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可食地景的長期園藝療法對失智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2024-03-13 00:00:00李春榮陳潔陳驥孫旻愷王雨琴
廣東園林 2024年5期
關鍵詞:活動研究

摘要

園藝療法已被證明在改善失智老人的行為障礙和精神癥狀方面有顯著潛力,但多數研究的干預時間較短,療效難以持久。為探究園藝療法的長期效果和可食地景的恢復效益,開發了以可食地景為藍本的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程序,選取35名長期居住于浙江省杭州市某醫養結合機構的失智老人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系統干預和追蹤觀察。研究發現: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在園藝療法實施期間無顯著衰退,行為障礙和激越行為發生頻率均顯著降低。可見長期實施可食地景園藝療法顯著改善了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行為障礙和精神癥狀,對增強失智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交互動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且療效持續時間較長。

關鍵詞

園藝療法;園林康養;可食地景;失智老人;適老化

Abstract

Horticultural therapy has shown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improving behavioral disturbance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dementia patien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vention duration, methods, plant types, and therapeutic benefits remains unclear.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Pension Institution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the innovative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based on edible landscapes, thirty-five long-term resident demented elderl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ystematic intervention and follow-up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dementia patients 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pause. And the frequency of 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agitated behaviour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esults unveiled long-term, high-frequency horticultural therapy based on edible landscape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behavioral disturbances and emotional symptoms in dementia patients.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engagement and self-efficacy, with lasting effects.

Keywords

Horticulture therapy; Landscape for well-being; Edible landscape; Dementia elderly; Aging-friendly

文章亮點

1)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具有顯著的恢復效益;2)可食地景對增強失智老人的認知、記憶和社交能力有良好效果。

作為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癡呆癥主要表現為記憶喪失、判斷和認知功能下降和行為異常等[1]。這些癥狀被稱為癡呆的行為精神癥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顯著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3]。目前尚未研發出根治癡呆癥的藥物[4]。因此,非藥物干預成為癡呆癥患者緩解癥狀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5~8]。諸多非藥物療法如音樂療法、藝術療法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癡呆癥患者的生活質量[9]。其中以植物栽培為干預手段的園藝療法因成效顯著,能增強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而受到普遍關注[10~14]。

區別于傳統園藝療法運用觀賞性植物,基于可食地景的園藝療法運用的是瓜果蔬菜等可食用的農業植物。可食地景的植物品類和生長周期正與傳統農村生活與生產消費周期相一致,因此該療法的生產功能與參與功能更加突出[15~16]。研究表明以可食地景為藍本的園藝療法不僅通過小團體共同耕作的方式顯著提升了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17],還促進他們之間相互交流,減少其孤獨感[18]。然而目前多數園藝療法以觀賞性草本花卉植物為主,開展時長多為6~12周,頻度為每周1~2次[19],干預時長不足,較少涉及對可食地景及其長期效果的研究;且部分研究發現停止園藝療法后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再次降低[20]。可見為實現并維持園藝療法的最佳效果,需要延長園藝療法的有效實施時長。

本研究從既有研究結果中梳理總結出2個問題:是否有更適合長期照護機構為失智老人持續開展的高頻度園藝療法方案?延長干預時間是否能夠防止活動中止后生活質量的再次下降?為探索以上問題,實驗以長期居住在醫養機構的失智老人為對象,開發并實施了以可食地景為基礎的長期園藝療法程序,跟蹤監測了園藝療法實施期間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以探究園藝療法的長期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地點

研究地點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某醫養結合機構,主要活動場地為醫院住院部大樓的戶外屋頂花園(圖1)。場地設計采用“適老性”原則,方便引導老人進行戶外園藝活動。為增加種植多樣性,場地細分為若干種植區,包括幼苗培育花壇、木質廊架、幾何式種植區,并設置部分抬高式種植池,方便坐輪椅的老人進行園藝操作。其中廊架不僅用以種植攀緣蔬菜,還能幫助鍛煉老人肩頸肌肉,增加運動量。場地種植有小型喬木,提供遮蔭。此外,考慮到無障礙通行需求,采用全場地無臺階設計,而且最寬處為1 m、最窄處為0.65 m的寬敞通道能保證輪椅和陪同人員同行。

