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解決城管執法服務群眾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全面釋放城管執法服務群眾優勢和活力,北海市主動探索,以城管進社區為契機打造“小藍e站”并開展了“有事找小藍——我們一直都在”活動,通過“五個我們來辦”(本局事務,主動去辦;轄區行政執法的事,一起來辦;轄區其他事務,聯合來辦;非轄區事項,引導來辦;有益群眾之事,努力去辦),踐行“我們一直都在”的服務理念,以小切口撬動大格局,建設城市管理執法服務新窗口,打造法治政府建設新陣地。
北海市下轄一縣三區,作為一個沿海旅游城市,北海市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除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城市規劃、市政管理等工作外,還要承擔旅游景點環境衛生、夜市燒烤攤規范經營、水產品運輸車輛魚汁灑漏治理、社會生活噪聲治理等重點任務,既要做好市民、游客的服務工作,又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長期以來,北海市著力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不斷探索實踐,通過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整合職能、融合隊伍、搭建網格,推進執法隊伍下沉、執法權下放,努力打造隊伍建設標準化、執法行為規范化、為民服務精準化,城市綜合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
根據調查研究,北海市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經過改革后,執法力量下沉到鄉鎮街道辦事處,設立網格執法大隊,基層管理力量得到補齊,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但同時也漸漸暴露出一些新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街面“見管率”低。部分執法隊伍下沉后,除日常執法工作外,不可避免地要承擔其他非執法業務工作,存在“一人多崗”現象,執法人員被抽調到其他崗位的情況也比較普遍,路面執法人員不增反降。
二是執法聯動機制不完善,力量分散。基層城管執法往往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與轄區內其他執法隊伍,如派出所、市場監管所等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聯合執法、協調磋商較少,而執法現場情況復雜,部分群眾投訴涉及多領域問題,聯動機制不完善,導致執法力量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三是執法效率不高,問題解決不徹底。執法下沉后,行政執法與日常監管權責劃分,部分執法人員認為自己只負責執法,處罰后就直接結案,未及時督促指導當事人進行整改,任其久積沉疴,執法效果甚微。
四是主動服務群眾意識不強,群眾“多頭跑”“往返跑”“重復投訴”現象未解決。面對群眾主動反饋問題的,部分執法人員只處理職責范圍內的有關事項,其余問題讓群眾自行向有關部門反映,導致問題久拖不決,群眾滿意率下降。
北海市立足實際,緊貼群眾期盼,緊盯痛點難點,積極探索“小藍e站”管理模式,優化整合一線執法力量,從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著手,主動靠前服務,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促進城市管理工作提質增效。
為進一步提高執法效能,提升群眾滿意率,北海市經過多次走訪調研,努力找準服務群眾切入點著力點,不斷創新探索,創造性提出在街面設立“小藍e站”(圖1)。將綜合執法服務嵌入群眾生產生活中心區域,通過“受理、轉辦、處理、答復”一站式服務,為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深刻感受到“執法藍”的力量。

“小藍e站”設置在人口稠密、人流量大的路口,附近有市場、學校、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和公共場所。“小藍e站”嚴格按照標準規范設計建設,按照“十個一”(一個應急醫藥箱、一臺微波爐、一個打氣筒、一個針線盒、一次性雨衣、一把愛心雨傘、一個手機充電器、一臺飲水機、一桶一次性水杯、一個無線WIFI等)的標準配備配套設施,建立“有事找小藍”系列運行機制,制定了系列制度,保障其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小藍e站”每天安排一個中隊十多名執法人員值守,每天7:00—22:00輪流值班,并將工作電話進行公示,工作時間外群眾可隨時通過工作電話進行聯系。同時,為方便群眾線上辦理,執法人員申請了“小藍社區”微信小程序,24小時全天候受理群眾有關事項。“小藍e站”除了為群眾提供免費的飲水、上廁所、短暫休息、緊急救助等10項基本服務外,還直接受理群眾“三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通過打造標準化便民服務新窗口,積極探索開展“有事找小藍——我們一直都在”活動,在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較好地樹立了城管執法為民的良好形象。
1.探索“1+”執法模式,推動執法辦案提質增效
