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第七屆教育評價與監測國際研討會暨2024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面向未來的教育評價與監測”“人工智能+教育”為主題,共設1個主旨報告論壇、2個主論壇、4個分論壇,來自國內外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國際組織、教育測評機構和國內督導、監測、教研、基礎教育領域的近500位專家學者、教育同仁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教育評價的全球經驗和中國探索。
在大會開幕式上,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副局長楊宇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他強調,面對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重任,立足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需要深化教育監測評價改革,通過科技賦能教育評價與監測,不斷提升監測評價的溢出效應,助力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楊銀付指出,我國教育評價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必須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探索開展面向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過程縱向評價、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全要素橫向評價,以教育評價牽引教育改革,推動構建完善符合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新生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傅博表示,教育評價與監測要堅持技術祛魅與技術化歸相結合,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教育評價與監測的創新發展,推動全球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共同參與全球教育、數字教育治理。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興表示,教育評價對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師范大學將繼續支持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創新發展,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教育監測評價學科群建設。
在2024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大會主論壇中,西南大學教授宋乃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曹培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朱廷劭等專家分別就不同議題進行了深度剖析與經驗分享。在分論壇中,與會專家和學者圍繞相關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本次會議為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同仁搭建了一個聚焦全球教育評價與監測的跨文化交流平臺,有效促進了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監測評價前沿研究成果及典型政策經驗的廣泛推廣,為探索打造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評價新生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見解,為助力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