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勝和
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杭州 311300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全面邁入小康社會,人們在近年對玉石的需求全面爆發,于是前些年一直以來受到人們喜愛的傳統玉種開發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大,玉礦資源枯竭的紅燈頻亮,這反過來又促使政府采取限制開采的保護性措施。在強勁市場需求和地方發展經濟愿望的推動下,在新的勘探開采技術的加持下,一些新的玉石種類在近年紛紛亮相。但新的玉種投放市場,玉石作為精神與文化消費產品往往首先會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局面,新玉種被廣泛認為“沒文化”。道理也很簡單、理由也很充分:因為一個新玉種,出世時間短,沒什么文化積淀。如果按照通常的觀念,一個新玉種自身的文化創建要靠時間逐漸來積淀,用歲月慢慢來打磨,一時半會難有多少效果。這樣的觀念和說法其實不夠準確和嚴謹,但卻給新玉種的開發造成了很多困惑,影響對新玉種資源價值的合理評估,一定程度上給新玉種的發展造成了障礙;因此,需要走出這種迷思境況才能為新玉種的開發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以2006 年才被發現,得到了2017 年7 月31 日頒布、2018 年2 月1 日起正式實施的《石英質玉分類與定名》(GB/T34098-2017)國家標準所確認的新玉種桂林雞血玉為例[1],對新玉種“沒文化”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對新玉種的開發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并通過拋磚引玉引發更多創新性思考,或有助于突破一些固有傳統觀念的桎梏,使新玉種既能繼承延續傳統玉文化又能通過自身玉文化建設為發揚和豐富玉文化做出貢獻。
中國有著超八千年的玉文化史,這一漫長的發展過程是由不同時期發現的玉種文化接力、涓流匯聚形成的玉文化長河。當中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四大名玉,即新疆和田玉、遼寧岫巖玉、河南獨山玉、湖北綠松石。翡翠從明朝末年開始從緬甸流入中國,首先在宮廷和達官顯貴中流行開來,清朝達到頂峰狀態,而清朝以后逐漸擴散到民間,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而對翡翠的需求迅速擴大。瑪瑙及其小種類如南紅瑪瑙、戰國紅瑪瑙、雨花石等也是傳統玉石中普及面與影響較大的一類。藍田玉也可歸納的玉石范圍,在我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這樣我國的主要傳統玉種基本在7 種左右,種類較集中,文化積淀深厚,民眾基礎廣泛。而新玉種的時間點從什么時候開始算,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大致可以理解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發現、開采、開發的,并且被正式納入國標玉石種類名錄的天然玉石,如京白玉、黃龍玉、臺山玉、金絲玉、雞血玉、賀州玉、通天玉、阿拉善玉、大別山玉、樹化玉等。歷史上曾經開發過,后來因為資源枯竭斷代,而現今又有新的礦點發現和開采的,還是屬于傳統玉種,如南紅瑪瑙等。
