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美國國防承包商Anduril公司推出了一型名為“走鵑”(Roadrunner)的可重復使用、垂直起降高亞聲速無人飛行器。該飛行器攜帶高爆炸性彈頭,可用來識別、攔截各種空中威脅,尤其是無人機。如果該系統發射后沒有炸毀目標,可以返回并垂直降落在指定的地點。單架“走鵑”成本為數十萬美元,配裝兩臺Anduril公司自研的低成本渦噴發動機,是該公司正在開發的適用于5種不同產品的兩種發動機之一。此外,該公司表示還將為大型無人機開發一種新的動力裝置,可用于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協同作戰飛機。

2023年12月5日,空客公司宣布,與大合(Daher)公司、賽峰集團聯合開發的分布式混合電推進飛機EcoPulse的驗證機已成功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2023年11月29日,在驗證機約為100min的飛行過程中,機組人員起動了電動螺旋槳,由電池和渦輪發電機供電,驗證了飛機的飛行控制計算機、高壓電池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和渦輪發電機的正常運行。該驗證機旨在評估集成分布式混合電推進系統的運行優勢,特別強調二氧化碳排放和噪聲水平的降低,這種顛覆性的推進架構使單個獨立電源能夠為分布在整個飛機上的多個電機提供電力。

2023年12月5日,GE公司與Avio Aero公司共同獲得了第一份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下一代旋翼機能力(NGRC)計劃相關的合同,以研究滿足NGRC計劃要求的新型動力裝置。這項為期6個月的研究將確定、評估和比較能夠滿足NGRC計劃能力要求的創新動力裝置解決方案,預計新型動力的功率將超過2237kW。NGRC計劃是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荷蘭和英國等6國之間的合作項目,是美國陸軍未來垂直升力(FVL)計劃的歐洲版本,未來將替代1000多架米-18/17、“美洲豹”、S-70/UH-60和NH-90等直升機。

2023年12月7日,普惠加拿大公司和萊昂納多公司宣布,由PT6C-67C渦軸發動機提供動力并使用100%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AW139直升機成功完成首飛。該直升機進行了75min的飛行和地面測試,評估了多種功率轉換下的發動機性能,結果表明,與使用普通燃油相比,發動機對新燃料的響應沒有顯著差異。確保與100%SAF兼容是普惠公司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旨在通過追求更智能的技術、更清潔的燃料和更環保的商業實踐來實現更可持續的航空,支持航空業到 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2023年12月7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大渦模擬(LES)技術實現了航空發動機雙旋流燃燒室復雜內流的高保真數值模擬,為提升燃燒室的燃燒效率與加速設計迭代提供了計算流體力學工具。該研究預測了雙旋流燃燒室的復雜內流,并重點評估了低網格分辨率條件下LES技術的預測能力。研究發現,數值格式的選擇在控制時均流動模式方面起著突出作用,而亞格子模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瞬態流動特性中?;趯φ`差的分析,該團隊發現較低的耗散LES設定并不總是有益于提高LES的準確性,這與常規理解形成了對比。

2023年12月7日,羅羅公司德國未來項目國防負責人建議利用公司Advance 2核心機(用于“珍珠”系列發動機)為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合作開發的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中的無人機提供動力解決方案。盡管羅羅公司已在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的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中參與了戰斗機發動機的聯合開發,但羅羅公司仍希望說服FCAS合作伙伴采用其開發的民用發動機技術。此前,賽峰集團和MTU公司已成立合資公司,與西班牙的ITP Aero公司合作為FCAS的載人戰斗機開發發動機,但其業務范圍并未包括無人機的推進系統。

2023年12月7日,普惠加拿大公司與達索公司共同宣布新型“獵鷹”6X公務機投入使用,該公務機由兩臺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W812D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與當前的同類發動機相比,PW812D在耗油率、維修、排放和噪聲方面實現了大幅改進。PW812D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使“獵鷹”6X飛機能夠執行長達10200 km的飛行任務;與其他同類發動機相比,定期維護需求減少40%,檢查次數減少20%;發動機的每個部件及其功能在設計時都考慮到了環境責任;還可以使用混合50%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燃油進行飛行,并且正在進行使用100%SAF的飛行測試。

2023年12月8日,中國航發宣布首批量產渦軸16發動機交付用戶。渦軸16發動機是我國最新一型嚴格按照適航規章研制取證的渦軸發動機,起飛功率不小于1240kW,質量不超過223.5kg,耗油率(最大連續功率狀態)不大于0.294kg / (kW·h),實用升限6000m,可靠性高、翻修間隔時間長,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渦軸16發動機于2019年10月取得型號合格證,2021年3月取得生產許可證,可配裝AC352等7t級雙發直升機,廣泛應用于搜索救援、海油作業、人員運輸、醫療救護和商務包機等領域。

