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
(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西安 710065)
隨著化工產業穩定、持續發展,國內化工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化工產能明顯增加。數據顯示,2022 年,應用在工程項目中的化學原料投資同比增長19%, 高于工業平均水平的7.5%。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工程化工行業貿易結構得到改善,其中,有機化學品的出口總額達到了807 億美元, 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7%。然而,國內化工項目的管理一直存在問題,質量管理、進度管理與國際發達國家比較還存在明顯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化學工程項目管理與進度控制十分必要。
調查發現,2018 年前后,國內化工行業就已經進入了去庫存的階段,外在表現為整體利潤有明顯的下滑。2019—2021 年年末,受到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下游需求有所放寬,該行業的交易額有所增長。2022 年,重大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影響逐漸消除,行業交易額隨之回落,具體如圖1、圖2 所示。

圖1 2015—2022 年國內化工行業的營業總收入

圖2 2015—2022 年國內化工行業的總利潤
現階段, 國內建設化工項目的工作已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約,仍存在以下問題。
3.1.1 管控力度弱
管控力度不足的外在表現有:計劃缺乏詳細的工序安排、資源分配和時間計劃,項目難以按時完成。 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進度、質量還有成本難以控制。 管理者與參建各方之間的溝通不暢,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準確,項目進度受阻。
3.1.2 決策不科學
分析化工項目能夠發現,項目進行到制定決策的階段后,有關人員通常會將戰略層、決策層還有戰術層分離,雖然該做法符合化工企業的特點,但卻存在以下弊端:對項目可行性進行分析時,各層次主體均會融入自己的經驗和意見,導致各層次針對相同項目所提出的建議、意見不同。 若不盡快解決該問題,不僅會影響企業制定決策的效率,還會提高決策制定不科學的概率。
3.1.3 機制有待健全
化工行業的性質較為特殊,企業往往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加之國內化工市場規模極大, 企業內部缺少創造氛圍的情況十分常見。 具體表現為:員工更習慣按照管理者所下達命令開展工作,缺少創造性和主動性;各部門、各崗位權責界限模糊,內部管理十分混亂[1]。
3.1.4 模式有待升級
化工項目工程管理的落腳點有兩個, 分別是化工企業和化工項目。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越發明朗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對管理模式、文化以及資源進行共享,這也為國內化工企業與世界接軌、學習先進管理模式提供了便利。 現階段,化工企業內部常用的管理模式有3 種, 分別是PMC、EPC 還有DDB,不同模式的特點與適用場景各不相同,只有視情況加以選擇,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然而,尚有部分企業的管理者未能做到以企業情況為依據, 在眾多管理模式中選擇適配的模式,這既不利于化工項目的推進,也不利于化工企業的發展。
在了解化工項目工程管理現存問題及形成原因后, 便可以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
3.2.1 加大管控力度
有關人員可通過以下措施加大化工項目的管控力度:(1)建立科學、全面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的規范性和標準化水平;(2)篩選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員工,組建負責項目的計劃、組織、執行等工作的團隊;(3)制訂詳細的項目計劃并排期,明確工序的順序、依賴關系,合理安排資源還有時間,保證項目按時完成;(4)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有選擇性地落實定期開展項目進展報告、定期分析項目風險等工作,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5)借助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工具,提高項目管理質效。 事實證明,加大項目管控力度,可以提高化工項目的執行效率和管理質量,減少項目延期、成本超支的風險,確保項目在規定工期內完工并交付使用。
3.2.2 科學制定決策
現階段, 仍有一定比例的企業管理者存在對主觀判斷依賴性過強的問題,在制定決策時,僅考慮以往所積累經驗,而沒有根據化工市場客觀情況,對項目方案或是規劃加以調整,決策不科學的情況時有發生。 要保證所制定決策科學可行,關鍵是需要管理者將目光轉向市場,通過分析市場現狀、發展趨勢,了解化工行業前進方向,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定位、實際情況,制定決策。 此外,管理者還可以酌情引入信息技術,以數據分析技術為依托,在云計算、大數據的輔助下,分析并且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通過對比其他化工企業相關數據、本企業歷史數據,為決策科學性、有效性提供保障[2]。