新玉種開發的時間一般就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社會上使用面相對較窄,知名度不高。人們受習慣思維定式的影響,即使已經知道其存在,也不一定都會接受和使用。因此,剛開發的玉種先要盡量了解其特性、成因,進行加工、展銷,經過一段時間對新玉種了解較全面清晰后,組織各方相關人員在反復研討的基礎上出臺新玉種地方標準。有了地方標準,也就標志著得到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認可,為新玉種的命名、定級、加工和統一用語口徑提供了基礎性指導依據,將起到很好的規范和加快新玉種開發、宣傳促銷的作用,這一過程中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往往起到組織者、協調者和宣傳者的作用,其作用在新玉種開發初期非常關鍵。我國新玉種的開發在進入21 世紀后的20 來年發展最快,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新的玉種發現與開發,新玉石品種數量已經達到10個以上,超過了經典傳統玉石品種個數。短時間一下冒出這么多新玉種,既讓人感知到當前玉石行業發展新勢頭,同時確有點令人應接不暇。這些新玉種大致有一個共同特點,大都為石英質玉,但在產地、成因、特征上又各有差異:有原生經火山活動形成的,如黃龍玉、雞血玉、臺山玉、賀州玉、通天玉等;有次生經風化形成的,如金絲玉、阿拉善玉等;有沉積作用中經硅化變質形成的,如樹化玉。新玉種的開發為傳統玉種玉礦資源日益減少的玉石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維持行業人氣和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但同時都面臨新玉種玉文化建設的問題。
一個新玉種的開發首先是玉礦石的勘探開采,然后就是其玉文化的開發。而玉文化的開發關系到新玉種能否真正被社會接納認可而實現行穩致遠,還是難以經得起時間檢驗而曇花一現的問題。只有經過歷史長河淘洗而能流傳下去的,最終才會在未來獲得“傳統玉種”稱號的加冕。關于新玉種開發玉文化,本文認為需要從如下兩大途徑來獲得。
第一大途徑,是從傳統玉文化甚至一般性傳統文化中襲得、轉承而來。首先是從廣義的玉文化襲得而來,因為只要新玉種被國家權威機構認證為“玉”,那就是新玉種的一般性玉質特征得到了認證,就被賦予了一般性的玉文化了,如“玉德”文化;其次如果新玉種如與傳統寶玉石中某些品類有某種相似性,就能一定程度上襲得和移植與之相似傳統寶玉石中的一些玉文化,如桂林雞血玉的命名因為其紅色與雞血石接近而襲得了“雞血”二字,并且“雞血石”與“雞血玉”形成了雞血類寶玉石的珠聯璧合;再有就是從傳統文化中轉承、嫁接過來的文化,如傳統文化中對各種顏色的文化解析會移植到玉石色彩上,再如玉石出現的意境畫面往往用傳統繪畫藝術去解讀而使得被解讀玉石被賦予了藝術內涵等。這些襲得、轉承而來的文化是既有的,但為新玉種玉文化開發鋪墊了基礎性文化土壤,新玉種自身特有的玉文化在此基礎上才能不斷生長發育。
第二大途徑,是基于新玉種自身發展出來的新玉文化。剛出世的新玉種還沒多少自身發展的歷史,自身特有的玉文化需要隨玉齡的增長而不斷積累。在對新玉種特性了解的基礎上因材施工,創作具有本玉種風格的作品,進一步發展出能發揮新玉種特性與優勢的玉雕藝術風格,為玉文化發展增添新的內涵。通過參加相關的展銷會、評比會、研討會、拍賣會,源源不斷獲得被市場接受程度、專業藝術創作等方面的反饋信息,在調整改進中不斷提升新玉作品創作水平。
因此,對于新玉種玉文化發展的理解要將以上兩大途徑結合起來看(圖1)。從第一種途徑看,新玉種的誕生看上去像是一個赤條條的新生兒,但已經遺傳了前輩的基因,不是一切從零開始的;從第二種途徑看,新玉種自身特色玉文化的成長和積淀才剛剛開始,還是一張白紙,這可能就是社會上所理解的新玉種“沒文化”的概念,這是以第二種途徑的狀態代替了新玉種玉文化發展全部,而得出新玉種“沒文化”的所謂結論;同樣也不能以第一種途徑而否定新玉種需要建設自身的玉文化,如果新玉種不能對整個玉文化的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就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最終也會消失在玉文化發展的長河中。

圖1 新玉種玉文化發展途徑結構圖Fig.1 Structure of the jade culture development path of new jade