為有效解決城管執法“單打獨斗”,群眾“多頭跑”“往返跑”“重復投訴”等問題,北海市將“小藍e站”打造成為城管、公安與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執法的陣地,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分解任務合力推進,提升基層部門解決群眾“疑難雜癥”能力水平,實現了“1+1+1>3”的效果形成多部門聯動執法的工作格局,打造協同聯動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e站,一次解決群眾急難問題,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權益。例如,地角執法大隊按照“有事找小藍”處置程序,在接到某項目欠薪引發惡意討薪線索后,立即聯合地角派出所前往事發現場,通過兩部門聯合調查和耐心勸說,迅速解決了項目15 000元欠薪問題,成功化解三名工人惡意討薪事件。
2.分類精準處置,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通過“五個我們來辦”措施厘清職責邊界,強化與轄區街道辦事處、基層社區聯動發力,堅持問題和結果導向,實行執法管理與為民服務雙線并重,提高問題解決實效,形成了轄區內涉及行政執法的事項,請到“小藍e站”去辦;非行政執法的其他事項,“小藍e站”和“我們一起來辦”,在提高執法效率和提升群眾滿意率的同時,也減輕了基層單位的壓力,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民生事項。
比如,“小藍e站”接到保潔員反饋地角海化路空地發現傾倒建筑垃圾行為問題線索后,第一時間安排執法人員前往,當場成功制止非法傾倒行為,對涉事人員進行批評教育和法律宣傳,并依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對其處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從問題發現到處置完成,全程不到40分鐘。又如“小藍e站”接到某景區公司工作人員移送的一名7歲走失兒童,執法人員耐心安撫并積極聯系其家長。在等待兒童家長的委托者趕來的過程中,執法人員一直陪伴在兒童身邊。最后,執法人員經再三確認接收人是兒童家長委托者后順利將兒童安全交接(圖2)。

3.拓展“小藍e站”功能,搭建便民服務平臺
通過科技賦能,開通“小藍社區”微信小程序,群眾可以看到本轄區內各執法隊伍和轄區鄉鎮街道班子成員的對外聯系方式,也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隨時通過“找小藍”模塊找到24小時的值班人員,在暢通群眾訴求解決渠道的同時,打破常規上班時間的瓶頸,真正實現“我們一直都在,一直都和大家在一起”,把群眾當自家親人對待,以真情實感,拉近與轄區群眾的距離,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同時,微信小程序還設置了便民服務,例如,群眾可以在“小藍社區”免費發布小廣告,既方便了群眾需求,也為根治一直以來令人頭疼的“城市牛皮癬”老大難問題提供了另一個解決路徑。
4.主動作為解難題,提高執法服務水平
執法不是一罰了之,如何幫助當事人盡快落實整改、規范經營行為、避免重復違法,才是執法的根本目的。在執法過程中,現場情況復雜多變,執法人員不能只做法律的執行者,更要做群眾的服務者,要正視群眾的困難,不回避、不遮掩,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執法服務水平。例如,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某食品企業存在雨污混排情況,依法制發整改通知,責令企業限期完成整改。在跟進整改過程中,該企業負責人反饋廠房并非企業自建,是在購買他人廠房后改建而來的,原廠房的排水管道圖紙不全,現有管道老化問題,難以查找滲漏位置,無法按時完成整改。為減輕企業壓力,幫助企業盡快完成整改,執法人員積極聯系園區規建部門核對圖紙,并與企業逐一排查廠區所有雨水、污水井,成功找到管道破損位置,最終幫助企業按期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有事找小藍——我們一直都在”活動是北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基層執法為民新模式,不僅提高了城管執法隊伍的服務和管理水平,也增強了群眾對于城管工作的信任感和認可度,使城市治理體系更加完備和高效,它在原有的城管服務站或者愛心崗亭的基礎上,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健全的運行體系。下一步,北海市將立足新形勢新要求,繼續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及北海市委、市政府的有關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深化活動開展,推動執法人員進社區、進網格工作,嚴格落實“點長制”“路長制”,全力探索城管執法為民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提升執法水平,樹立新時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管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責任編輯: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