1.2 研究對象

本次園藝療法實驗共有35名失智老人自愿參與,其中15名為男性,20名為女性。實驗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77.12歲±5.62歲。實驗對象均患阿爾茲海默癥,實驗前參與者的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得分均在15分左右,表明其初始認知能力基本處于相同水平。此外,參與者均不排斥園藝種植,其中部分參與者曾有過農事經驗。實驗開始前,研究者向實驗參與者進行了實驗說明并獲得其同意,對于病情較重患者,也征求并獲得其主治醫生與家屬的同意。本研究的研究方案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IRB 190703)。

考慮到本次園藝療法以可食地景為基礎,需根據季節特點安排活動。在園藝療法實施過程中,為保證參與者可以體驗完整的園藝療法全程,依據植物實際生長狀況對實施進度進行了調整。實驗設置3個階段:第一階段實驗(園藝療法實施期)于2021年3—11月開展(計劃36周,實際實施38周);第二階段實驗(園藝療法中止期)于2021年11月—2022年3月開展(總計14周);第三階段實驗(園藝療法實施期)于2022年3—9月開展(計劃16周,實際實施30周),共計82周。整個實驗過程中,參與者沒有同時接受其他的非藥物治療。為了觀察在園藝療法結束后的效果持續情況,實驗開始后定期對實驗參與者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變化進行追蹤觀察(圖2)。

1.3 以可食地景為藍本的園藝療法設計

為保證園藝療法長期持續開展,避免出現空窗期,研究參考了當地傳統農村的作物種植周期,以保證整個實施期間都有適合的植物對象和實施內

容[21]。在過往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開發了以可食地景為藍本的長期園藝療法程序,包括單次活動的具體操作細節(表1)、使用的植物材料及其適用時期(圖3)。流程特征簡述如下:

1)實施環境:活動主要在室外進行,當室外條件不適宜活動時(如雨雪天氣、極端高溫和低溫等),或活動內容不適宜在室外進行時(如烹飪、手工操作等),轉至室內開展活動。

2)植物選擇:可食地景應積極選用易于種植的植物種類[22],因此本實驗中主要選用具有一定觀賞性、易于種植、可生食的蔬菜瓜果種類。此外,根據老人運動訓練需要,種植低矮作物(如茄Solanum melongena等)以鍛煉腰腿肌肉;種植攀緣作物(如黃瓜Cucumis sativus等)以鍛煉肩頸肌肉;種植需要采摘的小型果實作物(如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以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種植酸味或甜味明顯的作物(如梅Prunus mume等)以刺激味覺;種植顏色鮮艷的作物(如辣椒Capsicum annuum

等)以刺激視覺。

3)種植模式:參考周邊地區傳統農村生活生產習慣,本次園藝療法引入多種植物材料交互種植的模式,以保證場地能夠圍繞農耕節氣長期進行可食地景的栽培。

4)活動頻率:考慮到研究需要驗證長期且高頻次的園藝療法效果,促進參與者互相之間的交流,每人每周開展活動3~4次,每次最少2人參與。

5)人員比例:每次活動中,參與者和組織者(研究人員及護理人員)的比例為5∶1,以保證失智老人的人身安全。同時,研究人員能充分觀察并記錄失智老人在園藝活動中的行為和表情變化。

6)活動時長:根據失智老人的身體狀況和行為能力調整時間,每次活動控制在30~60 min。

7)活動評估:每次活動后,研究者和護理人員集中評價活動中失智老人的行為舉止并計入活動記錄表。

8)社區參與:邀請當地農村居民一同參加園藝療法,利用其農業知識保證植物栽種順利。

9)成果分享:將參與者在園藝療法過程中收獲的一部分農產品贈予其家屬。

10)經濟支持:將部分收獲的農產品進行義賣,收益用于補貼參與者的日常開銷。

1.4 評價指標

研究選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價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水平。該量表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最具影響的癡呆篩查工具之一[23]。量表以面對面問診為評價方式;內容簡練,包括時間、場所、短期記憶等11個分項目;滿分30分,得分越低意味著認知能力越差[24]。

研究選用癡呆行為障礙量表(Dementia Behavior Disturbance Scale,DBD)評價失智老人的日常障礙行為。該量表在國內外已用于臨床,且有較好的信效度[25]。DBD量表共有28個項目,實施者觀察并記錄觀察對象的日常行為和行為障礙,每2周進行1次評價。滿分為112分,得分越高則說明行為障礙發生頻度越高[26]。

研究選用激越情緒行為量表(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CMAI)評價失智老人的激越行為。該量表常用于評估養老院癡呆患者治療前后的行為有否改