新玉種能從傳統玉文化或傳統文化中襲得、轉承的文化的量和質取決于新玉種特性與傳統玉文化及傳統文化可對接的程度。而自身玉文化成長快慢與新玉種本身包括顏色、硬度、密度、透明度、結構與構造、穩定性、特殊性質等的巖石礦物學特性密切相關。新玉種巖石礦物學特征越明顯、多樣性越豐富、品質層次性越清晰,那自身玉文化建設和積累可拓展的空間就越廣闊,越符合人們的欣賞和體驗習慣則其玉文化的積淀速度就可能越快,這也是判斷一個新玉種發展潛力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會發現大致同一時期開發的新玉種,各玉種自身玉文化發展的幅度和速度是不一樣的,在經過一段歷史時期后會出現顯著的差異。在我國近年出現的新玉種中,桂林雞血玉無論是從對傳統玉文化及傳統文化的襲得、轉承,還是其自身特色玉文化的拓展空間來看,可以說是最為突出的新玉種,或最有發展潛力的玉種之一。
桂林雞血玉正式開采時間是2006 年,地點為廣西桂林龍勝縣三門鎮尉青嶺西北坡雞爪村一帶,成因上是距今10 億年左右古板塊縫合帶深海底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巖沉積經變質的產物。主要礦物為隱晶質、顯微晶質石英,次要礦物主要為赤鐵礦,部分玉石中還有少量的綠泥石、粘土礦、滑石、白云石等。摩氏硬度一般為6.5~7 度,相對密度2.70~2.95,折射率1.54。玉質溫潤細膩,微透明到半透明,拋光性能良好,拋光后呈現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具有良好的雕琢加工特性。由于其硅質礦物硬度大,質硬而堅韌,性質穩定,不易風化,不易磨損,也不怕酸堿侵蝕,不褪色[2]。
目前,桂林雞血玉礦石開采有大地、沙嶺口、上朗、田灣、羅家塘、平野、老虎洞、沙嶺坳、八海山等13 個左右主要礦點,不同礦點的礦料從外觀和一些理化性質上有明顯差異;因此,大致可以按照所產礦口的不同歸為大地料、口子料、上朗料、田灣料、羅家塘料、平野料、老虎洞料、坳上料、八海山料等。按照礦料的顏色系、種水、質地等特性又分為乾坤料、貴妃料、帝皇料、狀元紅料、畫面料這五種基本礦料(圖2),這五種基本礦料類型出產點不限礦口,但每個礦口相對來說偏重于其中一二種基本礦料。例如,大地料以黑地紅為特色,口子料以紅、黑、白或黃三色組合為特色,以乾坤料居多;上朗料以種水較好、色彩豐富艷麗為特色,是貴妃料的主產礦口;田灣料以偏黃色為特色,是帝皇料的集中產出礦口;羅家塘料以斑點紅、硬度高為特色,主要為乾坤料;老虎洞料則以多色混合且多呈虎豹斑紋為特色,乾坤料、畫面料占主體;平野料以品質佳的狀元紅料著稱。此外,在引人矚目的顏色上,桂林雞血玉以紅色為主色,同時具有紅、黃、黑、綠、白五種基本顏色,每一種基本顏色又按深淺、色調分成顏色系列,如紅色可分為桃紅、鮮紅、橙紅、褐紅、棗紅、棕紅等成色(圖3)。桂林雞血玉玉料在顏色搭配上,有單色、雙色、三色、四色、五色甚至五色以上的多彩等組合方式(圖4),而同一種顏色組合方式又存在搭配顏色在玉料中分布面積比例的變化出現的不同款式,再加上花紋、透明度上等因素變化的疊加影響,使得桂林雞血玉的花色品種非常多,達到數以百計的程度。

圖2 桂林雞血玉按礦料特點劃分的五種基本礦料(筆者攝自桂林紅萬年雞血玉藝術館)Fig.2 Five basic mineral materials classified by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for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圖3 桂林雞血玉的五種基色各自形成相應的顏色譜系(以紅色為例)Fig.3 The five primary colors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form corresponding color spectra (using red color as an example)

圖4 桂林雞血玉不同種數的顏色組合形式系列圖(筆者攝自桂林紅萬年雞血玉藝術館)Fig.4 Series of Color Combination Form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桂林雞血玉硬度較高、結構細膩、裂紋較少、玉質穩定、俏色性能好、綠色健康等特征賦予其優良的加工性能。桂林雞血玉可加工出的成品種類幾乎覆蓋寶玉石的所有品種,將有利于桂林雞血玉拓寬使用范圍和使用人群,這一優勢將大大增加桂林雞血玉自身文化的發展寬度和廣度。這些都有利于桂林雞血玉的推廣使用而利于新玉種文化的傳播。