2023年12月11日,GE公司宣布,自2016年以來對10型發動機完成了使用100%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測試,包括最近的阿聯酋航空的1架A380飛機4臺GP7200發動機中的1臺,實現了可持續飛行的新里程碑。GE公司在組件、發動機或飛機級別進行了100%SAF測試的其他發動機包括F414、GE9X、LEAP-1A、“通行證”(Passport)、GEnx、HF120和CFM56等,涵蓋了商業航空、軍用航空,以及公務和通用航空等領域。這些測試還廣泛評估了各種影響因素,如100%SAF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以及對凝結尾跡和排放的影響等。

2023年12月13日,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制造集團(UEC)已向“超級噴氣機”SSJ-100飛機的運營商交付了第一批用于SaM146發動機的進口替代點火裝置,以應對賽峰集團取消合作的影響。應UEC旗下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的申請,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局于2023年11月月底為帶有俄羅斯國內生產點火裝置的SaM146發動機頒發了附加型號證書。在認證期間,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局對該點火裝置進行了所有的必要測試,包括在恒溫恒壓實驗室中的獨立測試,以及在翼動力裝置中的測試。SaM146發動機新型點火裝置的生產由UEC旗下烏法發動機制造生產聯合體完成。

2023年12月14日,GE公司在超聲速風洞中演示了世界首臺采用旋轉爆震燃燒(RDC)的高超聲速雙模沖壓發動機(DMRJ)。這一里程碑使GE公司能夠在高超聲速領域尋求更多機會,并準備在2024年第二季度成立一家獨立公司。RDC通過爆震波而不是目前的常規燃燒方式來燃燒燃料,從而能以更小的發動機尺寸和質量,更高效地產生更大的推力。但典型的吸氣式DMRJ只有在速度達到或超過馬赫數(Ma)3時才能開始運行,而GE公司的旋轉爆震/雙模沖壓發動機能夠在較低馬赫數下運行,從而使飛行器能夠更高效地運行,并實現更遠的航程。

2023年12月15日,GE公司宣布已收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授予的一份混合熱效率核心機項目第二階段(HyTECⅡ)的合同,旨在顯著提高下一代商用航空發動機的燃油效率并減少排放。GE公司的新合同是在HyTEC項目第一階段完成的高壓壓氣機和高壓渦輪先進空氣動力學,以及燃燒室方面的工作基礎上進行的。此外,GE公司將在此前的電機研發經驗和HyTECⅠ的渦扇發動機功率提取驗證項目的基礎上,于HyTECⅡ進行混合電推進測試,以進一步促進混合電推進系統的集成。

2023年12月15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卡納塔克邦的奇特拉杜爾加航空試驗場完成了采用無尾布局的自主飛翼技術驗證機首次飛行試驗。該驗證機是一型高速無人機,采用復雜的箭頭形機翼,基于印度自主研發的輕質碳纖維預浸料復合材料設計和制造,并在復合材料結構中嵌入了用于健康監測的光纖傳感器。此外,該機還可利用機載傳感器數據及GPS輔助型近地軌道增強導航(GAGAN)接收器,從任何具有測量坐標的跑道自主起飛和降落,無需地面雷達、基礎設施和飛行員。

2023年12月19日,羅羅公司和易捷航空公司開始開展新一輪的氫動力技術研究,最新的測試將重點驗證低溫液態氫泵系統的性能。測試計劃解決獲取低壓液態氫(冷卻至零下250℃)并增壓以將其泵入發動機進行燃燒所涉及的主要技術挑戰,這是保障氫燃料燃燒、氫燃料輸送與控制、氫燃料系統與發動機集成等關鍵功能安全性的重要部分。雙方還計劃在“珍珠”(Pearl)發動機上進行完整的氣態氫和液態氫地面測試,為新一代窄體客機提供氫動力系統做好準備。

2023年12月29日,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制造集團(UEC)宣布,已掌握了SaM146發動機電子控制器的模塊化維修技術,為了便于診斷故障模塊并隨后更換這些模塊,UEC的專家創建并驗證了一種新型維修方法,不再依賴國外制造商對發動機的維修服務,首批修復的控制器將在2024年1—2月投入運行。配裝在蘇霍伊公司“超級噴氣機”SSJ-100上的SaM146發動機,原本由法國賽峰集團和俄羅斯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共同研制,俄烏沖突導致賽峰集團停止供應發動機零部件,不再提供技術支持。為應對危機,俄羅斯正不斷推進SaM146發動機的國產替代工作,力爭實現全面自主生產和維護。

