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亮,付揚威,姜海濱,李晉,彭立濤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0)
安全是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與陸地建設項目相比,海洋石油工程項目具有涉及專業學科更多、作業環境更惡劣、作業難度更大、作業人員更復雜,以及對安全性、易燃、易爆、高危等標準要求更為嚴格等特點[1]。因此,需及時梳理、分析海洋石油工程項目安全管理中的重難點,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防范化解項目風險,確保項目安全零事故。
渤中19-2油田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緊鄰渤中19-6氣田、渤中19-4油田和渤中13-1南油田,區域水深約20~23 m,如圖1所示。渤中19-2油田開發項目新建4座無人井口平臺BZ19-2WHPA、BZ19-2WHPB、BZ19-2WHPC、BZ19-2WHPD和1座中心平臺BZ19-2CEPE(與BZ19-6WHPA棧橋相連),新建4條海底混輸管道,新建4條海底注水管道,新鋪設4條海底電纜。

圖1 渤中19-2油田區域位置
根據渤中19-2油田開發工程項目組備忘錄,特種設備分公司項目組完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內容:(1)橇裝設備(天然氣壓縮機、壓力容器、換熱器、管匯、電儀產品等)設計、采辦、制造等工作;(2)CEPE、WHPA/B/C/D平臺組塊、導管架、海管等相關檢驗工作;(3)CEPE、WHPA/B/C/D平臺組塊陸地調試及海上調試工作;(4)CEPE、WHPA/B/C/D平臺組塊相關計量標定及稱重工作。
特種設備分公司項目組共承攬28臺設備的設計、采辦、施工、出廠驗收及調試、交付工作。項目運營過程中涉及多方人員、涉及多種特殊作業,施工過程復雜,所面臨的風險因素眾多。
項目現場安全事故的發生與作業人員有著密切關系。現場施工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主要包括:違反公司勞動紀律和作業規程、未按規定佩戴個人防護用品、未認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未及時報告作業現場事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誤操作、未取得資質證書上崗作業等[2]。安全管理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主要包括:未及時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檢查、未組織開展危險源辨識和評估、未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未按規定上報事故情況等。
海洋石油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多種特殊作業,如動火作業、臨時用電作業、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吊裝作業、RT作業等。由于其作業環境和作業過程相對復雜,且多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質,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傷亡后果。在項目運營管理中,需及時對多發、易發事故的特殊作業進行分析,制定管控措施,保證特殊作業安全進行。
(1)動火作業。動火作業中易出現的危險有害因素包括:未按規定配備防護用品、施工交底不清;未進行可燃氣體檢測;作業現場及周圍存在易燃物品、現場消防器材不足、氣瓶擺放不正確、作業結束未及時清理現場等。這些易造成火災、灼燙、機械傷害、中毒和窒息、物體打擊等傷害[3]。
(2)臨時用電作業。臨時用電作業過程中易出現的危險因素包括:未進行可燃氣體檢測分析、未在臨時用電線路的上級開關處進行斷電、加鎖、加掛警示牌;未對臨時用電線路設置接地保護、臨時用電線路隨意敷設等。這些易造成觸電、火災、爆炸等傷害。
(3)受限空間作業。受限空間作業易出現的危險因素包括:作業人員違章操作、未進行氣體檢測與監測、通風系統故障、現場監控能力不足、作業結束后受限空間內遺留工器具等。這些易造成機械傷害、中毒和窒息、火災、爆炸等傷害。
(4)高處作業。高處作業易出現的危險因素包括:施工方案不完善、作業人員不具備相應資質、工器具存在缺陷、作業平臺不合規定、極端惡劣天氣等。這些易造成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傷害。
(5)吊裝作業。吊裝作業易出現的危險因素包括: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配套的吊裝索具不合格、未核實吊物質量、未確定吊物重心、尖棱利角處未加襯墊物等。這些易造成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物體打擊等傷害。
(6)RT作業。RT作業易出現的危險因素包括:人員資質不合規定、防輻射PPE及報警器質量不合格、警戒區外未加掛警示牌、進廠安全培訓和技術交底不落實、監護措施未落實等。這些易造成輻射、機械傷害等。
海洋石油工程項目通常涉及多種設備,由于施工場地有限,各種設備設施、工器具錯綜復雜,大到龍門起重機,小到角磨機,若未對其進行有效管控,極易造成機械傷人、設備設施損壞等情況[4]。例如:設備強度不夠導致斷裂或破裂,易造成現場作業人員被打傷;氣瓶隨意擺放,易造成火災、爆炸等事故;檢測儀器配備不全或不合格,易造成氣體分析不及時或錯誤,導致工期延誤及人員傷害等情況。
海洋石油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中,除陸地作業外,還會涉及多起海上平臺作業。近年來,一些港口及海上平臺作業受惡劣天氣影響不能正常進行,例如:受大霧天氣影響,人員視線可見度降低,吊裝作業、起重作業、高處作業等無法按時進行會造成工期延誤而帶來經濟損失;受大風、暴雨、暴雪等天氣影響,海上平臺易濕易滑,易造成人員滑倒、絆倒、跌落等傷害;冬季低溫天氣會導致實驗介質不能用水,增加防凍液購買成本,或造成設備凍壞,影響調試工作。
針對人員安全問題,公司應嚴格落實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確保各員工完成廠級、車間級、班組級安全教育,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項目組內應配備專業安全工程師,定期識別、分析項目運行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并及時組織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對項目組各成員持續不斷地開展技能培訓,尤其是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相應法規規定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強化作業人員應急救援意識,針對項目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需做好應急救援演練,同時保證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完善。
對特殊作業,必須嚴格執行作業許可管理流程中的每個環節,特殊作業許可流程如圖2所示[5]。

圖2 特殊作業許可管理流程
特殊作業前需進行作業申請,并對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評估,制定相應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之后進行作業審批,審批人員從書面審查及現場核查兩個方面對風險、安全措施等進行核查。作業前應由生產單位對作業單位進行安全交底,告知作業人員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應采取的具體安全措施等,未經交底不允許進行作業。作業完畢,應及時進行驗收確認,并清理作業現場,恢復原狀。
對項目運行過程中涉及的各類設備設施,項目組應加強管理工作,對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高危設備必須嚴格依照使用規范使用[6]。項目組應完善設備設施監督檢查記錄,設置專業設備維修、檢測人員,在項目的整個運營周期內對各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保證使用安全性。項目組應培訓、提升設備設施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對設備操作人員進行技術知識教育以及基本的實際操作和功能培訓,確保設備穩定安全運行。
對于自然環境,項目組需提前考慮施工工序,提前掌握天氣因素,制定臨時施工策略及相應的趕工計劃,為項目留出一定的浮動時間,降低突發情況對項目進度的影響。海洋石油工程項目涉及眾多設備調試工作,項目組應提前開展用水作為實驗介質的系統調試工作,盡量避免冬季加水,對排空設備、管線等設備內的淡水需做好防凍措施。同時,跟蹤其他項目防凍液的剩余信息,若需要則最大程度上走利庫,減少采辦周期,確保項目按時交付。對于作業現場,嚴格落實“5S”安全管理法,即保證作業場所井然有序、對現場設備設施定置定位、提高作業人員素質、確保作業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減少工器具傷人等情況的出現。
綜上所述,在海洋石油工程項目運營的全周期內存在的風險因素較多,安全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基于渤中19-2油田開發項目,對項目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梳理了項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并針對安全管理難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有效預防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了項目的安全穩定運行,實現了公司人員零傷害、安全零事故、環境零污染的HSE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