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茁恒 王東麗 趙曉亮 謝偉 郭建軍










摘要為探究有效提高黃土區礦區復墾地的改良措施,設置未添加物與牛糞、雞糞、綠肥、菌劑4種添加物及其對應添加保水劑10個處理,采用大田試驗,通過研究不同處理下植物生長與土壤養分特征,旨在探明保水劑添加是否能夠協同外源添加物對礦區復墾產生積極影響。結果表明:大部分外源添加物協同保水劑處理后可不同程度地促進黃芪的生長,保水劑協同牛糞和雞糞施用均可促進黃芪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而微生物菌劑施用下則相反;保水劑協同雞糞和綠肥可增大二級根的根徑。保水劑協同有機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與氮含量,而協同微生物菌劑處理不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與氮含量;保水劑配施牛糞和雞糞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保水劑協同綠肥與微生物菌劑可提升土壤全磷含量,對速效磷的影響與全磷相反。綜合評價分析可知,保水劑協同綠肥與菌劑對黃芪生長的促進作用較好,而且保水劑協同菌劑對土壤養分的改良作用也較好。未添加保水劑,黃芪大部分生長指標與土壤全磷、速效磷呈負相關關系;添加保水劑處理下,黃芪大部分生長指標僅與土壤全磷呈負相關關系。綜上所述,保水劑協同菌劑對黃芪生長與土壤養分改善均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改良后土壤肥力水平仍較低,建議在實際生產中還應加大外源添加物的用量。
關鍵詞 排土場;保水劑;土地復墾;冗余分析;露天煤礦
中圖分類號 X1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3-006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16
Effects of Water-Retaining Agent Combined with Exogenous Substances on Plant Growth and Soil Nutrients in Reclaimed Land of Mining Are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eclaimed land in the loess area, this study set four additives, namely, cow dung, chicken manure, green manure and microbial inoculum, and 10 treatments with water-retaining agen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growth and soil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addition of water-retaining agent can cooperate with exogenous additive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eclam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exogenous additives combined with water-retaining agen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water-retaining agent combined with cow dung and chicken manure can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plant height and biomass of A.membranaceus, but the opposite is true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Water-retaining agent combined with chicken manure and green manure can increase the root diameter of two-level roots. Water-retaining agent combined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can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content, while microbial agent treatment is not conducive to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content;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retaining agent combined with cow manure and chicken manure decreased 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soil, and the water-retaining agent combined with green manure and microbial inoculants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soil, which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on available phosphoru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showed that water-retaining agent cooperated with green manure and microbial inoculum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A.membranaceus, and water-retaining agent cooperated with microbial inoculum can also improve soil nutrients. Without water-retaining agent, most growth indexes of A.membranaceu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Under the treatment of adding water-retaining agent, most growth indexes of A.membranaceus were on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phosphorus. To sum up, water-retaining agent and microbial inoculum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A.membranaceus and improve soil nutrients, but the soil fertility level after improvement is still low,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mount of exogenous additive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actual production.
