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 段軍紅 甄文喜 夏常明 牛 煒 袁 暉
本文依據評價指標體系原則,選用meta 整合方法(一種整合資料的方法)挖掘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并通過專家訪談法對其進行完善補充。選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對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提取公因子,最終形成科研投入、科研產出、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4 個一級指標,構建出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再通過AHP 對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進行賦權,便于判斷各指標重要程度,從而明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方向。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企業作為國家創新的主體,其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帶動產業的發展,進而刺激整個國家的經濟,所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成為各個國家在發展中的重要目標[1]。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電能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動電網企業發展迫在眉睫。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是推動電網企業科技創新健康發展、促進電網企業科學技術資源優化配置、提高電網企業科技創新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目前,關于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投入產出、創新過程和企業績效方面[2]。跟蹤了海爾集團、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惠而浦公司和三星電子5 家公司的數據,從創新投入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創新生產能力、營銷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6 個角度構建了創新型企業評價指標體系[3]。在對創新型企業的內涵進行分析后,從創新能力、效益能力、發展能力3 個方面設計了創新型企業的評價體系,并用BP 神經網絡評價法對指標體系進行分析[4]。以投入產出為主線建立了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以定量指標為基礎的基本分析指標和以定性指標為基礎的輔助分析指標兩大塊。
綜上所述,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很難全面的評價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且針對電網企業的目前還沒有。基于此,本文以電網企業為研究對象,提出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確定評價一級指標,再通過AHP 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本文通過綜合分析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所包含的維度,盡可能全面選取定量指標,相應指標選取原則應遵循科學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獨立性原則、貼合性原則。
本文結合評價指標設計原則,選用meta 整合方法挖掘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進行反復歸納與提煉,使得評價指標更具有概括性與針對性,更加貼合企業科技創新實際情況。
然后通過專家訪談法進行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補充。根據meta 整合方法篩選出來的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結果,設計電網專家訪談調查問卷,并針對電網企業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對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進一步完善,避免評價指標不全面。
整理分析后得出了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含科技項目研發資金投入、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研發設施設備投入、研發人員激勵資金投入、國家級獲獎成果、省部級獲獎成果、發表論文、專著等級及數量、專利數量、領軍人才數量、隴原人才數量、院士候選人數量、首席專家候選人數量、科技成果轉化數量、科技成果(資金投入/產出效益)比值等14 個二級指標。并且根據本文的研究需要,將各個評價指標設計為定量指標,統一量綱,為后續研究做好鋪墊,方便對電網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能力評價。
為避免評價指標間存在涵義交叉,選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基于問卷數據分析結果對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分析,將原始指標重新組合,提取公因子并進行公因子命名,使得評價指標選取過程更清晰、客觀,評價指標體系更具有適用性和科學性,實現評價指標發掘。
根據由meta 整合方法和專家訪談法識別的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設計探索性因子分析問卷題項,根據李克特五級量表[5],用1(非常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表示專家對各個評價指標題項的重要程度逐級遞增,設計出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重要度的調查問卷。
調查的目標單位為電網相關企業,主要選擇電網相關專家學者、項目管理人員、科技管理人員等作為本文的調查對象。
選擇主成分分析法(PCA)利用SPSS27.0 軟件(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對具有潛在層級結構的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發掘。利用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對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提取公因子。
KMO 和巴特利特檢驗。根據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回收調查問卷數據,選用 SPSS27.0 軟件進行KMO 檢驗和Bartlett's 球形檢驗。如KMO 值為0.839 >0.8,表示題項間關系良好;近似卡方值為4537.364;顯著度為0.001 <0.05,達到顯著性水平,表明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的相關矩陣存在公因子,可以進行因素分析。
一級評價指標提取。 利用SPSS27.0 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對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提取公因子。見表1。由表1 評價指標解釋總變異量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 的公因子有4 個,因此提取4 個一級評價指標,公因子的累積解釋變異量為81.032%>80%,可以涵蓋大多數變量信息,說明變量設置結構效度良好。

表1 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命名。一級評價指標1包括科技項目研發資金投入、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研發設施設備投入、研發人員激勵資金投入4 個評價指標,反映了科技項目從研發到轉化過程中的資金和設備等投入,可將其命名為科研投入。
一級評價指標2 包括國家級獲獎成果、省部級獲獎成果、發表論文、專著等級及數量、專利數量4 個評價指標,反映了科技項目完成后取得的科研成果,可將其命名為科研產出。
一級評價指標3 包括領軍人才數量、隴原人才數量、院士候選人數量、首席專家候選人數量4 個評價指標,反映了電網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可將其命名為人才培養。
一級評價指標4 包括科技成果轉化數量、科技成果(資金投入/產出效益)比值2 個評價指標,反映了電網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評估,可將其命名為科技成果轉化績效。
由于評價體系中每個評價指標所占地位不同,因此需對評價指標進行權重劃分。
采用層次分析法對二級指標進行權重計算。層次分析法是由美國運籌學家A.L.Saaty 在20 世紀70年代提出的,是對方案的多指標系統進行分析的一種結構化和層次化決策方法[6],它可以讓決策者對復雜系統的決策思維過程模型化和數量化。利用此方法,決策者可以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通過比較和計算各因素,從而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權重數值,這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了依據。層次分析法的特點是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和邏輯性[7]。采用層次分析法賦權,將評價指標逐項、逐層進行對比,建立判斷矩陣,得出每層要素對該層的影響權重以及各層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權重,計算出各因素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系數,進而得出指數化的結論。
采用德爾菲法對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所占權重進行具體分析。邀請電氣行業知名專家對14 個二級指標兩兩之間的重要程度進行量化,構造出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量化標準可使用1—9 標度法[8]。見表2。若構造的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則求得的權重具有參考價值,不會出現指標之間的相互矛盾。

表2 1 ~9 標度法
采用AHP 計算二級指標權重時有三種方法,分別是算術平均法、幾何平均法和特征值法,三種計算方法所得權重的均值作為二級指標最終權重,具體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二級指標權重分配表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企業科技創新評價指標研究現狀總結歸納,選用meta 整合方法挖掘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再通過專家訪談法進行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補充。將完善后的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最終形成科研投入、科研產出、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4 個一級指標,構建出電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選擇AHP 對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進行賦權,便于判斷各指標重要程度,以期各電網企業能夠借助評價指標體系完成對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從而明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