2024年1月3日,極光飛行科學公司宣布,已開始為美國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的新型效應器控制的革命性飛機(CRANE)項目制造全尺寸驗證機X-65,用于測試主動流動控制(AFC)技術在軍/民機中的應用優勢,包括在提高戰術速度和飛行包線性能時的飛行控制。該飛機翼展為9.1m,質量為3175kg,飛行速度將達到馬赫數(Ma)0.7,采用模塊化配置,具有可更換的外翼和AFC效應器,取代了當前大多數飛機的襟翼和方向舵,將主動流動控制與飛機控制系統集成,可在減輕質量、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強隱身性,計劃于2025年年中進行飛行測試。

2024年1月4日,赫爾墨斯(Hermeus)公司宣布,已經完成了其第一架集成了飛機所有主要子系統的“動態鐵鳥”(被命名為MK0驗證機)的一系列地面測試,以評估“夸特馬”(Quarterhorse)驗證機的部分性能,具體包括:驗證遠程命令和控制滑行;評估集成系統的射頻延遲與地面處理質量;在丟失鏈接期間顯示飛機和駕駛艙的正確狀態;演示人為因素評估與飛行員在環轉向和控制等。該非飛行驗證機是計劃的4架小型驗證機中的第1架,第2架驗證機Mk1正在積極建造中,計劃于2024年進行飛行測試。

2024年1月9日,空客公司宣布在其位于德國施塔德的工廠開設研發氫技術的零排放開發中心(ZEDC)。該中心將加速開發用于儲存和分配低溫液氫的復合系統技術,首要任務是開發具有成本競爭力的輕質復合材料液氫系統(如低溫儲氫罐),技術開發范圍將涵蓋復合材料儲氫罐基本零件的制造、組裝和測試,以及相關的工業能力提升。該零排放開發中心得到了部分政府公共資金的支持,并將與計劃中的位于德國北部的氫能創新技術中心(ITZ)聯系起來,以兌現氫技術的潛力,助力到2035年讓氫動力飛機升空的計劃。

2024年1月11日,賽峰電氣與電力公司宣布將為 VoltAero公司的Cassio 330混合電推進(適航)認證機的推進系統和配電系統設計和生產電氣線路。在與目前為傳統飛機生產的布線尺寸相當的情況下,Cassio 330飛機布線的功率水平將提高兩倍。Cassio 330飛機將利用安裝在機身后部的ENGINeUS 100混合電推進裝置,在滑行、起飛、基礎飛行(距離小于150km)和著陸期間提供全電推進,帶內燃機的混合電推進系統起到增程器的作用,在飛行時為電池充電,同時在全電推進出現問題時充當備份,確保飛行安全。

2024年1月11日,渦輪技術(Turbotech)發動機公司和賽峰集團完成了具有超高性能回熱循環的航空氫燃料渦槳發動機的首次試驗。此次試驗使用以氣態形式儲存的氫燃料,后續發動機將與一個低溫液氫儲存系統相連,在完整飛機上驗證推進系統端到端集成的所有功能。該試驗是BeautHyFuel項目的一部分,獲得了法國政府和法國民航局(DGAC)的支持,由賽峰集團、大合(Daher)公司、液化空氣(Air Liquide)集團、渦輪技術發動機公司和Elixir飛機公司聯合開展,對氫動力輕型飛機解決方案進行探索。

2024年1月12日,石川島播磨重工(IHI)宣布,與日本國內多家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出了世界首臺安裝在渦輪發動機尾錐內的兆瓦(MW)級電機。該新型發動機嵌入式電機可以為飛機提供動力,也是混合電推進系統的關鍵技術,旨在優化包括發動機在內的飛機系統的整體能源管理,以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該公司發起的面向飛機和推進系統的更加電氣化架構(MEAAP)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2024年1月15日,空客直升機公司宣布,與美國無人機開發商Aerovel簽署了一項協議,收購該公司及其Flexrotor戰術無人機。Flexrotor是一種尾座式垂直起降無人機,由于其旋翼系統安裝在機身前部,一旦升空就會轉變為固定翼飛行,具有30h的續航能力。該系統最近已部署在一艘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上,作為擴大無人系統的使用范圍以建立態勢感知試驗的一部分??湛凸颈硎荆珹erovel仍將是一家美國公司,并將根據特別安全協議繼續與美國國防部合作。盡管雙方就此次收購達成了一致,但仍需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預計將于2024年晚些時候最終完成。

