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聞麟
誰都不能保證永遠都健健康康的,演員也不例外。那天,昆曲寒香班接了個大單,一個大戶人家邀請他們去唱堂會。原想著是個好機會得好好展示展示,不料演出當天,凈角突然身體不適,不能登臺演出了。
凈角可是頂了半邊天的,他這一缺席整個班子就轉不起來了。一般來說,班里總有一兩個替補,或者是跟班學戲的,遇上這種情況可以讓他們臨時頂上。寒香班因為組團時間不長,處處都要節省開支,班里是一頂一的配置,沒有一個吃閑飯的,以前少了跑龍套的,作為班主的柳梅還能自己頂上去,現在缺了個凈角,那就無能為力了,只有按行規“拆戲”才行。
所謂“拆戲”,就是由管衣箱的總管去請人代演,寒香班名氣雖不是很大,可它是從元文學家、藏書家顧阿瑛的私家班分出來的,自然被劃到了名班。名班缺人又必須向別的名班“拆戲”,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到位于巴城綽墩山的玉山佳處,跟顧阿瑛的私家班求助。
大家都知道,昆曲源頭在巴城。元末明初,巴城還叫巴溪時,“百戲之祖”昆曲就在綽墩山自然村完成了從昆山腔到昆曲的華麗演變。
為什么不在別的地方,偏偏在綽墩山村呢?
那是因為昆山腔創始人黃幡綽,在安史之亂后,從皇宮逃到這里,邊演戲邊教昆山腔,播下了昆曲的種子。
更為重要的是,這里還出了個名人顧阿瑛,他為宣揚昆曲花了血本,不僅廣攬演藝人才,還組建了昆曲私家班,在長達三十多年玉山雅集中,充分展現了昆曲水磨韻的優雅之美,為昆曲發揚光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因如此,楊維禎將玉山雅集和歷史上著名的東晉蘭亭雅集、北宋西園雅集相媲美,列為第三大雅集。
顧阿瑛的私家班里面都是昆曲名角,那是不對外演出的,只是在他自己建造的玉山佳處,給來訪的文人墨客進行表演。
這還不是重點,雅集次數不下百場,并不是每場都有昆曲,還兼顧著其他歌舞表演,能輪到私家班表演的機會并不多,即便要演出,也就那些名角盡顯風光。
雖說報酬不低,養尊處優時間長了,私家班里跑龍套的,變得松松垮垮起來。柳梅就是其中之一,他看到外面的昆曲表演大受歡迎,心里有了跳槽另立門戶的想法。
畢竟是個跑龍套的,私家班班主也沒為難他,跟主人顧阿瑛請示過后,就結清工錢放柳梅離開。
柳梅隨即組起自己的昆曲班,因他名字里有個梅字,就起名叫寒香班,不論是廟會、堂會,哪兒有邀請就到哪兒去演出,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知道回老東家去跟私家班“拆戲”,管家是請不動的,柳梅只得自己親自登門去請。不巧的是,那天正好有北方來的貴人,顧阿瑛是點名要私家班唱昆曲,此時正傾全力在排練演戲,實在無法抽身。
柳梅只得急匆匆趕回去,讓管家到城內去找其他名班。也不知那天是個什么好日子,找遍全城的名班,居然一個也不空。
管家只得降低檔次,沒想到就是普通戲班,他們的戲也都排得滿滿的,正是全城都在演唱昆曲。
找不到人來頂替,這事非同小可,看到管家急得汗流浹背來回復,柳梅很是懊惱,當初只想著省錢,沒備個替補,看來今天的戲是沒法演了,正想著要去大戶人家回絕。恰在這時,有個熟人跑過來找到柳梅,聽說柳班主在滿城找替補,他那里有個線索,不知能不能幫到柳梅。那人說,巴城老街上新來了個凈角,藝名叫智曲,他剛從省城回來開昆曲學社,說要培養巴城自己的昆曲社。看他來頭像是蠻大的,也不知道身手如何,班主何不去請他代演試試?