紅色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民眾基礎,自然地產生了對紅玉的追求,歷史上雖然有雞血石、南紅瑪瑙等紅色石種,但遺憾的是缺乏一種真正的紅玉,而桂林雞血玉的橫空出世彌補了這一重大缺陷[3-4]。于是人們很自然地將既有紅色文化移植、嫁接到桂林雞血玉上,使桂林雞血玉迅速成為玉石新貴。這種移植來的文化并不是由桂林雞血玉自身創造和積淀的,但桂林雞血玉是一個新的承載體,同時為相關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雞血玉顏色豐富多彩、花紋靈動多變、畫面意蘊生動使其能多維度、多接口與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對接,因此可襲得、轉承過來的傳統文化含量就大,從而使桂林雞血玉一出世就有了較高的文化起點。如桂林雞血玉顏色組合種類多,對比鮮明的雙色組合與中國古典哲學的陰陽觀相契合(圖5),而其五種基本顏色又與五行思想相吻合(圖6),再如在藝術上銜接中國山水文化、在求吉上合流于祈福文化、在道義上呼應以“劉關張”為符號的忠義文化等(圖7)。

圖5 桂林雞血玉不同雙色組合體現出中國傳統陰陽理論內涵示意圖(筆者改繪)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yin-yang theory reflected by different dual color combinations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圖6 桂林雞血玉五基色與陰陽五行對應示意圖(筆者改繪)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five primary colors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and the five elements of yin and yang

圖7 桂林雞血玉意境畫面與中國傳統文化多維度對接示意(注:a、b轉自桂林雞血玉協會,c為筆者拍攝)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甚至桂林雞血玉中的不同花色類型與中國瓷器種類體現出一定的對應關系,像上朗礦口綠料可對應于青瓷和青花瓷,大地礦口黑料可對應于黑瓷,上朗礦口、沙嶺口白料可對應于白瓷,上朗礦口多色料可對應于彩瓷,而老虎洞礦口多彩料可對應于高溫釉瓷等(圖8),令人稱奇。由于桂林雞血玉的“血”和人體的“血”都是鐵離子致色,因此桂林雞血玉的“血”又讓人聯想到“鐵血精神”,從實際藝術創作實踐來看,桂林雞血玉確實很適合表現紅色文化題材,已經有不少好作品問世(圖9)。

圖8 桂林雞血玉主要品種系列與中國瓷器系列形成的巧妙對應比較圖(桂林雞血玉照片為筆者拍攝及來自桂林雞血玉協會,瓷器照片來自百度圖片)Fig.8 Comparison of the clever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main variety series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and the Chinese porcelain series

圖9 桂林雞血玉紅色主題作品(《復興之路—浴火》雕畫,蔣昌松)(筆者攝自桂林紅萬年雞血玉藝術館)Fig.9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red theme works("The road to revival - Bathing in fire "by Jiang Changshong)
而在桂林雞血玉對傳統寶玉石文化轉承上,首先是對一般性玉文化的自然襲得,然后是其他傳統寶玉石雕刻技藝在桂林雞血玉的應用,這些傳統寶玉石雕刻技藝與玉質優異而有特色的桂林雞血玉結合往往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使桂林雞血玉雕刻作品在全國各類玉雕大賽中屢獲佳績[5-6]。