2024年1月16日,ZeroAvia公司與Verne公司宣布,將共同評估在飛機上儲存并使用低溫壓縮氫氣的可行性。低溫壓縮氫氣是在中等壓力和低溫下儲存的氣態氫,相比于單獨的壓縮氫氣或低溫液氫,這項技術有望提高氫燃料的能量密度、增加儲氫容量和續航里程、減少加注時間以及降低成本。Verne公司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已經展示了一個容量為29kg的低溫壓縮氫氣系統,相當于1MW·h的電量,足以讓重型卡車續航804km。雙方還將評估在機場擴大加氫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增加低溫壓縮氫氣儲存量的潛在效益。

2024年1月16日,空客公司宣布首型氫動力飛機ZEROe發動機燃料電池以 1.2 MW的功率成功通電,實現氫動力飛行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完成燃料電池系統測試和動力總成測試后,氫動力飛機ZEROe研發團隊在2023年年底啟動了為空客電動概念飛機設計的未來氫推進系統——鐵吊艙(iron pod)項目。除了氫燃料電池系統外,整個推進系統還包含驅動螺旋槳的電動機以及冷卻裝置。下一步將優化推進系統的各項性能以滿足飛行要求,空客公司計劃在2026年將燃料電池推進系統安裝在ZEROe飛行平臺上開展飛行測試。

2024年1月17日,峰飛航空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2t級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機V2000CG在青海完成3000m高高原性能試飛,成為我國首個完成高高原符合性驗證試飛的噸級eVTOL。該機最大起飛質量為2t,最大航程為250km,巡航速度可達200km/h,在青海開展了多旋翼懸停性能測試、多旋翼抗風特性測試、中斷起飛特性測試等科目的試飛。通過高高原試驗,驗證了飛機在不同海拔的飛行性能曲線,證明了噸級eVTOL飛機在高海拔環境的安全運行能力。

2024年1月19日,賽峰集團和法國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開始對可持續發動機革新技術(RISE)項目的開式轉子5∶1縮比驗證模型Ecoengine進行風洞試驗,以促進開式轉子空氣動力學和聲學性能技術的成熟。試驗將持續到2028年,以Ecoengine先期的試驗為基礎,當前開展約200h的風洞試驗,通過模擬真實環境下的空速來評估風扇模塊的性能,并驗證風扇葉片的設計;模擬試驗后,再將風扇模塊安裝在演示驗證用的機翼上,進行性能評估和驗證。賽峰集團正在全面投資以支持RISE項目,計劃2035年將新一代窄體機動力投入使用。

2024年1月22日,普惠加拿大公司宣布研發了一種先進的移動充電裝置 (MCU) ,能夠以高達1500V的電壓為高功率電池充電,使其與業界正在推行的應用于高壓電力的兆瓦級充電系統標準兼容,MCU的雙向功能可對電池進行充電和放電。該移動充電裝置是與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創新車輛研究所(IVI)合作開發的,是雷神技術公司(RTX)混合電推進飛行驗證機項目的一部分。NRC主要負責充電器單元的硬件設計、組裝、測試和交付;普惠加拿大公司與IVI合作開發了分布式控制和保護策略。

2024年1月23日,阿徹(Archer)公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簽署協議,將合作開展先進空中交通(AAM)行業的未來研究和測試。項目初期重點關注為飛行器供電的電池單元的性能和安全性,NASA將測試阿徹公司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午夜”(Midnight)的電池單元。“午夜”飛行器有6個電池組,每個電池組都包含1000多個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為12個電動機提供動力分別驅動機翼上的12個螺旋槳,雙方將在位于法國格勒諾布爾的歐洲同步輻射設施使用高速X射線對圓柱形電池單元的安全性、能量和功率性能進行測試,并在整個行業內分享結果,以推動AAM行業的發展。

2024年1月24日,ZeroAvia公司宣布已成功完成自主研發的碳化硅功率逆變器的初步測試,該逆變器可在200kW的連續功率下運行,在800V電壓下的最大功率為230kW,功率密度超過20kW/kg。逆變器獲取電源提供的直流電并將其轉換為三相交流電以驅動電動機,將用于ZeroAvia公司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所有規格的產品中,包括9 ~19座飛機配裝的600 kW發動機ZA600以及40 ~80座飛機配裝的2 ~5MW發動機ZA2000。高效率逆變器是ZeroAvia公司正在開發的零排放氫-電發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1月27日,中國航發自主研制的AES100先進民用渦軸發動機整機結冰適航試驗圓滿完成,標志著渦軸發動機適航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AES100發動機是我國第一型完全自主創新研制、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民用渦軸發動機,可滿足5 ~6t級雙發直升機、3 ~4t級單發直升機以及先進無人機對動力的需求,適用于觀光、巡邏、警用、救援等多種領域,市場前景廣闊。接下來,AES100發動機還將完成多項適航試驗,計劃在2024年取得中國民航適航證,進入應用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