Key words Dump;Water retention agent;Land reclamation;Redundancy analysis(RDA);Opencut coal mine
露天煤礦開采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導致地表景觀破壞、生態環境受損、土壤結構損壞、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1-2]。隨著我國資源向生態脆弱、經濟發展較低的中西部逐步發展,礦區生態修復與經濟持續發展的協調發展備受關注。一直以來,我國礦區土壤復墾的重點工作側重于生態修復效果及其維持,對于修復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基于地域優勢探索經濟轉型產業對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內蒙古地區地帶性植被以草原物種為主,包含豐富的本土化中蒙草藥資源,礦區開采占據或破壞大量中蒙草藥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排土場復墾土地可為其培植提供潛在的土地資源及“采煤后時代”的新經濟增長點,為該區創新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然而內蒙古礦區多處于黃土區,排土場以生黃土覆蓋為主,改善其水肥條件是關鍵。有機肥施用一直被認為是土壤改良的最佳方式[3],菌劑在土壤改良中的積極作用也備受關注[4]。然而,研究表明有機肥與菌劑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前提在于水分條件的保障[5],而內蒙古中西部降水少、光照強、干旱及風害頻繁,要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提高水分利用率,減少肥力散失是根本。
為提高半干旱區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多種土壤的科學施肥及化學節水應用研究逐漸開展,白美等[6]研究表明,抗旱劑處理對提高冬小麥花后生育期內耕層土壤水分含量、冬小麥的旗葉水勢以及葉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明顯。辛小桂等[7]總結了稀土、泥炭、沸石、黃腐酸等化學節水材料或制劑在農業應用中的特性、作用機理,得出不同節水制劑或材料對提高土壤含水量效果顯著。隨著高分子吸水性材料的發展,由于其高效吸水保水、抗旱節水等特性,使其近年來在干旱區農林業中得到廣泛應用[8]。作為眾多化學節水材料之中的一種,保水劑具有極為優越的吸水性,每克保水劑可在數十秒時間內吸收自身重量上百倍甚至更多的水分[9]。當土壤缺水時,其所吸持的有效水分可由滲透壓作用及時釋放以維持土壤水分條件和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時在保水劑施入土壤后吸水膨脹,又能發揮將離散的土壤顆粒聚集成團,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等作用[10]。然而,有關保水劑的研究多關注在其如何促進農作物增產以及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11-12],而將其與有機肥、菌劑等協同作用的機理方面卻研究較少。
因此,該研究以鄂爾多斯武家塔復墾兩年苜蓿地為試驗地,選取區域優勢中蒙草藥黃芪作為復墾經濟栽培種,設置菌劑、有機肥、綠肥等不同外源改良措施,結合保水劑的配施,通過測定不同處理下黃芪生長與土壤養分特征,探究保水劑協同外源添加物改善礦區復墾效應,為礦區排土場復墾地土壤改良與經濟植物栽培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參考,進而確保區域礦區的可持續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栽培種選取經濟價值較好的蒙古黃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豆科黃芪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系發達。蒙古黃芪因其適生性強、經濟價值高,在內蒙古廣泛種植[13],其在內蒙古境內生態因子相似系數>95%的生態適宜區達43個縣區,面積為94 460.30 km2[14]。
有機肥源選擇牛糞、雞糞、綠肥等,由于其作為固體廢棄物在地處農牧交錯帶的研究區內產量豐富,將其作為有機肥源,不僅可提升土壤肥力,還可實現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
微生物菌劑選用了復合木霉菌,復合木霉菌具有保護和促生雙重功效,以超寄生與抗生方式破壞并分解病原菌菌體,可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促進其健壯生長。
1.2 試驗設計
