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群眾文化系統的美術創作與輔導面臨專業人才匱乏、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可通過加強與高校及藝術機構合作以培養人才、創新經費籌集渠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輔導方式等創新措施,提升美術創作與輔導水平。本文闡述了群眾文化的內涵與特征,分析了美術創作與輔導的定義及存在問題,并提出加強組織協調功能、創新輔導理念與方法、注重服務群眾需求等策略。
0 引言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群眾文化美術創作作為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群眾的創新創作,能夠讓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然而,當前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工作面臨一系列問題,比如專業人才匱乏和工作經費不足。對此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從而提升群眾文化系統美術創作與輔導水平,推動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工作的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
1 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的理論基礎
1.1 群眾文化的特征
群眾文化首先具有群眾性。其參與人群廣泛,涵蓋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人們。無論是城市的上班族,還是農村的農民;無論是年輕的學生,還是年邁的老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普通勞動者,都可以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而且,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不確定因素。活動會因時間、地點、內容等因素而發生變化。比如在農村,農忙時節和農閑時節的文化活動安排就會有所不同。農忙時,可能會選擇一些參與門檻低、靈活的美術創作活動,如速寫比賽等,讓農民在勞作之余能夠快速參與活動。而農閑時,則往往組織更大型、耗時較長的美術創作活動,如油畫創作工作坊等。此外,天氣因素也會影響活動安排。在晴朗的天氣里,可以在戶外舉辦寫生活動;而在雨天,則可以在室內進行美術講座和作品賞析活動。群眾文化又具有廣泛性,廣泛性體現在其覆蓋的文化內容廣闊。從省級的文化館到市區、縣城的文化館,再到鄉鎮地區的文化廣播站,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網絡。這些機構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美術創作和輔導資源。
1.2 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的定義
群眾文化美術輔導是專業美術機構和人員對群眾在美術創作時進行技巧運用、內容和形式選擇等方面的輔導。專業機構和人員能夠開發群眾的創作思維,激發靈感,滿足心理需求,從而推動地區文化的持續進展。比如,專業美術老師在社區舉辦的美術培訓班中,為居民講解繪畫技巧,如色彩搭配、構圖方法等,幫助他們提高繪畫水平。同時,專業人員還可以通過點評作品,給予群眾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在創作中不斷進步。
2 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短缺的困境
專業人才不足對創作輔導工作的制約十分明顯。一方面,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的指導,群眾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容易陷入誤區,難以提升創作水平。例如,在色彩運用、構圖設計等方面,群眾可能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而出現不合理的搭配,導致作品的表現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專業人才的短缺也使得輔導工作難以深入開展。在一些地區,文化館等機構由于沒有足夠的專業美術人員,無法為群眾提供系統、全面的輔導服務。比如,無法組織高質量的美術培訓課程、創作工作坊等活動,限制了群眾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
2.2 經費不足的局限
經費不足對活動開展的限制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缺乏經費會影響美術創作活動的規模和質量。沒有足夠的資金,就難以舉辦大型的美術展覽、創作比賽等活動,無法為群眾提供展示作品和交流學習的平臺。其次,經費不足會限制輔導資源的投入。無法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教材等,影響輔導效果。此外,經費不足還會導致專業人才流失,因為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美術專業人才。
2.3 已有的應對措施
(1)引進專業人才:吸納高素質美術專業人才對于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工作至關重要。高素質的美術專業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為群眾帶來新的創作理念和方法。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素養,從不同的層面、角度以及形式出發,對群眾的創作作品以及技巧進行指導和輔助。例如,一位專業的油畫畫家加入群眾文化美術輔導工作中,可以為喜歡油畫創作的群眾提供專業的色彩運用、筆觸技巧等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提升作品的藝術水平。
(2)創新培訓方式:為了提升隊伍的專業水平,創新培訓方式勢在必行。線上線下模式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創新方式。在線下,可以組織傳統的培訓班、講座、創作工作坊等活動,讓群眾與專業人員面對面交流,親身體驗繪畫過程,及時解決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美術培訓班中,專業老師可以現場示范繪畫技巧,指導學員進行實踐操作。同時,利用線上平臺,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創作者結合自己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3 創新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的策略
3.1 加強組織協調功能
以文化館為例,促進美術創作與其他文化活動融合。
(1)社區美術活動的推動:社區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舉辦美術培訓班和展覽能夠極大地提升社區文化氛圍。例如,可以在社區活動中心定期舉辦美術培訓班,邀請專業美術老師為居民授課。培訓班結束后,可以舉辦社區美術展覽,展示學員們的作品。展覽可以吸引更多居民的關注,激發他們對美術創作的興趣。同時,邀請優秀的美術創作者為大家講解繪畫的要點、技巧等內容,通過現場指導的方式使更多的群眾受益。
