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南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發,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主要通過受污染的血液或體液、性行為以及母嬰垂直傳播途徑感染個體。全球范圍內,尤其在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一些國家,乙肝的患病率較高,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2億人攜帶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數百萬人每年因與乙肝相關的并發癥如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乙肝病毒一旦進入人體,首先會侵犯肝臟,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負責凈化血液和幫助消化食物。乙肝病毒在肝細胞中復制和繁殖,導致肝炎或肝臟炎癥。隨著時間的推移,肝炎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試圖對抗乙肝病毒的入侵,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這些免疫反應不僅會造成持續的肝部損傷,還可能引發多種癥狀,如疲勞、黃疸和上腹部不適。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早期檢測和適當的醫療干預是防止乙肝病毒造成嚴重后果的關鍵。
對于乙肝的診斷,常用的方法有血液測試、肝功能測試以及影像學檢查。血液測試可以檢測到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活躍程度。肝功能測試可以評估肝臟的健康狀況。目前,乙肝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抗病毒藥物來控制病毒復制,從而減少肝臟損傷的風險。盡管這些藥物不能完全根除病毒,但它們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使患者維持在長期的健康狀態。
此外,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中,人們對乙肝的看法和接受度各不相同。在某些地區,乙肝感染者可能會面臨歧視和社會排斥,這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提高公眾的乙肝知識和消除與之相關的污名化較為關鍵!
注射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乙肝疫苗的研發歷程充滿挑戰與突破。自20世紀70年代初成功分離乙肝病毒后,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制造有效疫苗的可能性。經過數年的研究和試驗,第一代乙肝疫苗在1982年被正式批準使用,為數億人提供了免疫保護。
乙肝疫苗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注射含有乙肝病毒表面蛋白的疫苗,模擬病毒感染,從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針對乙肝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在未來遇到真正的乙肝病毒時,能夠迅速識別并中和它們,防止病毒入侵并導致感染。此外,這種“模擬訓練”有助于培訓我們的免疫系統識別和戰斗可能的真正病毒入侵,大大減少傳播的可能性。
目前新生兒是我國乙肝疫苗的接種的主要對象,其次是15歲以下未免疫的兒童、嬰幼兒和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經常接觸血液人員、醫護人員、接受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接受輸血或血制品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有多個性伴侶者、同性性行為者和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接種乙肝疫苗后,如產生了抗體就具有保護作用,一般能保護至少12年。因此,一般人群可不進行抗體的監測和免疫加強。但對高危人群可進行乙肝表面抗體(抗-HBs)監測,如果抗-HBs<10IU/L,可給予加強免疫。
除了乙肝疫苗,也有其他的疫苗和療法在研發中,旨在進一步提高預防乙肝的效果。例如,有些療法針對病毒的復制機制,旨在完全清除體內的病毒,為患者提供更長久的保護。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即使是疫苗也不能提供100%的保護。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其他預防措施如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定期檢查來降低感染的風險構筑更加堅實的健康防線。
在懷孕期間,乙肝病毒可能通過胎盤從母體進入胎兒體內。分娩時,母嬰血液接觸的機會增多,這一風險更為明顯。如果母親在哺乳期間乳頭裂傷,也可能通過乳汁傳播乙肝病毒給寶寶。因此,一旦孕婦被診斷為HBsAg陽性,醫生通常會建議在生產時進行剖宮產,以減少母嬰接觸的機會;出生后的寶寶要盡早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
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21年版)》,對于HBsAg陽性產婦所生的新生兒,有以下免疫建議:
(1)新生兒在出生后的12小時內,根據醫囑應盡早接種100國際單位的HBIG,并在不同部位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這個時間窗非常重要,因為在此時進行的免疫注射能夠提供及時的保護,減少感染的風險。
(2)如果新生兒的體重小于2000克,同樣建議在出生后盡早注射100國際單位的HBIG和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此后,在嬰兒滿1月齡、2月齡和7月齡時,應按照免疫程序完成3劑次乙肝疫苗接種。此方案的目的是確保即使體重較小的新生兒也能夠獲得足夠的保護。
通過這些免疫接種策略,可以顯著減少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風險,保護新生兒的健康。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乙肝感染病例將會減少,從而有助于我們實現根除乙肝的目標。此外,對于那些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來說,知道自己的病毒狀態并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可以讓她們更加安心地經歷懷孕和分娩,確保自己和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需要注意,母嬰阻斷后,母親和嬰兒都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測。根據國家免疫規劃兒童免疫程序的安排,新生兒在接種最后一劑乙肝疫苗后的1~2個月內應進行HBsAg和抗-HBs檢測,這有助于確定疫苗接種后的免疫效果。除了新生兒,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特別是母親、父親和兄弟姐妹,也應當接種乙肝疫苗,以降低家庭內乙肝傳播的風險。母嬰阻斷只是控制乙肝傳播的一部分,全家的免疫接種對于預防疾病傳播至關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可能與血液或體液接觸的個人物品,如剃須刀、指甲剪和耳環等。同時,使用未經消毒的醫療器械,或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也可能增加感染乙肝的風險。
對于高風險人群,如醫療工作者、獻血者或那些與乙肝患者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他們應該更加小心,并定期進行乙肝病毒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