目前我國集中出現的新玉種中能夠這樣大范圍地襲得、轉承中國傳統玉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桂林雞血玉是很突出的。因此,桂林雞血玉的出現不僅填補了中國沒有紅玉的空缺,而且也是非常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新玉種,可以說“桂林雞血玉真的很中國”。文化學者姜革文(2013)認為“由此開啟中華民族玉石文化的一扇新門”[7]。
桂林雞血玉的開發還只有短短十多年時間,桂林雞血玉的礦物學特征所體現出的個性突出、花色多樣特性為自身玉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本底基礎,也為各路寶玉石雕刻師打開了一扇寬度很大的藝術創作之門,他們可從桂林雞血玉多樣化的特性中找到自己的切入點,采用浮雕、圓雕、鏤空雕、影雕、鑲嵌、篆刻、雕繪等各種技法,創作出不同風格的雕刻藝術佳作。一些原來從事壽山石、翡翠、獨山玉、和田玉以致瓷雕等的雕刻藝術家遇到桂林雞血玉后,在桂林雞血玉獨有的特性激發下煥發出新的藝術創作激情和靈感,如蔣昌松、牟榮等擅長于利用雞血玉的天然紋理和色彩進行巧色雕畫創作,林學威、秦志國、梅向前、何木鏗、林粦忠、陳紹德、陳時云等則利用雞血玉堅韌細膩的特點進行鏤空雕,林漢濤、李潤巖、王夢石、楊其鵬等利用現代電刻工具進行篆刻等等,他們的作品也頻頻獲得天工獎、百花獎、玉龍獎及陸子岡杯等重量級玉雕大賽的金獎、銀獎。桂林雞血玉雕刻正在傳承、融合和創新中開始形成屬于自己風格的藝術流派,如林漢濤自創了運用電動磨鉆在高硬度石材上篆刻的新方法,再如蔣昌松首創了“桂林雞血玉意境雕刻”法,同樣李長康依照桂林雞血玉的特點創立了“雞血玉油畫硬雕”法等(表1)。

表1 桂林雞血玉成品分類表(照片為筆者拍攝及轉自桂林雞血玉協會)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Guilin chicken blood jade products
桂林雞血玉的可加工性能優異,可出大塊度料,加之是一種有益健康的玉種,沒有什么應用顧忌,能加工出的成品種類幾乎覆蓋了寶玉石成品的所有品種。除了通常的玉雕、印章、手鐲、手串、項鏈、戒面、吊墜、耳墜、胸針、頭飾等及與有信仰、求吉有關的玉佛像、玉佛珠、玉香爐、玉香插、玉貔貅、玉如意、玉劍、玉鎖等成品外,桂林雞血玉因為自身色彩、花紋、圖案豐富又被加工成了玉器中少有的天然畫玉屏、玉板、玉墩、玉璧、玉鼎等重器,并且還在向文房用品中的硯池、筆桿、鎮紙、筆架等,向生活用品的玉茶盤、玉壺、玉梳、玉煙斗、玉按摩器、玉碗、玉杯、玉扣、玉瓶、玉飾墻等發展(表1)。
桂林雞血玉的天生麗質以及其所包含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隱喻,使得以黑底紅乾坤料所切割打磨成的原石與印章,經過精美的包裝在2012 年的第九屆及2019 年第十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作為“國禮”贈予東盟各國領導人。桂林雞血玉也推動了當地民間收藏與展銷的發展,在桂林相繼出現了桂林雞血玉博物館(2012)、桂林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2014)、桂林龍勝雞血玉博物館(2018)、桂林大美雞血玉博物館(2019)、桂林千年紅雞血玉博物館(2020)等主題博物館。2017 年12 月有關方面還簽訂了在桂林理工大學舉辦創建桂林雞血玉課程與教學培訓框架協議。這些與桂林雞血玉相關的文化現象正在為桂林雞血玉自身玉文化建設不斷地積淀。
桂林雞血玉自身玉文化的積淀離不開規范化,《廣西壯族自治區雞血玉地方標準》(DB45/T1076-2014)[8]和將“雞血玉”納入其中的《石英質玉分類與定名》(GB/T34098-2017)[1]國標相繼實施,使桂林雞血玉自身玉文化的建設走上了規范化的道路,加速其玉文化建設進度。
桂林雞血玉作為一種玉齡還很短的新玉種,其自身文化建設才剛剛開始,任重而道遠。需要玉文化研究者、玉雕藝術工作者、地質工作者、玉文學創作者、民俗文化研究者、藝術評論家、雞血玉愛好者及社會人士等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使桂林雞血玉吸收不同渠道的文化養分促進其玉文化不斷成長。基于對桂林雞血玉特性和新玉種玉文化發展途徑的分析,本文就桂林雞血玉玉文化建設提出如下設想:
