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鋼筋混凝土具備良好的防火性能、可塑性能、耐久性能,所以,其能在建筑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結合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環境氣候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同時近幾年國內各級地區頻頻發生地震災害,對鋼混結構建筑物的穩定性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本文著重的對鋼混結構建筑物的加固技術進行研究分析。
此次研究以某辦公大樓建設項目作為研究案例,該辦公大樓設計為長方形,建筑物的東西走向長度設計為240m,建筑物的南北走向長度設計為308m,建筑物的占地面積設計為73300m2,辦公大樓的建筑面積設計為69779m2,地上部位的建筑面積為61970m2,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積為9398m2,建筑高度設計94.2m。結合設計圖紙來看,建筑物局部區域采用的是大跨度結構,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能夠達到2400mm,主體結構設計為四層形式,使用的是框架結構形式。
在對標高17.21m 的屋面部位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因腳手架體系出現失穩現象,導致建筑物屋面發生坍塌事故,此次事故直接導致單位損失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結合該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對項目施工過程中所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調研時,施工單位還應該委派具備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鋼筋、混凝土等受損部位進行專業檢測。掌握建筑物受損的具體情況,結合檢測結果編著出具備經濟性及技術可行性的加固方法[1]。
2.1.1 四層柱頭混凝土結構
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混凝土結構柱檢測以后,發現結構柱的整體性并未受到較大的影響,結構柱的強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其主要質量缺陷如下:①坍塌事故發生以后,局部區域因混凝土未充分振搗的原因,而撒落在結構柱附近,導致結構柱部位的混凝土咬合力受到了較大的影響。②部分結構柱柱頭的鋼筋保護層因受到撞擊出現脫落、裂縫等質量缺陷。
對于以上介紹的質量缺陷,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進行加固。
(1)將結構柱附近松散的混凝土鑿除,以露出密實混凝土為合格標準,而后使用清水進行沖洗。
(2)將存在裂縫現象的混凝土鑿除,如若脫落部位剛好處在鋼筋中線部位,則應該在鋼筋附近的混凝土全部鑿除,保證混凝土與鋼筋之間具備良好的握裹力。
(3)為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需保證新舊混凝土結合面銜接良好,四層的結構柱及結構梁接頭部位需要作鑿毛處理,將鑿毛面清理干凈,而后涂刷界面劑,保證其不會出現分層現象。
2.1.2 懸臂梁、板混凝土結構
四層的懸臂梁、混凝土結構在發生坍塌事故過程中受到了破壞,懸臂部分與結構銜接部位存在較為嚴重的斷裂現象,施工人員將破壞部位的混凝土鑿除,并重新澆筑混凝土進行加固。①新舊結合部位的混凝土處理方法:結合部位分布在懸臂梁的端部,為了保證新舊結合面的銜接質量,施工人員需對結合面進行鑿毛處理,凹槽的寬度設置為10cm,凹槽的深度設置為5cm;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施工人員應該在結合面部位適當灑水作濕潤處理,而后涂刷界面劑。②懸臂梁的端部應具備良好的抗剪性能,因新澆筑的混凝土會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例如,梁、板等受彎構件一般留在距支座1/3 跨的位置處。在經過詳細的計算以后發現,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無法滿足梁體端部對于抗剪性能的要求,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優化設計,使用更為完善的措施對該部位進行處理[2]。①適當的擴大懸臂梁的截面尺寸。②換用高規格的縱向受力筋。③對懸挑梁端部的鋼筋作加密處理,將鋼筋的間距設計變更為φ8@100/140;在經過以上方法優化處理以后,懸臂梁的端部抗剪性能大幅度提升,在經過詳細的計算以后得出,懸臂梁的端部抗剪為298kN,明顯的超過實際需求值255kN。