在排土場選取種植苜蓿兩年后的地塊作為試驗區,在試驗區布設30個面積為3 m×3 m的試驗小區,小區間保留1 m的緩沖帶。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置10個不同處理,每個處理設3個重復。
在對基底土壤施加了復合肥的基礎上,針對施肥對象黃芪,采用溝施方式,拉取深度10~20 cm的施肥溝,設計牛糞(CD)、雞糞(CM)、綠肥(GM)、菌劑(MI)單施及與保水劑(Ab)混施等處理。不同處理的具體用量如表1所示,其中有機肥用量設計依據當年經濟投入相近的原則估算。
1.3 植物生長調查與測定
于植物生長季末,在不同試驗小區各選取3個1 m×1 m的樣方,在每個樣方中選取6株代表性植株,測定其株高、根長、地徑和根徑,并統計其芽數、不同級根數,并采用烘干法測定其地上生物量與地下生物量。
1.4 土壤樣品采集與測定
于植物生長季后,進行土壤樣品采集。在每個試驗小區內,隨機選取3個樣點,在每個樣點附近采取多點混合采集法采集,一般設置6個點。采集土樣時需先用工具將其植被枯枝落葉層去掉,采集0~20 cm土層土樣,每個采集點對應土層的土樣混合為1個樣品,再將土樣帶回到實驗室。土樣經實驗室自然風干,挑去植物殘體和石塊等雜物,過0.15 mm孔徑篩后裝瓶備用,用于測定土壤養分。
有機碳采用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測定;全磷和速效磷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全氮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
1.5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18和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運用Origin 2021進行制圖。不同處理間的差異性及顯著性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較法進行分析。采用Canoco 5.0軟件進行冗余分析(RDA),探討保水劑協同外源添加物對植物生長及養分的影響機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保水劑協同外源添加物對黃芪生長的影響
2.1.1 株高。
植物株高是植物生長發育和生產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較為直觀的表達。由圖1可知,與無添加物處理相比,各處理對黃芪株高生長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中單獨添加保水劑后的處理對比效果最為顯著(P<0.05),平均株高增加24 cm。在保水劑協同處理下,黃芪株高在CD、CM與GM處理下都較無保水劑施加時高,而在MI處理下則反之??梢?,保水劑施用有利于黃芪株高生長,而且與有機肥可協同促進黃芪株高的生長,而不利于微生物菌劑對黃芪株高生長的促進作用。
2.1.2 生物量。
黃芪的生物量采用干重來表征。由圖2可知,與無添加物處理相比,不同外源添加物處理下黃芪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有所提升。總體上施加CD配施保水劑處理效果最為顯著,該處理下黃芪地上、地下生物量平均增長幅度超過27.0 g/m2。未添加保水劑處理中,MI處理促進生物量效果最顯著,地上生物量較無添加物處理平均增加了11.6 g/m2,地下生物量較無添加物處理平均增加了15.2 g/m2,GM次之。配施保水劑條件下,CD與CM對黃芪地上、地下生物量具有促進作用,GM與MI則不利于黃芪生物量的增加,但效果并不顯著??梢姳K畡┦┯糜欣邳S芪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累積,但與GM與MI協同施用時會稍限制生物量的增長。
2.1.3 根系生長。
根系對植物生長起支撐作用和運輸養料和水分的作用,其長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能力與生長態勢[15]。由圖3可知,黃芪一級和二級根長在不同處理下均高于無添加物處理,其中單獨添加保水劑與GM配施保水劑最能有效增長一級根的根長,平均增加根長均超過4 cm,二級根則單獨添加MI與CD配施保水劑的處理下根長增加最多,分別增加了10.7和10.9 cm,整體來看,單獨添加保水劑和GM配施保水劑2個處理,可同時增加一級根與二級根的長度。
由圖3可以看出,在根徑長度上,各處理對比無添加物處理,也有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其中單施加保水劑對黃芪一級根根徑影響最大,平均提升了5.5 mm,CM配施保水劑對黃芪二級根影響最大,平均增加1.8 mm。整體上單施保水劑和保水劑配施CM可同時增加黃芪的一級、二級根根徑。通過對比黃芪一級根根長與一級根徑,可以看出,每個處理下根長與根徑呈現負相關關系,根長越長時,根徑越細,反之,根長較短時,根徑也更粗壯,在二級根長與二級根徑中也呈現出類似規律。黃芪地徑主要分布在4~6 mm,各處理之間差異較小,但無添加物處理總體地徑低于其他處理,CK、CM、GM在配施保水劑后表現出增粗的趨勢。黃芪的二級根數量主要分布在3~6個,各處理之間與無添加物處理無顯著差異,除無添加物處理外,整體上各處理添加保水劑后會降低二級根的根數,而無添加物處理在添加保水劑后,二級根數量增加較多。