(2)區域文化的整合:將美術創作融入地區文化戰略,能夠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相關文化機構部門要把群眾文化美術創作和輔導工作當作一個重要的內容加入本地文化事業建設的方案當中,使得群眾文化美術創作和輔導工作能夠和本地的文化進展過程結合起來。例如,可以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宣傳等活動,開展主題性的美術創作活動。有的地區結合當地文化,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融入地域文化,通過創設富有地域特色的外部環境,讓孩子們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樣,在群眾文化美術創作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為美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3.2 創新輔導理念與方法
(1)新媒體的運用:在當今時代,新媒體的發展為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提供了新的機遇。例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定期發布美術創作技巧、優秀作品賞析等內容,吸引更多群眾關注美術創作。一些美術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擁有數萬甚至數十萬的粉絲,這些平臺為群眾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渠道。還可以利用在線直播平臺,邀請專業美術人士進行創作示范和講座。在直播過程中,觀眾可以實時提問和交流,增強互動性。此外,利用短視頻平臺,發布簡短而精彩的美術創作視頻,展示創作過程和技巧要點,也可以促進群眾文化美術創作活動的展開。短視頻的形式具有生動直觀的形式,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據統計,一些熱門美術創作短視頻的播放量可達數百萬次,對于推廣美術創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多樣化輔導方式:書面傳授、觀摩體驗、交流分享等多種輔導方式相結合,可以滿足不同群眾的需求。書面傳授可以通過編寫針對不同層次與基礎的受眾的美術輔導書籍、教材等,讓群眾系統地學習美術知識和技巧。例如,可以編寫針對社區群眾的美術教導書籍,內容包括基礎繪畫技巧、色彩理論、構圖方法等,讓群眾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美術素養。觀摩體驗是一種重要的輔導方式。組織群眾參觀美術展覽、藝術工作室等,讓他們親身感受優秀美術作品的魅力和藝術家的創作氛圍。在觀摩過程中,專業人員可以進行講解和引導,幫助群眾理解作品的內涵和創作技巧。例如,組織社區居民參觀當地的美術館,讓他們欣賞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拓寬視野。交流分享則是通過組織美術創作交流活動,讓群眾相互分享創作經驗和心得。可以舉辦美術創作座談會、作品分享會等,讓群眾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比如,在某次社區美術創作交流活動中,居民們積極分享自己的創作故事和經驗,互相啟發,提高了創作水平。
3.3 注重服務群眾需求
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工作的核心在于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深入了解群眾需求,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才能真正做好這項工作。文化機構可以在社區設立意見箱,收集群眾對美術創作活動的建議;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問卷調查,了解群眾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一些社區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群眾希望增加兒童美術培訓課程,多組織親子美術活動。文化機構可以根據這些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相關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美術創作活動,能為群眾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在此基礎上,促進他們美術創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某地區舉辦群眾美術作品大賽,設置不同的獎項和獎勵機制,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其中,促進了他們美術創作水平的提高,提升了當地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極大成果。一些地區的群眾美術作品大賽吸引了數千名群眾投稿,作品涵蓋了繪畫、書法、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一些地區組織主題性的美術創作活動,如以“美麗家鄉”“幸福生活”等為主題,讓群眾通過美術作品表達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建立了文化認同。在活動中,可以邀請專業評委對作品進行評選,并舉辦展覽,展示優秀作品,提升活動的影響力。此外,還可以開展社區美術節、校園美術展等活動,讓不同群體的群眾都能參與到美術創作中來,擴大活動的受眾范圍。
4 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群眾文化系統的美術創作與輔導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策略。這些策略對提升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水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加強組織協調功能,以文化館為核心促進美術創作與其他文化活動融合,推動社區美術活動的發展,實現區域文化的整合。社區美術培訓班和展覽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提升了社區文化氛圍。同時,將美術創作融入地區文化戰略,結合當地特色開展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與其他文化活動相結合,營造良好的美術創作氛圍。
創新輔導理念與方法,新媒體運用為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提供了新的機遇。網絡平臺的廣泛宣傳和輔導、在線直播平臺的創作示范和講座,以及短視頻平臺的美術創作視頻,都為群眾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渠道。多樣化輔導方式的結合,包括書面傳授、觀摩體驗、交流分享等,滿足了不同群眾的需求,促進了群眾美術事業的發展。
注重服務群眾需求,建立溝通機制了解群眾需求,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美術創作活動。通過設立意見箱、開展問卷調查、組織座談會等方式,文化機構能夠更好地了解群眾的美術創作需求和期望,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組織豐富多彩的美術創作活動,為群眾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激發了群眾的創作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創作水平。
總之,這些創新策略為提升群眾文化系統美術創作與輔導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黎鵬雁(1988—),女,廣西北流人,本科,四級美術師,就職于北流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