善[27],正契合本研究。量表包括身體攻擊行為、身體非攻擊行為、語言攻擊行為3個維度,共29個項目,采用Likert7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病人激越行為發生頻率越高且越嚴重[28]。

最后,為了記錄園藝療法進行中參與者的行為舉止,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活動記錄表。每次活動結束后,研究者和看護人員共同探討各個項目,在達成一致后進行記錄。

1.5 統計方法

為調查參與者認知能力的變化,本研究將在園藝療法介入后每12周進行1次MMSE變化量計算,在計算出總分之后,進行一元分散分析,使用Bonferroni校正。

為調查行為障礙發生頻度的變化,本研究將園藝療法介入前DBD量表和CMAI量表的得分換算成1,以此作為基線,計算出園藝療法介入后每2周的相對變化量,并將每2周的相對變化量分別與基線“1”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因反復進行T檢驗有可能導致第一類錯誤發生(指錯誤地拒絕了原假設,也稱為假陽性,就本研究而言,原假設為園藝療法并不會改變參與者的DBD量表和CMAI量表得分),本研究在鑒定過程中使用二項分布式對配對樣本T檢驗的顯著性進行了校正:

其中是二項系數(“組合數”),表示從x次試驗

(量表得分的數據總量)中選出n次某一結果(T檢驗結果顯著的次數)發生的方式數;(0.05)n表示n次發生的概率;(0.95)x-n "表示x-n 次未發生的概率。該公式計算結果p(n)即為總體的P值。

根據上述公式,當數據總量為13(x=13)并可觀測到3個顯著差(n=3),或7個數據(x=7)中可觀測到2個顯著差(n=2)的時候,總體的P值小于5%,因此可視作整個試驗期間中存在顯著差。本研究的所有數據統計均由IBM SPSS ver.28.0進行,數據按平均值±標準誤差的方式表示。

2 結果與討論

2.1 認知能力

在園藝療法實施期間,MMSE量表每3個月(12周)收集1次。由于按植物生長狀況調整了實施進度(首次實施時長由原定的36周延長至38周,第二次實施時長由16周延長至30周),在比較MMSE得分時,作為實施后MMSE得分的數據實際收集時間為第72周。總體而言,MMSE得分顯示在園藝療法實施期間,參與者的認知能力并未隨實驗顯著減退[實施前(0周):15.11±0.54 分,實施后(72周):15.73±0.4 分,Pgt;0.05],但在實驗中止期間,MMSE的得分呈現下降趨勢(圖4)。其他針對短期園藝療法的研究對于園藝療法是否可以增強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仍有分歧[12, 29~30]。就本研究結果而言,盡管園藝療法的介入在整體上未增強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但在實施期間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無顯著衰退的跡象,這表明長期園藝療法能夠阻止或減緩失智老人認知能力的持續性衰退。

2.2 行為障礙

DBD量表得分顯示,園藝療法介入后第12周(0.88±0.01分,P=0.01)得分顯著降低。該結果與以短期介入為主的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15],證實園藝療法確能有效抑制失智老人行為障礙的發生(圖5,表2)。在長達14周的中止期內,DBD量表的得分并未反彈,且在后續再次開展的30周活動期內基本保持穩定,同時失智老人的行為障礙發生頻率并沒有明顯變化。由此可知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也證明了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的效果安定持久。

此外,有短期園藝研究發現,盡管DBD得分在園藝療法介入后降低,失智老人的行為障礙癥狀有所改善,但在園藝療法停止后DBD得分很快恢復到介入前的水平,等同于療愈效果消失[31]。而在本實驗的14周中止期內DBD得分并無反彈,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前期長達38周的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介入。可見,如能保證足夠長的園藝療法介入時長,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停止介入,也可維持行為障礙癥狀的緩和效果。

2.3 激越行為

CMAI量表得分顯示,在園藝療法介入后的第10周(0.9±0.04分,P=0.01)得分開始明顯降低(圖6,表3)。在第一階段實驗期間,激越行為發生頻率顯著下降;在中止期間內CMAI量表的得分也并無反彈;在第三階段實驗期內,抑制激越行為發生的效果依然維持,實驗者的行為障礙發生頻率未升高。因此可以判斷,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的介入能夠使激越行為的發生得到緩解,從而降低醫療護理難度。

