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宇琛
抑郁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心境障礙,包括抑郁發作、復發性抑郁障礙、持續性心境障礙等。通常所說的抑郁癥包括抑郁發作和復發性抑郁障礙。抑郁癥表現為單次發作或反復發作,具有較高復發風險,發作期存在顯著情感、認知和軀體癥狀。
那么,抑郁癥是怎么發生的呢?我們可以簡化為數學模型來解釋,y=x1+x2+x3……,y代表抑郁,x1代表遺傳因素,x2代表環境因素,包括工作性質、心理壓力等,x3代表飲食、運動、睡眠等因素,省略號代表可能的其他因素。從這里可以看出,y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抑郁癥的出現,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是很多因素以單獨及相互作用方式共同導致的。
易感因素下,反復遇到應激,一開始大腦還能應付,但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神經環路功能異常,五羥色胺通路功能不足,雖然還能代償,不表現出癥狀,但神經環路異常已經持續存在,且逐漸處于臨界狀態,這就好像水面,表面平靜,下方暗流涌動。在較長時間持續壓力下,神經系統疲于應付,當再次遇到應激,突破代償閾值,就會出現癥狀。
抑郁癥的診斷首先要考查臨床癥狀,核心癥狀包括心境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疲勞感,其他癥狀還包括注意力降低、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認為前途暗淡悲觀、自傷/自殺的觀念或行為、睡眠障礙、食欲下降。當同時存在至少2條核心癥狀和2條其他癥狀時,才符合抑郁癥癥狀學標準。符合抑郁癥癥狀學標準只是診斷的第一步,還需同時滿足2周以上的病程標準,并存在對工作、社交有影響的嚴重程度標準,還應排除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和器質性精神障礙以及軀體疾病所致的抑郁癥狀,方可診斷抑郁癥。臨床通常借助精神專科查體和輔助檢查支持及排除相關疾病,并可結合相關篩查量表評估患者抑郁癥狀的嚴重性。
針對抑郁癥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如果癥狀輕,可以考慮專業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但如果經評估需要藥物治療,也不應有抵觸心理。抑郁癥機制是神經環路功能異常,一定要及時治療以及時糾正功能異常的神經環路,且糾正異常后還需要足夠長時間維持神經環路功能正常狀態,才能鞏固療效,因此療程要足夠長。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尤其是以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為代表的藥物,俗稱“五朵金花”,即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蘭,安全性好,療效顯著,副作用小,具體藥物選擇要根據患者癥狀特點。如果能遵醫囑規范服用,一般治療效果都比較好。
在預防抑郁癥方面,筆者有以下建議:經常運動,以緩解心理壓力,愉悅心情;規律作息,注意勞逸結合,工作之余經常散散步、旅旅游、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良好的睡眠;全面營養,可以適當多進食富含五羥色胺的食物,比如小米、乳制品、肉類等;培養樂觀積極性格和心態,多和朋友溝通,及時舒緩心理壓力。除此以外,可以考慮進行“正念”練習,增強情緒調節能力。正念是專注當下,全然開放自我覺察,不帶有主觀評價,對自身和環境的覺察。有研究報道稱:和不參加正念練習者相比,參加正念練習者在完成后6個月內,不太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癥狀。研究結果提示,正念練習可預防出現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