三層KL6 部位在發生坍塌事故中,因架體傾覆對梁體造成了撞擊,導致梁體部位出現了寬0.5mm、深300mm 的裂縫;經過專業的檢測以后發現,自坍塌事故發生的5 個月時間中,裂縫的尺寸不斷的增大,但是裂縫部位的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計算以后發現,梁體裂縫部位的穩定性達標。為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單位使用粘鋼法進行加固。
2.2.1 四樓柱裸露鋼筋
自坍塌事故發生后,四樓的鋼筋受損情況比較嚴重,彎曲度超過90°;站在經濟性原則層面進行分析,施工單位應該對彎曲的鋼筋進行再利用,檢測機構隨機抽取被壓彎的鋼筋進行檢測,發現鋼筋的各項技術參數均符合現行管理規范的要求,通過對鋼筋的X 光探傷發現,鋼筋具備良好的性能;在經過專家現場目測以后,判斷鋼筋完全符合使用需求。鋼筋修復方案如下。
(1)結構柱部位的裸露鋼筋綁扎安裝之前,需進行除銹處理。
2.2.2 四樓懸臂梁、懸臂板裸露鋼筋
(1)四樓懸臂板區域的鋼筋保存較為良好,只需要在鋼筋綁扎安裝之前,需進行除銹處理。
(2)四樓懸臂梁部位上側的鋼筋出現彎曲、變形現象的應該作切除處理,而后使用套筒進行連接。①如若需要在應力非常高的部位安裝接頭時,則應該保證相同平面內Ⅲ級接頭率控制在25%以內;Ⅲ級接頭率控制在50%以內;Ⅰ級接頭的數量則不作規定。②鋼筋接頭盡可能的避讓框架梁的端部、結構柱的加密區;如若無法進行避讓,則應該換用Ⅰ級接頭或Ⅱ級接頭,同時保證且接頭率控制在50%以內[3]。
3.1.1 施工準備
(1)所有施工人員應該接受系統性的培訓,正式施工前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特殊工種需持證上崗。
(2)所有運輸至施工現場的套筒必須進行質量性能檢查,套筒進場應附帶有出廠合格證及檢測報告。如若套筒的外觀質量不達標,則應該作退還處理,不得使用在項目中。
(3)施工人員將套筒表面的油漬、銹跡清理干凈。
2016年后的網絡電影呈現出精致發展,如愛奇藝平臺播放的《山炮進城》,本片由本山傳媒、華誼兄弟共同出品,小沈陽主演,該劇以院線為目標,最后在互聯網平臺發行,整體水平并不比院線差,明星小沈陽的加入使專業從業者關注網絡電影的發展。如優酷播放的《不一樣的煙火》從海報上顯露這是一部青春片,影片的角色都透露高中生的青澀。
(4)使用螺紋軋制機對套筒的螺紋尺寸進行合理的調整。
(5)對軋制機的運行性能進行檢查。
3.1.2 接頭螺紋軋制加工
(1)施工人員將即將軋制的鋼筋放置在支架上,將不規則端頭切除,切除的長度為10~20mm。
(2)啟動軋制機,利用清水對軋制頭進行潤滑,將鋼筋緩慢的向軋制頭移動,操作人員可以根據尺寸要求對移動的尺寸進行合理的控制,將鋼筋伸入軋制頭中,這個工序大概需要40s。
(3)施工人員逐一檢查鋼筋螺紋的外觀質量,檢查合格以后,使用扳手對鋼筋端頭進行擰緊處理,嚴禁出現松動現象,同時保證鋼筋的螺紋深度滿足設計圖紙要求。
(4)將保護套安裝在鋼筋端頭上,分類擺放整齊。
3.1.3 直螺紋接頭連接
(1)鋼筋接頭。施工人員使用扳手將套筒與鋼筋擰緊,而后在將另一端擰緊即可。
(2)面對無法進行轉動的鋼筋時,或是鋼筋存在彎曲現象,可使用正反螺紋套筒進行連接,沿著相同的方向對兩根鋼筋進行擰緊處理。
3.1.4 質量檢查
(1)外觀檢查。施工人員通過眼睛觀察螺紋裸露的長度,并對鋼筋連接質量進行判斷。
(2)強度檢驗。按照規范要求對鋼筋接頭進行試驗。鋼筋接頭抽檢的數量為300 個接頭作為一個批次,如接頭的數量不足300 個時,視為一個批次[4]。
3.2.1 擠壓工藝
(1)準備工作。①施工人員將鋼筋表面的油漬、銹跡等雜物清理干凈。②為保證連接質量,施工人員應進行試套,檢查鋼筋是否存在馬桶、尺寸不合適等情況,如若存在,則應該對鋼筋進行矯正,也可以使用砂輪機對鋼筋表面進行打磨處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直徑的鋼筋套筒嚴禁混用。③施工人員標記出端部的定位控制線。如若定位控制線與鋼筋端部的距離為套筒長度的50%時,則應該將檢查標記與控制線的間距設置為20mm。④對擠壓設備的運轉狀況進行檢查,可進行試運行,檢查合格以后才能夠正式施工。