2.4 行為舉止觀察及開展方式

2.4.1 與精神健康相關的行為

園藝療法期間,參與者明顯對植物的成長過程表現出積極興趣與強烈情感。已有研究發現,參與者在播種初期表現較為淡漠,這可能是因為失智老人難以從種子聯想到形態差異較大的果蔬收獲物[20]。為調動參與者對播種行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研究通過在參與者選種時提供植物成長后照片的方式,強化參與者對種子和植物成體的聯想能力。觀察證明所有參與者都自主地對種子和照片進行了感情表達,如“這么小能長大嗎?”等,可見種子和成長后的植物照片的配合能引起參與者對園藝行為的關注。此外在作物選擇上,參與者對種植可食用植物表現出較高的關注度和主動性。

既往研究表明重度失智老人會對較為強烈的視覺、觸覺等感官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14,32],而來自自然環境的多種感官刺激能有效保持和加強其認知能力[33],這與本研究中觀察到的表現一致。實驗中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都較高,對視覺、觸覺和味覺刺激均能適時做出反應,并維持與所進行的園藝活動或栽培的植物相關的記憶。如在胡蘿卜Daucus carota var. sativus的間苗種植中,部分參與者能準確判斷未成熟胡蘿卜應有的大小,并在收獲時回憶起間苗經歷。

可食用植物生長周期短,研究人員會根據季節變換讓參與者交替種植。長期參與園藝活動使得參與者能夠接觸不同植物材料,這有助于增強其記憶能力和聯想能力,并保持較長時間的效果。此外,部分參與者會對比農作物間的觸感差異,如茄子的毛茸感與黃瓜的光滑感,這說明在不同時間點接觸不同農作物為參與者提供了不同的感官刺激,強化了參與者的記憶、類比、聯想等認知能力。

2.4.2 與身體活動相關的行為

所有參與者都對材料選擇與道具使用表現出高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會以材料選擇為話題自主展開與實施者或其他參與者的會話。部分參與者在園藝活動初期并不清楚工具的使用方法,但在實施者教授其使用方法以后,可以回憶起道具的使用方法,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34]。參與者對于自己選擇的植物的照顧熱情遠高于非選擇的植物,與這些植物相關事項的記憶清晰度也遠高于其他植物。可知在園藝開展初期,給予參與者足夠的選擇權來選擇自己心儀的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參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增強園藝療法的功效。

2.4.3 與認知能力相關的行為

大部分參與者對活動整體內容認知明確,但對于每次活動的具體內容較為模糊,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持續引導。同時,參與者對日期和時間的認知未隨活動開展而有所改善。這可能是因為每周活動的實施時間并不固定,且每次活動內容之間是相互關聯而非線性的。但參與者對天氣與季節的認知度極高,表明參與季節性和地域性的農業作物種植活動,能幫助參與者恢復對天氣和季節的認知能力。

此外,實驗還對部分作物進行收獲加工,如腌蘿卜、腌黃瓜等。作物在加工后能儲藏較長時間,并可隨時取出食用。這類階段性重復刺激強化了參與者的相對時間感。可食地景的生產加工性有助于參與者建立相對時間體系,減少因時間概念混亂導致的徘徊游蕩、咒罵他人等行為障礙。

2.4.4 與社交能力相關的行為

相關研究指出,集體活動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可以減少失智老人的孤獨失落感[35]。本園藝療法通過長期多人團體共同活動,不僅幫助參與者們建立了穩定的社交關系,而且促進了其情感和知識技能的相互傳遞,對參與者的情緒穩定、認知能力維持均起到了增益作用。

已有研究證明,有務農經驗的參與者對園藝療法有著特殊的情感優

勢[36],這與本研究中觀察到的表現一致。研究還發現具有農業經驗的參與者會主動幫助無經驗的參與者,且該行為頻率高于沒有農業經驗的參與者主動尋求幫助的頻率。這表明參與者之間的主要社交產生途徑是有經驗者對無經驗者的技術指導,尚未有研究指出這一現象。因此,在開展園藝療法時,編入有農業經驗的參與者有助于團體內社交的發生。在活動后期,參與者們共同食用、收獲農產品時的交流也較為活躍,其自我效能感明顯增強。

綜上,可食地景的加入使得園藝療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在生產與游賞之間增加了參與者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此外,本園藝活動場地的適老性設計亦是最大程度發揮園藝療法作用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場地注重營建多樣化的種植體驗渠道,包括平地種植和立體栽培,增加了老人勞作時的運動量;另一方面,無障礙設計和休憩設施保證了老人的順暢出行與社交互動,為將來園藝活動場地設計提供了指導性建議。

