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異質性肺部狀態。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都屬于此病的范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就有約14個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經濟負擔以及低知曉率的特點。一旦患病,將嚴重影響全身各個系統,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它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第三大致死病因”。
吸煙是導致慢阻肺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慢阻肺最主要的環境致病因素,吸煙可能引發呼吸道癥狀,嚴重時甚至誘發慢阻肺。感染與慢阻肺病情加重密切相關,需要引起重視。此外,大氣污染也是導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的危害也不容忽視,如二氧化硅、煤塵、棉塵和蔗塵等。若濃度過大或長時間接觸,不僅會導致慢阻肺的發生,還會加重病情,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除此之外,遺傳因素、氣溫變化以及機體內在因素也可能誘發慢阻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慢阻肺的基本癥狀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哮喘和胸悶等。其中,慢性咳嗽會隨病情加重,早晨癥狀明顯,夜間可能出現陣咳或排痰。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性痰,部分患者痰中可能有血絲。清晨時痰較多,急性期時可能出現膿性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在早期就可能出現,隨著病情加重,休息時也可能感到氣短。這會導致肺功能下降,影響生活質量。反復急性加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喘息和胸悶表示已進入重度或急性加重期。其他癥狀如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因人而異。
慢阻肺若放任不管,可能出現以下并發癥:慢性呼吸衰竭,最常出現在急性加重期,表現為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自發性氣胸,表現為呼吸突然困難,發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因慢阻肺導致肺血管床減少和缺氧致肺動脈收縮和血管重塑,最終發生右心功能不全的癥狀。
日常生活中,若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呼吸科檢查,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控制病情,避免全身器官受累。
慢阻肺的篩查、診斷方法較多,主要包括肺功能檢查、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血氣檢查等。
肺功能檢查 在臨床實踐中,肺功能檢查是評估氣流受限的主要客觀指標。通過檢測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l%預計值),我們可以對慢阻肺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由于其變異性較小且操作簡便,因此被廣泛應用。
胸部X線檢查 通常情況下,早期慢阻肺疾病胸片并無明顯變化,后期才會出現肺紋理增粗、紊亂等非特異性改變或肺氣腫改變。在臨床實踐中,胸部X線檢查主要用于確定患者肺部是否出現并發癥以及鑒別其他肺部疾病。
胸部CT檢查 胸部CT檢查并非慢阻肺的常規檢查方式,但由于其高分辨率特點,對于一些疑難病例的甄別具有一定意義,因此也被應用到臨床實踐中。
血氣檢查 針對慢阻肺患者進行血氣檢查,主要目的是確定其是否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及酸堿平衡紊亂,有助于患者進一步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其他檢查 在實際檢查過程中,根據情況還會采取一些其他方式。例如,當慢阻肺合并細菌感染時,人體內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會增高、核左移。因此,采用痰培養的方式能夠準確查找出病原菌,對后期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對于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有長期吸煙、活動后氣急、咳嗽咳痰3個月以上中的任意一條癥狀,都應去醫院進行檢查,以判斷是否患有慢阻肺。
早期慢阻肺癥狀并不嚴重,因此許多人并未重視。當發現時,往往已為時過晚。因此,早期慢阻肺的及時確診和治療至關重要。主要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氧療和無創呼吸機。
藥物治療中,支氣管擴張劑是基礎,常與吸入糖皮質激素等配合使用,以增強治療效果。吸入裝置的選擇及其正確使用是吸入療法的基礎,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期間不能自行停藥,以有效控制癥狀并降低病情加重的風險。
氧療主要針對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能有效緩解呼吸困難癥狀,維持機體各器官正常運行,提高生存概率。無創呼吸機則主要針對病情嚴重的慢阻肺患者,如合并急性二氧化碳潴留者,使用此方式不僅能提高生存幾率,還能降低反復住院的風險。
然而,針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仍需根據實際病情,由專業醫生判斷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在春季等氣候多變的時節,慢阻肺患者做到以下幾點可幫助避免病情加重:
(1)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如呼吸瑜伽、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鍛煉等,以加強對氣道的壓力,保持氣道擴張,減少呼氣時的呼吸短促,不斷提高肺功能。
(2)減少危險因素接觸。有吸煙史的患者應戒煙;長期接觸油煙者應保證室內通風;出門時應戴口罩,避免粉塵、尾氣等吸入。
(3)接種疫苗預防感冒。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呼吸道感染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通過預防感冒、接種疫苗等方式增強免疫能力,可降低病情加重的概率。
(4)合理飲食。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癥狀會消耗機體能量,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因此需要加強營養攝入,通過合理飲食保證機體能攝入充足營養。
雖然,目前臨床尚不能完全治愈慢阻肺,然而,患者通過預防各類危險因素、加強病情檢查、按醫囑服藥和定期隨訪等方法,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正常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