2.2 保水劑協同外源添加物對黃芪種植土養分的影響
如表2所示,保水劑協同不同外源添加物對黃芪土壤養分的影響各異。保水劑協同不同外源添加物對黃芪土壤有機碳、全氮和堿解氮含量的影響具有一致性,即保水劑協同牛糞、雞糞和綠肥添加后均可增加土壤有機碳、全氮和堿解氮的含量,而保水劑協同微生物菌劑添加后則反之。其中單施保水劑、保水劑協同雞糞添加處理對土壤有機碳和全氮含量的促進作用最明顯,較未添加處理分別提高了2.49、2.26 g/kg和200.40、202.70 mg/kg;而菌劑處理下,配施保水劑后土壤有機碳和全氮含量分別降低了0.15 g/kg和9.30 mg/kg??梢?,保水劑協同有機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與氮含量,而不利于微生物菌劑處理增加土壤有機質與氮含量。保水劑協同牛糞和雞糞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保水劑協同綠肥與微生物菌劑提升了土壤全磷含量;相反,保水劑協同牛糞、雞糞綠肥與微生物菌劑均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將不同處理下黃芪種植土養分進行分級,結果如表3所示,可知項目區排土場土壤養分總體含量貧瘠,除速效磷外,有機碳、全磷、全氮、堿解氮均處于較低水平。
對黃芪種植土養分進行相關性分析(表4),發現土壤有機碳與土壤堿解氮、速效磷、土壤全氮具有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土壤全氮與堿解氮、速效磷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土壤速效磷與堿解氮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
2.3 綜合評價
2.3.1 植物生長的綜合評價。
采用隸屬函數法對植物的各項生長指標進行計算求值,結合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不同施肥處理下植物生長特征的隸屬函數的加權平均值,進而對不同施肥模式下植物生長特征進行綜合評價。如表5所示,不同處理下生長特征的綜合排名依次為GM+Ab>MI>MI+Ab>CD>CM+Ab>CK>CM>Ab>GM>CD+Ab,表明不同處理下綠肥配施保水劑對植物生長特征的促進作用最強,單施菌劑次之。
2.3.2 土壤養分的綜合評價。
采用隸屬函數法對黃芪土壤養分含量指標進行計算求值,結合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養分指標的隸屬函數的加權平均值,進而對不同處理下黃芪土壤養分特征進行綜合評價。如表6所示,不同處理下黃芪土壤養分特征綜合排名依次為GM>MI+Ab>CD>CM+Ab>Ab>MI>CD+Ab>GM+Ab>CM>CK??梢?,相較于無添加物處理,不同處理均對土壤養分具有促進作用,其中單施綠肥對土壤養分的綜合提升效果最佳,菌劑配施保水劑次之。
2.4 保水劑配施下植物生長與養分指標RDA分析
由圖4可知,不添加保水劑時,RDA1和RDA2分別解釋了變量的22.80%和6.65%,總解釋變量為29.45%,說明土壤養分特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芪的生長。其中大部分生長指標與土壤全氮、堿解氮、有機碳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堿解氮與大部分生長指標的相關性大于全氮和有機碳;而株高、二級根徑與土壤全磷、速效磷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全磷與株高等指標的負相關關系大于速效磷。
保水劑協同處理下,RDA1和RDA2分別解釋了變量的21.53%和6.99%,總解釋變量為28.52%,說明添加保水劑后,土壤養分特征依然一定程度影響黃芪的生長,其中大部分指標與土壤全氮、堿解氮、有機碳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與全磷呈負相關關系,全氮與株高的相關性大于有機碳與株高,堿解氮與地徑的相關性大于有機碳與地徑,株高、芽數等生長指標與全磷之間呈負相關關系,而株高與速效磷之間相關性較低。
3 討論
