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錢橋中心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多年來,學校貫徹“五育并舉”育人理念,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在校友——江蘇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王本興先生的指導帶領下,自2014年起開設學生甲骨文社團,以此為載體推動甲骨文特色課程建設,開展學科融合的項目式學習,推動課堂樣態變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一、打造物型環境,建設開放的學習場域
學校注重校園環境建設,打造“甲骨文小書院”文化景觀,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發揮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走進校園,由王本興先生書寫的甲骨文石刻校訓“少講空話,多干實事”巍然矗立;尚美農耕園二十四節氣墻繪中,隱含甲骨文的痕跡;教室、長廊的墻上張貼著出自學生之手的甲骨文書法作品,稚嫩中透著靈氣。
學校積極尋找有效空間,打造甲骨文主題場館,在現有7間美術專用教室的基礎上,增添書畫教學設備和用材,打造適合學生書法學習的未來教室。大校園,小書院,處處見字,字字育美,文化育人可視見、可觸摸。目前,我校成為無錫市未來學習創新基地項目學校、無錫市甲骨文學會文化傳播中心、無錫市美育共建基地、無錫市書法教育引航計劃示范基地,在區域內形成了一定影響力。
二、構建課程體系,規劃進階的學習內容
學校以“甲骨傳情,漢字育人”為主題,整體構建校本課程框架,設計認知類、實踐類、研學類三大進階式課程體系。認知類為基礎型課程,以“我愛甲骨文”為主題,以“課堂認讀書寫”“誦讀欣賞”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甲骨文之趣。實踐類為發展型課程,以“甲骨童真”為主題,以“練習技能”“創意設計”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表現、活化甲骨文之美。研學類為創新型課程,以“讓文字活起來”為主題,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用甲骨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專家的引領下,學校進一步細化課程目標,進行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相關研究。認知類課程從一年級開始,各班開設“字說字畫”識字小課堂,通過與語文識字教學相融合,引導學生了解甲骨文演變過程,建立象形文字與具體事物之間的關聯,留下對漢字美好的“原初感覺”。實踐類課程以社團學習為內容,通過學習甲骨文書法、繪畫、篆刻,讓學生參與校園景觀設計、文創產品開發等活動,進一步研究甲骨文表意特征、構型特點,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研學類課程通過設計與甲骨文相關的情境任務,讓學生運用甲骨文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感知學習甲骨文的現實意義,提升其思維發展、審美鑒賞等素養。
三、變革課堂樣態,探索多元的學習方式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與普及,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標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成為教育主線,這對課堂教學樣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此,我們以“甲骨文學習”為抓手,聚焦項目式學習,構建跨學科學習課堂新樣態,讓學生在操作、探究、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從校園、生活、文化三類現象中提取與甲骨文相關聯的主題,引領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例如,教師結合語文識字教學,由甲骨文的“水”字引發對水文化的研究,由“家”字開展給“校寵”黑天鵝安個家的創意設計,由“道”字引申出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結合美術學科,根據甲骨文書法特色進行店鋪特色招牌設計,根據甲骨文字形結構設計“新時代新文字”。
在校園活動中,依托學科節、礪學周等活動契機,各學科項目組開展為期一周的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活動,以真實而有意義的驅動性任務,帶領學生開展一系列探究性學習活動。例如,設計班級萌寵創意名片,爭做校園設計師、農場講解員,“我為學校添新景”……這種圍繞著“任務驅動—實踐研究—展示成果”的深度學習,通過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展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了核心素養。
在節假日中,我們找到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契合點,基于節日特點,用項目式作業引領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例如,寒假時我們設計了“我家的龍年味”跨學科主題研學活動,低、中、高三個年段分別以“尋味”“品味”“研味”為子項目展開學習。低年級學生制作甲骨文元素的窗花剪紙、紅包、燈籠、年畫,中年級學生設計由甲骨文、簡體字、英文組成的創意年夜飯菜單,高年級學生制作由“年貨”兩字的甲骨文引發的中國傳統年貨文化的視頻解說,以數據統計圖、思維導圖等形式,展現置辦年貨省錢攻略、小論文……豐富多樣的項目式學習成果見證了學生作為自主學習者和“完整的人”的全面發展。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充滿不確定性也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如何更好地面向未來?“甲骨文小書院項目式學習創新行動”嘗試以革新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為著力點,堅持兒童視角、學科立場,進一步推動項目式學習,落實新課標要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實踐,用真實性和適切性的學習方式,培養面向未來的少年兒童,助力實現理想的教育未來。
【本文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項目學習導向下甲骨文小書院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E/D/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