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鵬,晏夢云,魏鵬飛,李 鑫,馬永剛
(1.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天津 300280;2.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陜西西安 710032;3.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4.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蘭州 730070)
我國近幾年已經成為石油專用管的第一大生產國,但中高端石油管產量占比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專業化智能化生產設備技術依賴進口;②生產過程控制及檢測技術依賴進口;③高等級鋼材及特殊扣石油管方面技術薄弱。因此,需要提高我國石油專用管的等級質量,向中國智能制造邁進。
目前,石油專用管加工線技術提升或建造時,配套設備要求自動化、智能化,精度、檢測技術、工藝復雜性、控制技術等均要求很高。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結合國外加工線設備特點,設計開發的將石油專用管測長、稱重、噴標、涂色環等4 項工藝加工過程集成到一套設備上完成,控制采用集成化程序控制,根據工序工位特點多工位同時進行,大幅縮短石油管在線生產時間,提高石油管加工質量。
系統設計方案有測長、稱重、噴標、涂色環等4 個主體工位,輔助工位有步進梁、上料和下料工位。石油管經步進梁取料橫向進入測長→稱重→噴標→涂色環→進入輸出輥道,鋼管輸出(圖1)。計算機程序控制鋼管進料、測長、稱重等所有工序,主控軟件實時錄入各個工位的測量數據及鋼管狀態信息,經過程序控制,將生產線設計要求的測量信息,如鋼管等級標準、規格型號、接箍扣型、管長、管重等噴印在鋼管上。生產過程控制對生產情況進行詳細管理,統計、查詢、判別、實時跟蹤石油管型號、規格及參數,可進行數據管理,報表打印等工作,還可進行人工預設定及項目參數的修改,并具有電氣、氣壓、油壓、故障、誤操作等實時診斷和報警。
圖1 設備工序工位布置
石油管外徑:Φ48~180 mm,Φ114~340 mm,Φ219~508 mm(系列化);長6~15 m,工序周期15~90 s(根據生產線規格要求設計調整,圖2);外徑公差:±1%;彎曲度:≤1.5 mm/m(管端≤3 mm/m);橢圓度:≤0.8%。
圖2 設備各工位工作周期(以Φ180 mm 為例)
石油管稱重、測長、噴標、涂色環設備主要由稱重裝置、測長裝置、噴標裝置、涂色環裝置、步進式移管機、輔助裝置及電氣測控裝置等部分組成。
(1)鋼管稱重工位由底座、電子秤(稱重傳感器)、整體稱重梁、鋼管V 形架組成。當鋼管移送到稱重工位時,傳感器檢測到工位有未測量鋼管,鋼管延時穩定靜止,確認后啟動測量程序,稱重傳感器將測量數據經濾波、轉換、數字處理,將鋼管測量的實際重量記錄在計算機內,同時顯示在儀表上。鋼管測量的重量值在生產線控系統內永久保存,隨時可查詢、核對、打印。稱重測量完成后,由步進式移管機再工作一個循環將鋼管從稱重系統移到下一個工位,從而完成稱重循環(圖3)。
圖3 稱重工位結構原理
稱重范圍按石油管生產線規格標準確定;稱重精度≥1/3000,符合中國國家商業三級秤標準;根據測長、稱重結果對重量不合格鋼管作出判斷并報警。
(2)測長工位由V 形臺架、測長油缸(氣缸)、20對光電傳感器和計數模塊等部分組成(圖4)。當鋼管移送到測長工位時,傳感器檢測到工位有未測量鋼管,確認后啟動測量程序,測長油缸推動鋼管向前移動,通過測長位移傳感器和光電開關來測量長度,計算機接收到測量完成信號后,根據記錄的位移傳感器和光電開關位移值計算出鋼管長度。當計算機模塊故障或計算值超過實際允許值時系統報警,并重新測量核對,如報警不能排除,則稱重工位工作完成后,系統自動退出。若該工位沒有管子,直接認為該工位工序完成。
圖4 測長工位結構原理
石油管測長范圍為4500~15000 mm,測長精度為0~+2.0 mm。
(3)噴標工位由噴印支撐架及氣動標記噴印機等組成,包括噴標桁架、橫移機構、噴頭升降機構、防碰撞機構、噴頭及其控制器、氣路系統和控制系統(圖5)。
圖5 噴標工位結構原理
噴標桁架是整個噴標系統設備安裝支架,由立柱及橫梁組成。橫移機構安裝升降機及噴標頭,可在整個橫梁前后極限位置內自由移動,橫梁下方安裝齒輪齒條,為橫移機構提供移動動力及導向,通過控制系統及伺服電機完成。在噴標工位,鋼管噴標基點位置同鋼管一端的距離是設定好的,每次當鋼管進入噴標工位時,第一步是管端對齊到位,然后將噴標頭移動到設定好的基點位置準備噴標,噴標數據是前兩個工位測量的鋼管重量及長度,其他參數是本批鋼管的等級標準、規格型號、接箍扣型等。