3.2.3 優化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給化工項目工程管理帶來的影響有目共睹,只有立足實際,建立符合項目、企業及市場情況的管理機制,才能激發企業的活力以及創造力。 關于優化管理機制,實證有效的措施包括:一是大力鼓勵、激勵員工,建立系統且高效的宏觀管理機制,對各部門、各崗位權責加以明確,保證各項工作均能夠落實到個人,憑借完善的監督還有問責機制,對員工的工作熱情進行激發。 二是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活動,重點提高員工的能力與素質,使員工具備靈活使用不同化學設備的能力,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3.2.4 升級管理模式
企業管理者應對管理化工項目的工作引起重視,明確科學管理該項目,可以保證企業內部有序運行,為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基。 日常工作中,全方位審視企業發展情況,了解企業現有優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制定未來發展目標,以符合企業定位的管理模式為抓手,對化工項目進行系統且科學的管理,由此賦予企業更強大的競爭力,使企業得到高質量發展。
4.1.1 優勢資源法
該方法指的是以企業固有資源優勢為抓手, 通過科學分配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達到控制項目整體進度的目的。 實際工作中,先要制定優勢資源清單,評估優勢資源的利用率,再確定調度資源的方案,實時監控資源投入及使用情況,定期修改調度方案,以確保項目進度得到有力控制。
4.1.2 平行交叉法
該方法強調將項目各環節分組, 把每組視為獨立存在的個體,根據組內情況制訂并實施進度控制方案。 具體步驟是:(1)制定工序清單并分析清單,確定可以并行推進的任務;(2)以并行任務之間的關系為依據,制訂并執行計劃;(3)監控任務進展,及時處理潛在問題,達到控制進度的目的[3]。
4.1.3 關鍵路徑法
該方法需要先根據項目情況繪制網絡圖,順次連接路徑并寫明需要花費的時間, 將耗時最長的路徑作為項目關鍵路徑,再通過控制關鍵路徑耗時的方式,使得項目進度能夠滿足有關要求。 如果決定采用該方法對化工項目進度加以控制,則要嚴格遵循以下流程:(1)制定工序清單;(2)按照順序和內部關系依次連接各道工序,形成網絡圖;(3)計算每道工序最早、最晚開始的時間,其中,前者代表該工序前面所有工序的持續時間之和, 后者代表可以延遲開始而不影響整體工期的最長時間;(4)計算每道工序最早、最晚結束的時間;(5)根據圖中路徑最早、最晚結束的時間,確定最長路徑,通過實時監控該路徑進展,使項目進度得到有效控制[4]。
4.2.1 科學制訂計劃
化工項目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長的特點, 僅管理某個環節或某道工序,通常無法使項目進度得到控制,為彌補單純管理環節、工序的不足,有關人員要在項目施工前,根據項目情況科學制訂進度計劃。 例如,某地建設大型化工廠的工作分3 個階段,即籌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階段,其中,籌備階段要完成立項、分析可行性、編制預算等工作。 為保證該化工廠能夠在12 個月內由籌備階段順利過渡到施工階段, 有關人員提出:立項的耗時不得超過1 個月,分析可行性所花費時間不得超過3 個月, 編制預算、 籌資的耗時同樣要控制在3 個月以內。 事實證明,只有在制訂計劃時,詳細標出每周、每月需要完成的任務,嚴格按照計劃完成各項工作,才能使項目進度得到有力控制。
4.2.2 嚴格執行計劃
在化工項目管理的整體計劃制訂完成后, 需要分步驟實施和監管, 確保計劃執行效果達到滿意標準。 在分項目進度管理的全過程中, 有關人員需要嚴格參考分項目合同與標準化文件,同時明確項目的各個周期和具體建設內容。假設某化工項目被分為n 個子項目,其中,倉庫建設周期為10 個月,第一個月計劃完成土方挖掘和地基處理工序。 為確保項目管理計劃落實,切實做好進度管控工作,管理者需對本工程進度展開全面分析,做好數據信息的記錄和報告撰寫,報告需要體現計劃工程量、已完成工程量、是否達標、未達標原因描述等。在具體實施和進度管控中, 要對上述指標數據做出更加專業的分析,并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當問題不可解決時,應及時將其上報給上級主管領導,由此強化對化工項目的管控能力,確保進度指標達到合同標準。 若出現管理不到位所致工程進度未達標這一不利事件時,例如,疏忽管理導致劣質材料進場、質量監督管理計劃未落實等, 管理者可要求質檢人員對情況進行書面說明,酌情采取及時處置方案,盡量不影響項目總體計劃。
4.2.3 定期調整計劃
化工項目極易受到人員或環境因素影響,進而出現工期延誤的情況。 要想減小外界因素給項目進度造成的影響,關鍵是要時刻關注項目情況, 酌情調整管理項目進度的計劃。例如,某地計劃新建3 個小型化工倉庫,由于前期所籌集資金有限, 施工方決定將3 個小型倉庫合并為1 個大型倉庫,相較于分別建設3 個小型倉庫,新建1 個大型倉庫的速度更快,因此,按照原計劃管理項目進度的做法并不可行。 隨后,有關人員重新評估了項目施工量,發現按照新方案建設倉庫的施工量約為原方案的50%,故決定將項目工期從9 個月調整至5 個月,同時對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和管理計劃進行了調整,最終,項目從開工到竣工歷時4 個月20 d。 該案例表明, 調整管理計劃的關鍵在于判斷是否有變更計劃的必要,根據影響工期的因素,調整計劃細節,保證按照調整后計劃管理項目進度,切記不得過于追求項目進度,致使施工質量大幅下降。
化工項目管理和進度控制在化工領域占據重要位置,采取科學的控制策略,會對化工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本文研究過程中,首先對化工項目管理與進度控制存在的問題展開剖析,然后,以問題作為切入點,研究了提升化工管理控制能力的有效措施,內容涉及管理、決策等方面。 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常規研究思路,更好地檢驗現有管理模式是否具有合理性與科學性,在此基礎上,總結了關于項目管理、進度控制的一般經驗。 建議企業管理者制訂可靠的管理計劃,并借鑒國內外優秀管理案例,結合企業化工項目的管理情況,采取合適的管控措施,更好地指導化工生產,并使工程項目的精細化管理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