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蔓
(貴州省仁懷市中樞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貴州 仁懷 564500)

繁殖力是評價羊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標,養殖效益直接受到羊只繁殖力高低的影響。
羊的繁殖力受到品種、飼養條件、營養水平、繁殖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關注較多的為母羊的繁殖力,而種公羊的繁殖力在生產中也至關重要。
提高母羊繁殖力的措施主要包括調整能繁母羊群的年齡、改善飼喂水平、加強日常管理、選擇合適的配種時間等。
1.1 調整能繁母羊群的年齡 母羊的年齡是影響羊場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齡母羊的繁殖性能不同,一般母羊在3~6 歲這個性欲比較旺盛的階段時繁殖力最強,當母羊群中這個年齡階段的母羊所占比例越高,整個養殖場的繁殖力越高。
提高能繁母羊占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母羔羊斷奶后單欄飼養,為培養能繁母羊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及時淘汰母羊群中年齡偏大、受胎率較低、習慣性流產的母羊,并將后備母羊混入能繁母羊群中。一般情況下,能繁母羊的數量要占到整個羊群總數的60%~70%。
1.2 改善飼喂水平 保持良好的營養水平是羊只具有較高繁殖力的基礎,也是保證母羊能夠分泌足量乳汁,使羔羊獲得母源抗體的重要手段。
在其他飼養管理條件相同時,對配種前60 d的母羊日補飼50 g 濃縮料、對妊娠后期母羊日補飼100 g 母羊濃縮料,對泌乳期母羊日補飼200 g精實補充料,最終這三組母羊的產羔率分別為90%、110%、130%。玉米不同的營養水平可能是通過影響母羊的發情、排卵等來影響繁殖力。
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飼養模式下的母羊,妊娠前后加強日糧營養至關重要,且要給其提供營養全面、適口性較好的全價飼料,保證各種營養物質充足,尤其是微量元素,而不能只補飼能量飼料、蛋白飼料等。
放牧條件下的羊只在適當的階段進行補飼,配種前體質較差、體重不達標的母羊可以短期優飼,妊娠階段的母羊可以正常補飼。常見的補飼方法如下:對于放牧條件下的母羊,補飼日糧組成為玉米、豆粕、草粉、棉籽各為45%、10%、25%及20%,每日補飼250 g。舍飼條件下,配種前體重不達標的母羊,補飼日糧組成為玉米青貯、玉米、玉米粕、豆粕、小麥麩、磷酸氫鈣、碳酸氫鈉、食鹽、石粉、預混料分別為45.23%、37.67%、8.52%、2.69%、3.59%、0.45%、0.41%、0.27%、0.27%、0.90%,每只羊每日采食600 g。對于妊娠階段的母羊,其日糧組成為青貯飼料、干玉米秸稈、苜蓿干草、玉米、小麥麩、豆粕、碳酸氫鈣、碳酸氫鈉、食鹽、預混料分別為25.00%、12.00%、8.00%、34.00%、9.89%、9.00%、0.25%、0.20%、0.86%、0.80%。改善母羊飼喂水平時嚴禁飼喂霉變、腐敗的劣質飼料,避免飼料中的病原微生物造成母羊流產。
1.3 加強日常管理 良好的飼養管理能夠為母羊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使其保持較好的食欲、強健的體況,有較高的繁殖力。
1.3.1 保持適宜的圈舍溫度 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羊只的繁殖力。圈舍溫度過高時,羊只的體溫升高、采食量減少、內分泌失調,會對生殖細胞的生成和胚胎的發育產生消極的影響,高溫下母羊的發情異常、排卵異常,繁殖力降低。當環境溫度過低時,影響母羊的發情,造成繁殖力降低。羊只適宜的圈舍溫度為冬季普通羊舍高于0 ℃,羔羊舍高于8 ℃,妊娠母羊舍在10~18 ℃,哺乳母羊舍在10~18 ℃。為達到上述溫度,冬季可以采取供暖、增加墊料等保暖措施。夏季母羊圈舍的溫度應該控制在15~25 ℃之間,為了達到預期溫度,可以加蓋遮陽棚、噴水、增加通風設備等。
1.3.2 冬季為母羊穿衣提高繁殖力 在相同的飼養條件下,母羊在配種前穿衣可以有效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斷奶時的體重,因為冬季穿衣既可以保證母羊的體溫維持在適宜范圍內,還能夠對紫外線、草刺、沙土、糞便等起到一定的遮擋作用,從而提高母羊繁殖力。