該研究通過對比株高、根徑、生物量等黃芪生長指標,可以看出,配施保水劑后不同施肥處理對黃芪的生長各有差異。在配施保水劑后,除菌劑外,各處理均對黃芪株高生長具有更好的促進作用。黃芪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配施保水劑后表現了更好的生物量積累,黃偉等[16]研究表明,施用保水劑后馬鈴薯產量顯著增加,與該研究結果較一致。而GM和MI處理下,配施保水劑后生物量呈現降低趨勢,表明GM與MI協同保水劑會對植物生物量積累呈現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系生長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能力與對不良生境的抗性,對于以根為收獲物的經濟植物,根系生長狀況直接決定經濟效益[15]。研究表明,單施保水劑可以同時增加黃芪的根長和根徑,曹昀等[17]通過在2種水分條件下(足量供水和限制供水)對狗牙根施加保水劑,發現添加保水劑可以明顯增加根系長度,與該研究結果一致。然而,保水劑配施不同外源添加物對植物根系的影響各異。CD、CM配施保水劑處理后降低了一級根根長,GM、MI配施保水劑處理后增加了一級根根長,根徑則表現出相反的規律;二級根的根長與根徑也呈現類似規律,表明黃芪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根長生長與根徑生長相互制衡。
與無添加物處理相比,各處理均能不同程度增加黃芪地徑,配施保水劑后,單施保水劑、CM、GM配施保水劑要優于未添加保水劑處理,CD、MI處理下配施保水劑后黃芪地徑小于未添加保水劑的處理。對于二級根數,除單施保水劑外,CD、CM、GM、MI配施保水劑后,黃芪二級根數量均有所減少。CM、GM處理添加保水劑后,更容易使黃芪減少自身二級根數的增加,而集中促進其根徑的橫向發育。田圣志等[18]提出,商品藥材多以長和粗者為佳,但通過對比不同產地的黃芪,發現黃芪側根中毛蕊異黃酮和芒柄花素含量高于主根。植物的生長受環境、氣候、土壤以及產地品種等影響因素較多,如何更充分有效利用黃芪藥用資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從經濟角度出發,黃芪作為商品藥材,CM、GM配施保水劑后,有利于提高黃芪品相,達到更高經濟價值;而從藥性角度出發,單施保水劑更有利于側根的生長,在種植黃芪時,可根據種植需求,調整施肥方式。通過綜合評價法對黃芪生長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可以看出綠肥配施保水劑處理,在各處理下綜合表現最佳。
采礦活動改變了礦區的土壤環境,損毀了土壤有機碳物理保護層,造成土壤中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中,進而影響了土壤 C、N 循環,導致礦區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相應的人工干預下,不同施肥模式對黃芪土壤養分指標的影響各有差異。土壤有機碳、全氮、速效磷、堿解氮等養分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指標[19-22],整體上,各處理配施保水劑后,土壤有機碳、全氮、速效磷、堿解氮含量明顯較未添加保水劑含量高,說明保水劑對土壤貯存有機碳、全氮、速效磷、堿解氮有促進作用。但菌劑配施保水劑后,土壤中有機碳降低了0.15 g/kg,全氮降低了9.30 mg/kg,速效磷降低了0.10 mg/kg,堿解氮降低了3.00 mg/kg。表明相比較其他處理,保水劑協同菌劑處理更易促進土壤中養分的消耗。土壤養分是植物生長的關鍵因素,尤其是速效養分[23],當養分稀缺時,不利于植物生長。從不同處理下項目區養分分級結果來看,需要繼續對該地區進行土壤修復,提高土壤肥力。通過綜合評價法對黃芪土壤養分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可以看出單施綠肥處理,在各處理中對增加土壤養分表現最佳,配施保水劑的各處理中,菌劑配施保水劑對土壤養分指標的貢獻最優。然而,該研究中大部分處理后的土壤養分含量仍較低,肥力等級較低,主要由于土壤基底肥力瘠薄,外源物添加量有限,建議在實際生產中加大外源添加物的用量,從而更好地改良黃土區礦區廢棄地的土壤肥力質量。
4 結論
在黃土區礦區排土場復墾地,不同施肥方式協同保水劑處理后,整體上可不同程度促進黃芪的生長與土壤養分的提升。其中保水劑協同牛糞和雞糞施用時,均更有益于黃芪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菌劑配施保水劑后,對比單獨施用菌劑,表現出對黃芪部分生長指標稍有抑制作用,但整體上相較于無添加物處理仍有很多的積極影響。保水劑協同雞糞和綠肥后可增大黃芪的二級根的根徑。有機肥在保水劑協同施用時更易增加土壤有機質與氮含量,而微生物菌劑在保水劑協同施用后,不利于土壤有機質與氮含量增加。保水劑配施牛糞和雞糞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保水劑協同綠肥與微生物菌劑可提升土壤全磷含量,其對速效磷的影響與全磷相反。綜合評價得出菌劑配施保水劑對黃芪生長與土壤養分改善均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改良后土壤肥力水平仍較低,建?議在實際生產中還應加大外源添加物的用量,從而更好地改良內蒙古礦區廢棄地的土壤肥力質量。研究結果對研究區施肥方式的選擇與保水劑的應用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寧岳偉,劉勇,張紅,等.煤礦礦區復墾植被類型對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和酶活的影響[J].環境科學,2022,43(9):4647-4654.