3 結論

基于失智老人的特性,本研究創新性地對可食地景進行適老性改造,結合農村傳統生活生產智慧,打造適宜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開展的場地,提供種植、管理、收獲、加工、消費等園藝活動。結果顯示,園藝療法干預顯著減緩了失智老人的認知能力衰退,降低了行為障礙的發生頻率,反之增強了他們的社交互動能力,并提升多項與生活質量相關的情感指標,如表現能力、記憶能力等。與以往的短期園藝療法不同,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產生的正向效果在活動中止后仍能維持較長時間。深入探究其原因,包括:1)可食地景的周期生產性決定了多樣的植物材料和重復的園藝活動,有助于持續性地強化參與者的記憶能力,提供多樣化的感官刺激,重新激發其類比、聯想能力;2)植物材料栽培符合當地農業習慣,有利于提升參與者對于節氣及氣候的認知水平,幫助其構建、維持相對時間體系;3)長時間共同活動建立了參與者之間緊密的社交關系,即使園藝活動中止,已經建立起的穩定社交關系也能在較長時間內穩定參與者的情緒,抑制行為障礙發生。

本文證實,相比以往的園藝干預,以可食地景為基礎的長期高頻度園藝療法程序對提升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感有良好效果,且具有較好的持久性。這對現有研究較少涉及園藝療法的長期效果進行了補充。本實驗的局限在于樣本數量較少,未和其他類型的干預方法進行橫向對比,未來或可在可食景觀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混合配置多類型的植物以及不同景觀營造手法對失智老人的影響。此外,實驗場地中涉及的可食地景的體驗設施與環境設計,亦對我國社區養老和可食景觀模式的推廣具有可借鑒性。如何結合健康中國與養老事業,以及如何制定更具有在地性、可操作性強的園藝療法程序,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注:圖片均由作者自攝自繪,已獲得使用包含人物面部特征圖片的許可。

參考文獻:

[1]AYHAN Y,YOSEPH S A,MILLER B L.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dementia[J]. Neurologic Clinics,2023,41(1):123-139.

[2]HENDRIKS S, PEETOOM K, BAKKER C,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Young-Onset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Neurol,2021,78(9):1080-1090.

[3]陳華,圣文. 老年患者神經心理學特點及影像學表現中心[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4(4):499-500.

[4]李方捷,毛葉萌. 抗精神病藥物在老年癡呆癥治療中的應用[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7,20(2):224-228.

[5]農青芳,陳國英,謝興,等. 老年癡呆非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2020,34(20):3669-3673.

[6]「認知癥疾患診療ガイドライン」作成委員會. 認知癥疾患診療ガイドライン2017[M]. 東京:醫學書院,2017:1-50.

[7]黃瑛,金瑩,孫喜蓉,等. 上海社區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8):9-10.

[8]李寧,譚條條. 治療性溝通技術在輕中度老年癡呆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 全科護理,2024,22(1):139-142.

[9]胡亞麗,張紅玲,陳肖敏,等. 藝術療法在老年癡呆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 當代護士(上旬刊),2023,30(1):15-19.

[10]王菲,張潔. 園藝療法在阿茲海默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 護理學報,2020,27(15):29-32.

[11]王麗娟,周秀玲,楊晶,等. 園藝療法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 心理月刊,2024,19(11):221-223.

[12]于雪微,呂靜,皇甫士懿,等. 園藝療法對阿爾茲海默癥病人應用效果的研究進展[J]. 全科護理,2021,19(17):2321-2324.

[13]涂若翔,宋頌,肖毅強. 從園藝療法到園林康養——以國內主要組織與代表性研究為例[J]. 廣東園林,2024,46(1):14-20.

[14]MAKIZAKO H,TSUTSUMIMOTO K,DOI T,et al. Exercise and horticultural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emory proble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9,9(1):99.

[15]胡英琦,江梓嫣,李春榮,等. 基于生產性景觀的可食地景設計與應用研究[J]. 華中建筑,2024,42(8):127-131.

[16]欒博,王鑫,黃思涵,等. 中國城市可食用景觀的設計探索[J]. 風景園林,2017,13(9):36-42.

[17]路海蘭. 基于園藝療法的老年人園藝活動設計及效益評估[J]. 城市建筑,2018(17):85-87.

