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予城
我極愛倚著窗望向高高的樓外,有時咬著一顆透紅的蘋果,有時迎著風,擦拭風塵仆仆的內心。更多的時候是陽光傾瀉在林立的高樓之間,而我無法透過窗格感受太陽的熾熱,便總是安靜地看著金燦燦的浮光和大樓歪歪斜斜的影子。
此刻,我仿佛置身土壤,耳畔僅有種子生根發芽的聲音和我緊張的心跳聲。
我跟友人談及以上想法時,他疑惑地問:“你不覺得孤獨嗎?”友人常說自己孤獨,常年出差,寂靜空蕩的房間里,孤寂肆意蔓延,窗外人來人往,嬉笑怒罵,他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也感覺不到陽光的溫度,所以他的生活總是冷清的,但他說喜歡人聲鼎沸的時刻,最不濟,有人能說說話也是好的。
與友人處在同樣的環境,我卻從未覺得伶仃,或許是常年寫字的習慣讓我擁有享受寧靜的能力。
身旁無人時,我沉醉于優美的風光,也沉醉于無窮無盡的想象,陣陣清風勾勒出山與云的心事,高飛的鳥兒會到達另一個世界。我的思緒無邊無際,我的情感充沛豐盈,我幾乎要與眼前的一切融為一體,時常一待就是一個下午,靈感突發,便趕忙記下,流暢的文段娓娓道來,我沉浸其中,總覺著寧靜的時光太短暫,總想著時光再長一些便好了。
于是,一個人的時刻,我與我對話,與萬物感應,從未覺得孤獨。
友人沉思了片刻,問道:“所以,你是喜歡一個人待著?”
我搖頭,雖然我能夠享受寧靜,但并不意味著我想要遠離人世。
世界繽紛絢爛,人群熙來攘往,若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倒真是可惜。我樂意與人溝通,聽人們講述光怪陸離的故事,也樂意在出差途中感受當地風俗。例如,在廣州與友人一同飲早茶,坐著閑聊一上午;在廈門尋找古老的小漁村,感受海風的呼吸;在敦煌大漠爬上沙山,看著太陽沉入西山;在麗江的街頭喝一杯玫瑰普洱茶,然后去玉龍雪山腳下等待一場日照金山。
人們都愛世間的萬般喧鬧,我也未能免俗,孩童的啼哭,小販的吆喝,夜幕時分廣場上的音樂,或悲或喜,鮮活生動,暖黃的燈光里是浮動的人間煙火。
生活不應只有喧鬧,也不應只有獨來獨往,生活是起伏有致的,而我們要做的,是能夠在熱鬧喧囂的時刻言笑晏晏,也能夠享受寧靜,享受獨處的時光,而享受孤獨往往比融入人群更難,人們總是容易被外界吸引并獲得感官的刺激,而獨處則是要克服漫長的孤獨,找到內心的安寧之處。
獲得寧靜需要時光的打磨,需要不斷嘗試,需要自我反復剖析,需要為活躍的思想找一個落腳點。
于我而言,寫作是平和的來源,每當我獨自寫字,腦中有許多言語和想法緩緩流淌,卻又覺得身體并未用力,就好像是魚兒吐出的泡泡,咕嚕咕嚕地冒出水面。而我有個朋友獨處時喜歡繪畫,想到什么便畫什么,有他的情緒,也有他的理想,無拘無束,順其自然,一支鉛筆便是他靈魂的出口。
我去了許多地方,發現許多城市都有山峰矗立,以前總覺得我是過客,而青山常在,現今卻覺得只要我心安寧,哪怕青山疾馳而過,而我依然扎根原野。看著一個個城市在我面前穿梭,我的心境始終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