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畸胎瘤是來源于人體生殖細胞的腫瘤疾病,大多數為良性,但該病仍可能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本文主要介紹畸胎瘤相關知識和治療方法,旨在提高青少年對畸胎瘤的認知。
畸胎瘤來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細胞,是最常見的生殖細胞腫瘤,大多數畸胎瘤由多胚層組織構成,偶見只含個胚層成分,多為良性。畸胎瘤好發于人體生殖腺及身體中線位置,多見于卵巢、睪丸、骶尾部、縱隔、腹膜后等部位。
成熟畸胎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20~40歲居多。未成熟畸胎瘤多見于年輕患者,平均年齡11~19歲。睪丸畸胎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最常見于20~30歲。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種來源于胚胎性腺的先天性腫瘤,是小兒較常見的骶尾部腫瘤,好發于新生兒和嬰幼兒,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3,女孩發病率較高。
1.成熟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又稱為囊性畸胎瘤或皮樣囊腫,由分化好的外、中、內胚層來源的組織構成。成熟畸胎瘤為良性腫瘤,約占卵巢腫瘤的10%~20%、生殖細胞腫瘤的85%~97%、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多為單側生長,約10%~17%為雙側生長。通常腫瘤直徑為5~10 cm,中等大小,呈圓形或卵圓形,壁光滑、質地較韌。腫瘤常為囊性,少見實性和胎兒型。腫瘤包膜完整,多為單房,腔內充滿油脂和毛發,有時可見牙齒或骨質。
2.未成熟畸胎瘤
未成熟畸胎瘤為惡性腫瘤,約占卵巢畸胎瘤的1%~3%。多為單側生長,體積較大,呈灰色或棕褐色,切面質軟或硬。腫瘤呈球形或分葉狀,常穿透包膜,浸潤周圍器官組織。腫瘤多為實性,但也可見囊性。實性區域質軟、細膩,有出血、壞死,有時可見骨、軟骨、毛發或腦組織;囊性區域通常有漿液、黏液或膠凍樣物。
現代醫學研究尚未明確導致畸胎瘤發生的具體機制,但因該疾病起源于人體生殖細胞,故生殖細胞異常分化可能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病因。此外,存在家族畸胎瘤病史,患有克氏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以及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生殖器、下脊柱等先天性缺陷也可能誘發畸胎瘤。
1.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是治療畸胎瘤首選方法。一旦確診為良性畸胎瘤,應盡早進行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對于惡性畸胎瘤或未成熟畸胎瘤,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腫瘤部位、是否有生育需求等因素綜合考慮是否選擇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采用合適的手術方法,如腹腔鏡手術或姑息性手術。腹腔鏡手術主要用于切除良性畸胎瘤,姑息性手術適用于惡性畸胎瘤且已出現擴散或轉移的情況。
2.輔助治療
除手術治療外,惡性畸胎瘤患者可能還需要接受輔助治療,包括化療和免疫治療。化療主要用于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手術前后均會使用。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此外,對于惡性畸胎瘤患者,可能還需要結合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