噴標頭升降由氣路系統、電磁閥、氣缸、直線滾珠導軌、傳感器等組成。當橫移機構移動到基點位置后,噴標頭在鋼管噴涂的起點定位、噴涂距離、位置方向判斷等精確調整靠升降機構所有部件協調動作來完成。
防撞機構的作用是保護噴標頭,噴標頭是整個噴標工位的核心部件,也是最容易受外力機械損壞的部件,所有的橫移、前申、旋轉方向等動作都需要判斷。
噴標頭和控制器是噴標工位的核心部件,控制器操作噴標頭所有動作,并控制協調涂料系統、氣路系統、清洗系統完成噴標(圖6)。
圖6 噴標設備結構組成
當鋼管移送到噴標工位時,傳感器檢測到工位有未噴標鋼管,確認后啟動噴標程序,油缸推動鋼管向前移動端頭定位,工控機將前面幾個工位測量的數據傳輸給PLC。噴標內容包括鋼管重量及長度等其他信息。檢測到噴標工位有管子后,噴標頭移動到位,PLC 驅動小車,在運動過程中進行噴標操作。
(4)涂色環工位。石油管噴標完成后,待涂料表干后,電動旋轉滾輪帶動鋼管作低速旋轉,由油漆涂色環裝置涂色環,完成后出料,進入下一循環。涂色環采用粘附的方法,外側由2 個支撐滾輪,中間3 個涂色環滾輪與鋼管表面始終保持0.1~0.4 mm 的間隙,并附加烘干機,以強化油漆的干燥。色帶寬度25 mm;色環間距25 mm;色環道數3 道;色帶在重合處誤差不超過1 mm。
(5)出料工位。涂色環完成后移管機將管子移到出料工位,中央控制室綜合判斷本根鋼管是否已經按要求完成所有工位工序,并判正確性,等待進入生產線下一生產環節。
(6)步進式移管裝置由電機、減速器、傳動軸及步進梁式傳送臺、控制驅動等部分組成,實現鋼管的上料、移位及下料等功能。5 工位步進機構由電機通過減速器、傳動軸帶動步進梁傳送臺正向旋轉,通過偏心布置的支撐梁將鋼管水平移動一定的距離,步進距離根據生產線石油管規格調整。
(7)控制系統實現稱重、測長、噴標、涂色環及平移等各種功能的協調。將工件的跟蹤、產品是否合格的判斷、各種工位信息的傳輸、數據的顯示采集及管理、PLC、工控機等工作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層次分明的系統。控制方式既有手動,又有自動,可根據生產現場的需要進行選擇,還可方便地從手動切換到自動或從自動切換到手動。
(8)輔助系統有上料工位、出料工位、氣動系統、液壓系統、潤滑系統、電氣系統等。
系統設計方案配置采用集散型控制結構,將稱重、測長、噴標、傳動機構、光電開關、位置傳感器、稱重傳感器、控制器、數據處理等控制功能全部集成在計算機上,實現了操作、管理、信號采集、故障診斷等多種功能的綜合自動化。其典型特征是分散集中化、智能網絡化,是一種分散集中式智能控制系統。其基本特點如下:
(1)生產線所有設備集中控制,每個工藝模塊設備單獨程序控制,通過PLC 程序化自動控制,進料是開始,出料是結束,而上位機可實現大范圍的協調等高級控制功能。
(2)信息處理、決策控制等工作分散與生產控制的各個環節,在層次上出現的是一種縱向的遞階結構,其功能出現了前端化,局部集中化、全局分散化。對主機的性能要求不高,但系統有較強的穩定性。
(3)為大型生產企業管理數據集成留有連機接口和網絡接口。
在系統主控界面中顯示不同的操作按鈕,包括自動噴號、設置、統計查詢和人員管理、狀態等。點擊不同的按鈕,分別進入自動噴號、打印、參數設置、統計查詢和人員管理等操作。系統能自動生成和保存打印和噴印模板,為工作人員提供了極大便利。
通過人機界面輸入管徑值,噴頭與鋼管的間隔自動保持在最佳值。操作界面上可顯示噴印內容,可在本程序執行期間,人工修改下一程序操作的修正參數。可實現自動程控和人工修改操作的瞬間切換。能將實時測量的長度數據和重量數據噴印到相應的鋼管上,并能進行支數統計和形成各種報表并能打印。
軟件可以自動監視系統各工位的工作狀態,噴標的字符、稱重、測長的結果;自動實現噴標、測長、稱重狀態的故障診斷和報警;統計查詢方式可設定多種方式(編號、類別、日期等)。
數據系統管理、人員管理、密碼管理,保證系統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數據統計結果可以按照柱狀圖、折線圖顯示,也可以按照生產企業要求,打印、存儲為相應的表格(入庫單、尺碼單等)。
石油專用管測長、稱重、噴標、涂色環設備方案是集機、電、液、光、計算機控制集成化系統設計,具有測長稱重精度高、速度快、穩定性好,噴標速度快、字體清晰,自動化程度高、功能齊全等優點。設備運行安全可靠,擴展調整靈活方便,可實現對各種規格石油管、鋼管的測長、稱重、噴標、涂色環的生產線專用設備。設備技術方案應用以來,已先后應用于成都鋼管專用管、山東墨龍專用管、渤海裝備專用管、西姆萊斯專用管、華凌西鋼專用管等加工線配套,也成為太原重工、中冶建城、西安重型等設計院技術配套的優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