1.3.3 搞好圈舍衛生 及時更換墊草,保證墊草干燥且干凈,避免病原微生物造成母羊感染。及時檢查漏糞地板是否存在缺口、突起的鐵絲、散落的玻璃碎片等,避免母羊因應激和受傷而流產。每日定時對圈舍、運動場進行打掃,及時清除糞尿等排泄物,避免其長期堆積,滋生病原微生物以及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1.4 選擇合適的配種時間和配種方式 合適的配種時間和配種方式是保證母羊受胎的前提。一般在母羊發情后的12~18 h 內進行配種,采用兩次配種的方式時,母羊發情后不久即可進行第一次配種,第二次配種間隔8~12 h。
配種可以選擇一次配種,也可以選擇兩次配種,一般推薦兩次配種。兩次配種分為兩種方式:方式一,1只種公羊對同一只母羊進行2次配種。方式二,2只種公羊分別對同一只母羊進行1次配種。兩種方式得到的產羔率不同,方式二的產羔率略高于方式一。
一般養羊場飼養的種公羊的數量較少,在自然交配的情況下,公母羊的比例在1∶15~1∶20之間。種公羊的飼養成本較高,故養殖場飼養的種公羊也較少。為提高羊場羊只繁殖力,保證種公羊有較高的繁殖力至關重要。提高種公羊繁殖力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強配種前的管理、做好種公羊的調教及采精。
2.1 加強配種前的管理 種公羊配種前加強飼養管理,良好的飼養管理可以確保種公羊的精液品質良好。
為種公羊提供適宜的圈舍環境,保證圈舍清潔,溫濕度適宜。為了保證種公羊有較高的性欲,一般要將種公羊單獨飼養,避免過早接觸母羊,同時要控制種公羊的飼養密度。配種前種公羊進行單欄飼喂,既保證其有較大的活動空間,還能夠使其采食到充足的營養物質,避免爭食打斗造成意外傷害。
要做好種公羊的飼喂,尤其要注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供給。常見日糧組成如下:青貯玉米、優質苜蓿干草、胡蘿卜、精料補充料、食鹽、骨粉分別為3~4kg、1 kg、1kg、1.2 kg、10~20 g、5~10 g,每天還需額外補充1枚雞蛋。為了保證種公羊有較高的采食量,應保證飼料適口性好、容易消化,并讓其自由飲水。
2.2 種公羊的調教及采精 對未進行過配種的種公羊,第一次配種前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教。具體操作如下:將種公羊與發情的母羊安排到同一個圈舍內,然后將發情母羊陰道分泌物涂抹到種公羊的鼻尖,刺激種公羊的性欲,每天早上、晚上由工作人員按摩種公羊的睪丸。最后讓參與配種的種公羊觀看其他種公羊的配種過程。
采精時選擇與種公羊體型相似的發情母羊作為抬羊。為使種公羊的性欲旺盛,采精時不要立刻讓種公羊騎跨至母羊身上,而應進行適當遮擋,遮擋幾次之后再讓種公羊爬跨至母羊身上。工作人員側立在母羊臀部的右側,當種公羊陰莖伸出來時,立即將陰莖插入假陰道中,在其射精完成之后及時將集精杯取下并蓋好杯口,將收集到的精液進行下一步處理。
為保證種公羊有較長的利用年限,要控制好采精的頻率,采精的第一周進行1次采精,采精的第二周進行2 次采精。配種時可以1 次/d 采精,但是采集2 d需要讓種公羊休息1 d。
提高羊只繁殖力的綜合措施包括做好疾病預防、采用先進的繁殖技術等。
3.1 疫病預防 母羊、種公羊一旦發生疫病,尤其是繁殖類疾病,會嚴重影響繁殖力,因此一定要做好疫病預防。
3.1.1 母羊的疫病預防 首先要做好分娩后的護理,及時使用酒精、碘伏等對其進行消毒,及時更換污染、潮濕的墊草,發現母羊異常要及時進行救治,防止出現子宮炎、陰道炎等疾病,影響母羊的利用年限及下一次發情配種。同時做好營養供給,避免母羊出現產后癱瘓、酮病等營養代謝性疾病。可接種疫苗,防布魯氏桿菌、衣原體、乙腦等引起繁殖障礙。
3.1.2 公羊的疫病預防 定期接種疫苗,防止繁殖性疾病發生,做好配種前的檢查工作,避免配種過程中傳播疫病,每年的春秋兩季應對種公羊進行驅蟲。
3.2 采用先進的繁殖技術 常用的繁殖技術包括同期發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
同期發情可以進行大規模人工授精。常見操作如下:埋置陰道孕酮海綿栓,14 d撤栓并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撤栓后的24、48、72 h 內根據母羊發情情況進行人工授精,同時肌肉注射VA3。
胚胎移植是提高優良母羊繁殖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使一只母羊產更多的羔羊。常見操作如下:供體羊埋置孕酮栓,第10 d注射促卵泡素(1 d2 次,連用3 d,劑量遞減),第五次注射促卵泡素時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并在注射后撤栓,撤栓后12 h 內試情并進行配種,配種后的6.5 d進行手術采胚。受體羊埋置陰道栓,第12 d 撤栓同時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最后將檢測后的供體羊胚胎移植到受體羊體內,一般采用一側子宮角移植胚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