心正成為老年人養老的新選擇。自成立以來,中心不斷探索康養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綜合機構養老、社區養老、旅居養老、游學養老等多種養老功能,打造提供娛樂、照料、護理等綜合服務的全日制式養老社區,在遼寧省養老機構中位居前列。
養老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阜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機構養老供給不斷優化,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相關職能部門、鄉鎮、社區在開展養老服務工作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
宮蒲光強調,養老服務關系千家萬戶.事關民生福祉、社會穩定。通過實地考察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溫泉養老中心項目,可以感受到阜新市為養老事業“出新招”,不斷滿足當地老年人養老服務新需求。慈善助力養老事業,要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探索滿足不同養老需求的養老模式,推進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要助力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要持續加大慈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養老服務事業、人人關愛老年群體的良好氛圍,讓廣大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在彰武縣生態草原建設成果及慈善治沙項目現場,美麗景象讓調研組印象深刻。曾經,這一帶是不宜居住、建議村民整體搬遷的沙窩子。但如今,在當地人親手打造的省界林、表率林、希望林里,郁郁蔥蔥的樹木猶如一堵厚重密實的城墻,將科爾沁沙地牢牢鎖住,也將遼寧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線向北推移了13公里。
據悉,科爾沁沙地是我國最大的沙地,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沙塵源之一,彰武縣有6個鄉鎮與科爾沁沙地接壤,邊界長171公里。新中國成立初期,流動沙丘和半流動沙丘相間相疊,土地沙化面積一度占全縣總面積96%。經過70余年的接續奮斗,阜新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功阻止了科爾沁沙地南侵。近年來,彰武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現林草植被修復、沙化耕地治理、流域綜合治理等多重治理模式的有機統一,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還推出促進居民增收的“光伏+治沙”模式,著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新樣板。
彰武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遼寧省慈善聯合總會在全省開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和荒漠化綜合防治生態慈善公益林”(以下簡稱“慈善公益林”)公開募捐活動,計劃從今年開始,利用5年時間通過線上線下籌集資金5000萬元,在省、市林草管理部門的技術支持下,為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攻堅區、科爾沁沙地南緣阻擊區建設10個“慈善公益林”。
宮蒲光表示,助力環保是慈善公益的重要主題之一,尊重自然、科學治沙是彰武治沙成功的關鍵。經過70余年的接續奮斗,阜新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治沙環保事業中,慈善公益力量不僅捐款捐物,還動員社會各界一同行動,大力傳承彰武治沙精神,守好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遼寧省慈善聯合總會“慈善公益林”項目立足公益環保事業,為植綠護綠貢獻慈善力量,是慈善助力環保、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嘗試,對當地新時代治沙事業注入慈善力量。
[力p快大健康事業布局]
8月7日,宮蒲光一行赴大連市調研慈善事業發展情況。調研組首先前往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路院區,調研“心”健康快車公益項目。
在醫院,調研組登上“心”健康快車,對其使用情況、內部設施等進行了解,并對該項目的開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大連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王廷劍表示,大醫一院自2015年起就與市慈善總會聯合開展“心”健康快車、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和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心”健康快車公益項目的開展有效整合了醫療與社會資源,已成為政府認可、百姓歡迎的品牌項目。項目自2015年開展以來,已派出醫護人員5000余人次,行程達6.8萬余公里,共赴519站,走過320余個鄉鎮和社區,受益人群6.8萬余人次,后續住院治療手術1000余人次,先后為環衛工人、交警、出租車司機、部隊官兵等人群開展宣教、培訓和義診活動。
宮蒲光對大醫一院的醫療工作以及慈善義舉給予高度評價,對大醫一院“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在助力當地人才培養、專科建設以及新技術新項目開展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中華慈善總會與大醫一院在過往的合作中奠定了良好基礎,希望借此契機,進一步加深與醫院在各個領域的合作,為慈善公益事業發展和群眾健康福祉貢獻更多力量。
之后,宮蒲光一行來到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長江路分部,調研考察“孤獨癥兒童社會融合”項目開展情況。
調研組先后來到營養門診、認知心理門診、多媒體綜合認知訓練室、情景式運動訓練室、悅讀書屋等處,與醫護人員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孤獨癥兒童的診療進程、康復進展以及孤獨癥群體慈善項目開展情況。在醫生的引導下,調研組深入患兒律動課堂,與老師共同探討孤獨癥兒童康復律動訓練的方法和干預手段,還參與到“一塊獻愛心”慈善募捐活動中,用實際行動支持孤獨癥兒童社會融合項目。
院長王大慶介紹,為促進兒童孤獨癥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大連市婦兒醫療集團堅持不懈為孤獨癥患兒提供科學的治療和康復服務,讓“星星的孩子”感受到社會溫暖。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社會融合項目是在大連市衛健委、市殘聯及市慈善總會的支持下,由市婦兒醫療集團具體實施的一項創新實踐。該項目已成功掛牌成立“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社會融合實踐基地”,并已簽約攜手12家項目單位,涵蓋早教小學、婦幼保健等多個領域,開展多項社會融合實踐活動,先后有500多名孤獨癥兒童從中受益。
每到一處,宮蒲光認真聆聽,詳細詢問。他對大連市慈善總會在打造自身特色慈善項目、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做出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宮蒲光表示,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三十年來,設立最大的板塊就是醫療健康,醫療援助在慈善項目中占有很大分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華慈善總會專門成立了“大健康工作委員會”,促進慈善與醫療更緊密地結合。他強調,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與大連市慈善總會找到更多合作領域、合作項目,開展更多深度合作,為大連的“慈善+醫療”作出更多貢獻。他表示,希望大連市慈善總會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中的補充作用。
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孫少華,秘書長邊志偉等參加調研。大連市副市長劉東立,阜新市常務副市長林艾民等分別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