(2)擠壓作業。擠壓作業應該先在地面將鋼筋的一端擠壓至套筒中,而后在施工區域內將另一端擠壓入套筒中。
待壓接鉗準備好以后,施工人員對套筒壓痕位置進行標記,以保證壓模轉動的方向與鋼筋所處的平面處于垂直樁體。簡單而言就是確保壓接面應該分布在鋼筋的橫向肋上。每次擠壓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應該著重的控制擠壓的深度。
3.2.2 工藝參數
待原材料、施工設備確定以后,鋼筋接頭的質量性能會受到壓機作業的施工技術參數的影響。擠壓變形量主要是涉及擠壓的痕跡最小直徑、擠壓寬度。該項目中使用的連接筋為φ25 鋼筋。
壓痕寬度是指鋼筋接頭的壓痕寬度的總和。正常情況下,壓痕寬度應該是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以內。該項目中使用的連接筋為φ25 鋼筋,壓痕的寬度不得低于55mm。當壓痕的寬度<55mm 時,則說明鋼筋接頭的質量性能不達標。當壓痕的寬度>55mm 時,則應該適當的增加套筒的長度。壓痕的寬度應該是結合設備的尺寸及形狀進行確定。
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該嚴格控制壓痕的最小直徑。如壓痕最小直徑超過標準值時,則說明變形量比較小,導致鋼筋與套筒之間缺乏咬合力,無法保證二者連接的牢固性,當鋼筋處于受拉狀態時,鋼筋可能會從套筒中滑出;當壓痕最小值低于標準值時,則可能會導致套筒出現較大的變形現象,同時壓痕部位可能會出現斷裂現象。
對壓痕最小直徑進行控制時,利用擠壓設備上的壓力表讀取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確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調整。結合實際情況而言,因套筒的材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不同的硬度、不同的韌性,會對壓痕最小直徑造成一定的影響。結合該項目而言,該項目中使用的連接筋為φ25 鋼筋,所以壓漿最小直徑應該保持在37~39mm。
3.3.1 鋼筋膠黏劑
膠黏劑是由兩種不同化學成分的元素混合而成,其呈現為軟塑狀,分別放置在兩個錫箔中,錫箔的端部設置有連接器,最后將錫箔放置在注射器內。當兩個錫箔中的粘膠劑在連接器部位相遇后,自動進行混合,被注射至孔洞內。
膠黏劑在兩種化學成分尚未混合之前,其不會出現硬化現象;當兩種化學成分混合以后,其會因為化學反應而產生凝膠現象,同時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硬化。膠黏劑凝固與愈合時間如表1 所示。

表1 膠粘劑凝固與愈合時間
該項目中使用的膠黏劑的溫度應控制在-5~45℃。
3.3.2 植筋施工方法
植筋作業的流程如下:鉆孔作業→清孔作業→注射膠黏劑→植筋→自然凝膠。
(1)鉆孔作業。施工人員可使用沖擊鉆進行成孔,成孔的間距及深度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2)清孔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使用高壓風將孔洞中的雜物清理干凈,而后使用毛刷進行清理,清孔作業可反復多次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嚴禁使用清水沖洗。
(3)使用注射器將膠黏劑注入孔洞中,同時將孔洞內的空氣排出。
(4)按照標準規范要求進行植筋,鋼筋應該與孔洞保持平行狀態,深入至孔底,以膠黏劑溢出為合格標準。
(5)將鋼筋固定在架體上,保證其不會受到外部作用力的影響。膠黏劑的固化時間大概為1h。
(6)植筋作業結束以后,施工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抗拉拔試驗[5]。
綜上所述,在對鋼混結構的建筑物進行加固施工時,所能夠使用的加固方法非常多,其中使用較為頻繁的方法為置換混凝土加固方法、增大截面面積加固方法、粘接外包鋼加固方法等,在實踐過程中,應該綜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加固,以保證最終的加固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