(1)玉品分檔,雙輪發展。根據桂林雞血玉原料的品質高低差異明顯的特點,產品的開發需走玉藝術品與玉生活品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桂林雞血玉中高端優質礦料主要用于高檔藝術品和高端首飾品開發,最大限度發揮優質礦料的價值;桂林雞血玉中低端礦料基本用于普通生活品開發,達到物盡其用。在滿足市場上對不同檔次的桂林雞血玉成品的需求同時,盡量達到桂林雞血玉開發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
(2)結合文藝,創新發展。利用桂林雞血玉色彩、花紋、畫面等的多樣性,從多角度與書畫、影視、曲藝、文學等結合,通過對接、融匯而產生新的藝術突破與創新,如桂林狀元紅雞血玉藝術館用黑底紅桂林雞血玉創作的全套53枚《心經》篆印作品令人震撼,用桂林雞血玉貴妃料雕刻的《八仙過海》作品以玉質和花紋的靈動襯托神話的虛幻意象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等。要利用桂林雞血玉多樣化的色彩組合和畫面意境來表達和滿足人們不同的觀念和審美需求,激發文學創造靈感。
(3)創康養玉,特色發展。玉石的主要功能是賞玩,欣賞其美,把玩其妙;同時在賞玩之中獲得身心愉悅、陶冶性情,增益于心身健康。由于桂林雞血玉的“血”與人體血液的“血”成分一致而可被人體接受,是一種綠色健康的玉種。另外利用桂林雞血玉硬度高、細膩的特點,制作具有按摩保健功能的健身球、按摩棒、玉梳、玉把壺、玉棋等保健制品,為滿足人們休閑養生提供高端玉保健制品。桂林雞血玉要充分利用其在休閑養生上的優點,創建康養玉品牌。
(4)文旅融合,借勢發展。利用桂林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及年超億人次游客規模的既有條件,推廣桂林雞血玉及相關文化。融入桂林山水、桂林地方文化題材,創作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雞血玉旅游商品。桂林雞血玉推廣初期需要借勢桂林旅游的影響力,到了雞血玉有了一定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后,又能反過來對桂林旅游起到充實和支撐作用。
(5)人才為基,長遠發展。人是文化的核心載體,既是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文化的創造者。桂林雞血玉是一種新玉,其雕刻首先是要利用傳統既有的玉雕技藝,同時又要結合雞血玉自身的特點進行具有桂林雞血玉特點的藝術創新。玉文化建設是一個分階段、較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有專業人才方能長久支撐。人才建設首先要引入相關人才,主要是從其他領域轉型過來或外地遷移過來的雕刻藝術人員,這批人員就是最先了解和把握桂林雞血玉特性的人,這批人員與桂林雞血玉的結合已創作出了一批佳作;其次要培養本地玉雕人才,利用先期引入的玉雕藝術人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招攬有志于桂林雞血玉雕刻的人員,通過藝術大師、名師指導培養更多的桂林雞血玉專業雕刻藝術人才,與桂林理工大學開展校地合作培養專業人才,與桂林雞血玉可持續長久開發、高品質開發、高效益開發相配套。
玉石作為礦料來說是實物,但其價值又主要體現為一種文化消費品,需要有文化內涵作支撐。作為實物的桂林雞血玉所獨有的以紅色為主的多彩玉等特征,又為其自身新的玉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上文所分析的幾個方面就可看出桂林雞血玉與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緊密關聯的,由此很自然地能襲得、轉承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桂林雞血玉長達十億年的形成史使其厚積而薄發,并與中國文化一見如故,與中華復興時代不期而遇,使我們對桂林雞血玉有了更多的文化寄托和情感投射,這些都將為桂林雞血玉的玉文化發展提供各種養分,因此有理由、有信心對桂林雞血玉的玉文化發展寄予厚望。
致謝桂林雞血玉協會、桂林紅萬年藝術館在資料提供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