[18]翟越,黃凱,黃筱卉. 基于園藝療法的北京農業園可食地景設計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區東高村鎮“千畝園”為例[J]. 綠色科技,2023,25(13):69-74.

[19]冷敏敏,張萍,胡明月,等. 園藝療法在癡呆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 護理學雜志,2018,33(9):102-106.

[20]増谷順子. 認知癥高齢者のためのパーソン·センタード·ケアの理論を基盤とした園蕓活動プログラムの開発と有効性の検討[D]. 東京:慶応義塾大學,2014.

[21]何偉,李慧. 探析社區中可食景觀的空間載體及設計理念和技術[J]. 風景園林,2017,13(9):43-49.

[22]李自若,余文想,高偉. 國內外都市可食用景觀研究進展及趨勢[J]. 中國園林,2020,36(5):88-93.

[23]FOLSTEIN M F,FOLSTEIN S E,MCHUGH P R,et al. “Mini-mental

stat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 Psychiatr Res,1975,12(3):189-198.

[24]WEAVER N A,KANCHEVA A K,LIM J S,et al.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on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primarily

relates to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s[J]. Int J Stroke,2021,16(8):981-989.

[25]曲洪芳,高之旭,盛建華,等. 癡呆行為障礙量表信度和效度檢驗[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6):468-469.

[26]王剛 主編. 癡呆及認知障礙神經心理測評量表手冊(第二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27]賴錦玉. 中文版柯恩-曼斯菲爾德激越情緒行為量表的研制[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00-504.

[28]SUN F C,LIN L C,CHANG S C,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Short Form in Assessing Agitated Behavior[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2,19(15):9410.

[29]HEWITT P,WATTS C,HUSSEY J,et al. Does a structured gardening programme improve well-being in young-onset

dementia? A preliminary study[J]. Br J Occup Ther,2013,76(8):355-361.

[30]李雪飛,黃秋韻,李樹華,等. 園藝植物栽培活動對失智老人身心健康的影響[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0(6):867-880.

[31]COHEN-MANSFIELD J,WERNER P. Management of verbally disruptive "behaviors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1997,52(6):M369-M377.

[32]劉博新,朱曉青. 失智老人療愈性庭園設計原則:目的、依據與策略[J]. 中國園林,2019,35(12):84-89.

[33]莊旖旎,陳丹,車生泉. 城市居住環境植物景觀特征對老年群體社交行為影響研究——以上海虹口區為例[J]. 中國園林,2021,37(10):83-88.

[34]辻正純,高裕子,木村伸. 非薬物アプローチ: 環境の改善, 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 回想法, 蕓術療法[J]. Progress in Medicine,2004,24(10):2443-2448.

[35]劉敬東,王常杰,張云飛,等. 基于失智老人行為特征下的養老院空間環境設計[J]. 建筑實踐,2018,1(12):59-63.

[36]長倉壽子,森本恵美,時政昭次,等. 小集団活動が中等度認知癥に有する高齢者の BPSD に及ぼす影響[J]. 老年精神醫學雑誌,2009,20(12):1401-1408.

作者簡介:

李春榮/1978年生/女/江蘇蘇州人/本科/蘇州新城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蘇州 215000)/高級工程師/專業方向為可食景觀與園藝療愈

(*通信作者)陳潔/1987年生/女/江蘇蘇州人/本科/蘇州新城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蘇州 215000)/工程師/專業方向為園林景觀設計/E-mail:1067341831@qq.com

陳驥/1992年生/男/江蘇蘇州人/本科/蘇州新城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蘇州 215000)/工程師/專業方向為園林工程管理

孫旻愷/1984年生/男/江蘇蘇州人/博士/蘇州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蘇州 215000)/講師/研究方向為景觀感知與康養景觀

王雨琴/1999年生/女/四川綿陽人/蘇州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蘇州 215000)/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康養景觀

猜你喜歡
活動研究
“六小”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牛年到,節日活動可以這么“牛”
少先隊活動(2021年1期)2021-03-29 05:26:36
“拍手歌”活動
快樂語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38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免费|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麻豆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a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91伊人国产|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91九色国产在线|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91麻豆视频| 精品国产www|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操夜夜爽| 五月婷婷综合色|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97se亚洲综合|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天天色|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日日拍夜夜操|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网站免费看| 国产91视频观看|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久久综合色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aaa视频|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91啦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