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受學業壓力、競爭壓力等影響,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從而喪失幸福感。自我決定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行動所做出的自由選擇。自我決定的潛能可以引導人們做出感興趣的、有益于能力發展的行為。自我決定理論對出現心理問題的患者有一定療效,當他們開始使用該理論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能改善心理狀態,并提升幸福感。
自我決定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理查德·瑞恩和愛德華·德西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3種基本需求,即關系需求、能力需求和自主需求。關系需求是指每個人都期待擁有較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得到別人的關心與幫助、尊敬與支持;能力需求是指每個人都期待自己具備給別人帶來一定價值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勝任某一領域的相關工作;自主需求是指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自己決定想要干什么,不想干什么,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生活,它是自我決定理論的關鍵和核心。該理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當一個人感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完成一件事,而且在做這件事時的意愿是發自內心的,并且還有人支持的時候,他就會更愿意去行動。”
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期的早期階段,在心理認知方面,他們的智力發展已經成熟,希望能夠自主安排學習和生活。在情緒情感方面,他們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與身邊同學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個性方面,他們能夠較為客觀地認識自我,也非常注重維護自尊,希望自己能夠在各個方面取得好成績,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和認可。進入大學后,學生面臨著身份的轉換,不同于高中的學習模式,他們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在被動適應的過程中可能會忽視內在的自主需求。同時,學生離開了熟悉的高中環境,來到了陌生的大學校園,脫離了以往的人際關系網,還沒有形成新的人際關系,社交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在大學綜合評價體系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努力后未能達到自己期待的結果時,就會對自己的整體能力產生懷疑。大學生自我需求、關系需求、能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喪失幸福感。
想要改善情緒狀態,擁有積極穩定的心態,大學生需要了解自我決定理論的3種基本需求,并有針對性、多角度地滿足自己的這些需求。
1.學會改變認知,提高自主感
自主感是指一個人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有自主性,有選擇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主觀體驗。在做選擇時,自我內部是融洽的,能感到自己做出的行動反映了內心的愿望,體現了真正的價值觀、意義和興趣。有時候會迫于現實做出一些決定,但這些決定并不符合內心的意愿,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就會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但是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做出改變,擔心再次選錯,就容易陷入持續的內耗中。大學生想要提高自主感,首先需要排除外在信息的干擾,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在興趣的指引下做出最符合內心感受的選擇,以此提高愉悅感和幸福感。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很多事情可能是自己不太想做,但又必須做的,這個時候需要提升自己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在常規認知下多么糟糕,它都有相對積極的一面,當找到事情的積極面時,就會更愿意去做這件事,自主感也會隨之提升。
2.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能力感
能力感與能力需求相對應,但能力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即使能力相同的兩個人,在能力感方面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能力感較強的人對自己更加自信,也更愿意嘗試不同的挑戰,會積極主動接受任務;能力感較弱的人會擔心自己完成不好,不敢輕易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大學生想要提高能力感首先需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可以定期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通過咨詢他人的意見更好地了解自己。此外,也可以通過總結自己的成功經歷來提高能力,每天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時刻提醒自己非常優秀。在面對一些任務和挑戰時,應有意識地克服想要逃避的心理,逐漸突破自我,勇于接受挑戰。當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將自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完成時,將會極大地提升能力感,從而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戰。
3.妥善處理關系,提高關愛感
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能夠收獲更多的尊重和支持。想要擁有健康、穩定的人際關系,需要同時照顧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有時候為了維持一段關系的和諧,會不惜委屈求全,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甚至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去迎合或遷就另一方。長此以往,不僅無法從這段關系中獲得滋養,還會大量消耗自身的能量。同時,若只考慮自己的情緒,一再對他人提出過分的要求,會導致那些真誠相待的人越來越遠。大學生想要妥善處理人際關系,需要在不斷的交流中認識到彼此在意的點和對對方的期待,對于他人不能接受的底線問題應保持敬畏,而自己不能被觸碰的區域也要如實講明。任何一段關系的加深都伴隨著無數次的磨合與調整,以便更好的了解對方。此外,妥善處理人際矛盾,在尊重自我和他人的基礎上,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當大學生擁有較高的自主感,才能有足夠的內部動力去完成各種事情,而不是持續陷入自我消耗中;當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擁有較高的能力感,才會愿意走出舒適圈,接受新的挑戰;當感受到與他人產生連接,擁有較高的關愛感,能夠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回應時,才能勇于突破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