[2] 胡振琪,魏忠義.煤礦區采動與復墾土壤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能源環境保護,2003,17(3):3-7,10.
[3] 楊旎,宗良綱,嚴佳,等.改良劑與生物有機肥配施方式對強酸性高硒茶園土壤硒有效性的影響[J].土壤,2014,46(6):1069-1075.
[4] 劉芳,韓丹,趙銘欽,等.微生物菌劑配施腐殖酸鉀對植煙土壤改良及烤煙經濟效益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17,29(7):1064-1069.
[5] 宋雙雙,孫保平,張建鋒,等.保水劑與微生物菌劑對土壤水分、養分的影響[J].干旱區研究,2018,35(4):761-769.
[6] 白美,侯連濤,寧堂原,等.化學節水制劑對不同灌溉條件下冬小麥水分關系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7,21(2):137-141.
[7] 辛小桂,黃占斌.不同化學節水材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5(6):29-33.
[8] 付志芳,馬履一,秦向華.吸水劑的研發及在農林業中的應用進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68-271,273.
[9] 馬煥成,羅質斌,陳義群,等.保水劑對土壤養分的保蓄作用[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4,21(4):404-407.
[10] 吉林.保水劑對干旱礦區土壤改良的試驗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4:2.
[11] 宋雙雙,孫保平,張建鋒.保水劑和微生物菌肥對半干旱區造林和土壤改良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8,32(3):334-339.
[12] 陳藝超,孫保平,張建鋒,等.保水劑用量對礦區紫花苜蓿生長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8,16(4):124-131.
[13] 任玉珍.黃芪前景分析及現代化種植關鍵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11):35,37.
[14] 劉德旺,谷彩梅,楊慶珍,等.內蒙古地區道地藥材蒙古黃芪資源調查及產地適宜性[J].應用生態學報,2016,27(3):838-844.
[15] 張文輝,劉祥君,劉國彬,等.川西北泡沙參種群根系生長動態及其與環境因素關系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1):39-43.
[16] 黃偉,張俊花,朱貴鵬,等.保水劑不同施用方式對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5,34(1):1-8.
[17] 曹昀,許令明,王佳藝,等.保水劑對狗牙根匍匐莖萌發、幼苗形態特征及抗旱性的影響[J].草業科學,2019,36(1):142-151.
[18] 田圣志,楊玉濤,張振凌,等.黃芪藥材主、側根中黃酮類成分含量比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9):92-94.
[19] 王麗麗,甄慶,王穎,等.晉陜蒙礦區排土場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養分效應研究[J].土壤學報,2018,55(6):1525-1533.
[20] 閆麗娟,王海燕,李廣,等.黃土丘陵區4種典型植被對土壤養分及酶活性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9,33(5):190-196,204.
[21] 賈振宇,張俊華,丁圣彥,等.基于GIS和地統計學的黃泛區土壤磷空間變異:以周口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16,27(4):1211-1220.
[22] 朱梓弘,朱同彬,楊霖,等.中國土壤堿解氮含量與影響因子的空間關系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9,28(11):2199-2207.
[23] 謝開云,何峰,李向林,等.我國紫花苜蓿主產田土壤養分和植物養分調查分析[J].草業學報,2016,25(3):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