反正自己也沒招可使了,有這么個機會自然不會放棄,柳梅帶著管家趕到巴城老街,好不容易找到智曲,兩人看后是連連搖頭。
本以為凈角演員,一定是相貌堂堂,卻不知眼前卻是個衣衫襤褸、其貌不揚的中年人,根本不像是演戲的。更為要命的是,還是個身高一米五左右的矮子。柳梅有點失望地回轉身想離開,卻被智曲婉轉悠揚的一聲“客官,人不可貌相啊!”給釘住了腳步。這聲音太有磁性了,于是,柳梅連忙大步上前,把救急的事情跟智曲說了,智曲聽后爽快地答應了,背著自己的道具包跟隨柳梅來到寒香班。
眾人看到班主帶回來一個矮子,立馬都泄了氣。行內都知道,飾凈角必須體形魁梧,像智曲這樣的身材,即便是演戲的,也只配當丑角才對。班主面前不能說,有人把管家拉到人后一通埋怨,說你倆怎么都不會識人了。
看到大伙小聲嘀咕,智曲也沒當回事,滿臉堆笑打招呼,隨著寒香班來到主人家。
人矮被人欺,到了開飯點,照規矩應讓代戲人先入座的,可大家根本沒把衣著襤褸的智曲放在眼里,連聲招呼都沒跟他打,紛紛入座自顧自吃起了飯。
估計對這樣的遭遇也習慣了,智曲在邊上扒拉了一碗飯后,就坐在戲班的衣箱上靜靜地等候著。
畢竟是大戶人家,點的戲也上檔次,頭一出戲就點了《千金記》。這出戲的主角是楚霸王項羽,大家一聽就慌了神。楚霸王可是個叱咤風云的人物,臺上的氣勢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原來班里的凈角都很難演到家,特別害怕點這出戲,何況現在是智曲呢!
卻不知,智曲聽到點的是《千金記》后,一點也不慌張,慢慢從衣箱上站起身來,從自己帶來的布袋里,拿出一件抱肚束在腰間,原來的細腰立即粗了好幾圍。接著又拿出一雙鞋底有兩寸多厚的靴子,穿上后頓覺他高大魁梧了。
更讓一班人震驚的是,隨后智曲拿筆照鏡,自個兒蘸墨勾起臉來。看似簡單的一畫一勾,整個面龐便顯得無比陽剛,眼睛更是炯炯有神,轉頭看大家時多了一股子壓場氣勢。
化妝完畢,智曲揮手示意可以起鼓,隨即便抖了抖身上的繡鎧,橫槊出場,演繹了《起霸》。
只見整個人是龍騰虎躍,威武無比,一亮嗓子更是驚艷四方,縱喉高歌時竟壓倒了鎮鼓鐃角,震得梁上塵土都簌簌飄落,掉到了席上的果盤菜肴里。臺上臺下都屏住呼吸,沉醉在精彩的戲曲里。
一出戲演畢,引來滿堂喝彩聲,有人更是說,在昆曲故里,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精湛的表演。
智曲下場回到廂房后,寒香班里的眾人也是無比興奮,紛紛上前祝賀,說省城來的名角著實不同凡響,讓人無比佩服。
智曲一邊卸妝,一邊謙虛地說道:“寒香班名聲在外,我是班門弄斧,斗膽演了《起霸》,自知有損貴班名聲,接下來再也不敢演了。”
柳梅一聽急了,連忙說道,“剛才都是我們不好,有眼不識泰山,待明天向你謝罪!只望大師能將全劇演完。”聽班主這么一說,又見眾人誠心相邀,智曲沒再言語,繼續登臺直到把全劇演完,堂會圓滿收工。
第二天,柳梅帶著寒香班全體成員,設宴款待智曲,在柳梅和眾人的邀請下,智曲答應加入寒香班。
不過,智曲也提出了要求,自己在巴城老街上的昆曲學社,要由寒香班的各個角兒一起擔當老師,共同進行輔導,這樣帶出來的學員,也能成為寒香班的替補,解決缺角引發的問題。
從此后,智曲成了寒香班的名凈,譽滿姑蘇城。因智曲來自巴城,故而有了“巴溪大凈”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