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楚皓

1 月29日,首次進入亞洲杯決賽圈的塔吉克斯坦在1/8決賽通過點球決戰獲勝,爆冷淘汰了亞洲傳統強隊阿聯酋。賽后,塔吉克斯坦主教練佩塔爾·舍格爾特在隊員們的簇擁下來到球迷看臺,怒吼著連揮六拳,這一畫面在互聯網迅速傳播。
中國隊與塔吉克斯坦同組,但未能出線,在簡中網絡上引發激烈討論。一個只有900萬人口的中亞小國是如何悄然崛起的?舍格爾特這名長相酷似愛因斯坦的教練,有著怎樣的經歷與魔力?
克羅地亞足球名宿拜塞克曾說,在克羅地亞,幾乎沒有孩子不把成為職業球員視為夢想。舍格爾特出生于克羅地亞,自幼浸染在前南斯拉夫濃厚的足球氛圍下,與許多當地孩子一樣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或許是天賦異稟,將降大任,年輕時的一次重大傷病讓他的球員生涯戛然而止。在前輩的鼓勵下,27歲的舍格爾特為了繼續從事熱愛的事業,決定退役,成為一名職業足球教練。
舍格爾特早在17歲時就開始嘗試執教業余少兒足球隊,與很多退役后才向教練轉型的球員相比,他在邊踢球邊執教中度過青年階段,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并對執教理念有所總結。提到青年執教的過往,舍格爾特滿是感慨和自豪。他說:“這個階段非常寶貴,我得以自己去創造一些新的內容。我有我的思考,在沒有人阻攔的情況下將學到的內容大膽用于實踐。我考取了教練證書,不只有27年的職業教練經驗,而是有超過40年的教練經驗。”
經歷苦難才能成長,舍格爾特在自我摸索和碰壁中野蠻生長,對“犯錯誤”情有獨鐘。犯錯、糾錯,再犯錯、再糾錯,仿佛只有這樣得出的思考才振聾發聵,力勝千鈞。他真誠地建議:“年輕教練犯錯誤是好事。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犯錯誤是正常的。開始職業教練生涯時,犯錯誤也是正常的。但是要從中吸取教訓,還要學會對執教地區的民眾保持感情。培養教練能力必須從年輕時開始,而不是退役以后才去接觸。”
如何看待犯錯,這是人自身的選擇,但一個允許犯錯的環境讓舍格爾特后來的一切有了可能。他沒有好高騖遠地執教成年隊伍,而是將目光對準了青年隊。他用14年時間先后在德國和奧地利的多支俱樂部梯隊擔任青訓教練和助理教練,2006年進入格魯吉亞國家隊教練組,擔任U21青年隊主教練。2007年歐洲U21錦標賽預選賽,他帶隊2比0力克俄羅斯,成為格魯吉亞足球史上最大的成功。舍格爾特坦言:“這對我的教練生涯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教育。培養和管理青年球員就像精密的系統代碼,這種教育與個人思考結合,成為后來帶隊成功的基礎。”

他帶著深耕青訓多年的收獲,成為格魯吉亞國家隊首位技術總監。兩年后,他在印尼聯賽某俱樂部執教,首個賽季就有6名球員被選入印尼國家隊。舍格爾特在青訓梯隊和國家青年隊腳踏實地的14年,除了“構筑師”的名號流傳,也漸漸夯實了對足球運動本質的理解,為日后獨具個人色彩的足球哲學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2015年11月,舍格爾特首次執起成年國家隊的教鞭,卻出人意料地來到了中東,出任阿富汗國家隊主教練。在喀布爾,舍格爾特不可避免地要與槍聲、爆炸聲打交道。他天生樂觀,喜歡挑戰苦難,帶領阿富汗隊在南亞杯連勝4場,只是決賽惜敗印度。在隨后的俄羅斯世界杯預選賽上,阿富汗贏下了柬埔寨和新加坡,只輸給了亞洲強隊日本。
舍格爾特執教的足跡從干涸的沙漠走到了狹小的海島。2018年,舍格爾特出任馬爾代夫國家隊主教練,帶隊贏得了南亞錦標賽冠軍,在決賽爆冷擊敗了印度隊。
格魯吉亞、印尼、阿富汗、馬爾代夫……舍格爾特總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種出花朵,播撒著名為“和諧”的足球教義。對此,他有著兩面解讀:“在場外,和諧的核心是尊重。我尊重所有的文化,這是我的信條。一名優秀的主教練要尊重球員、員工和球隊的所有支持者。在場內,面對那些有天賦的球員時,教練必須教導他們,給予成長的空間,再有天賦的球員也必須學習并在這種和諧中相處。在球場上,不是所有時間都能保證11名隊員的能力完全接近,所以要打造出一種平衡。比賽不能沿用一成不變的戰術安排,要結合每一名隊員的能力,保證沒有球員脫節。只有擁有一支平衡、和諧的球隊時,戰術才能很好地執行。最重要的是一支和諧、平衡的球隊中,每名隊員在攻防轉換的三秒內移動非常一致。這是我們能夠控球的重要原因,也是和諧帶來的收獲。”

在舍格爾特的足球哲學里,始終要求球員嘗試去控球,成為場上控球更多的一方。也許很多時候并不順利,甚至事與愿違,但是也要在下一場比賽一開始繼續堅持控球哲學。舍格爾特說:“堅持目標,堅持所有的目標,僅此而已。教練必須傳遞給隊員自信,和他們交談,但也必須保持放手,因為球員在場上要依靠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去做出決定。所以我教給球員的是一個清晰的系統,也就是一種戰術理念的底層邏輯和決策方法──我們想要踢什么樣的足球,在場上如何構建我們渴望的場景,當場景出現時如何去識別,怎樣去利用、變通,我們丟失球權的那個時刻,什么是必須做的。”
實現這種哲學,要求教練要與隊員們一起生活、訓練,在平日里不斷去明確。真正重要的是教練在球隊中建立的性格。舍格爾特進一步總結道:“我一直嘗試在隊伍里塑造一種必勝品格,因為人不是天生就有靜心讀書的性格,足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過程,幫助運動員找到自信,為了團隊的目標共同努力。這是讓隊員們和諧相處的關鍵,也離不開周圍工作人員、足協以及球隊的支持者,所有人都要秉持相同的理念。”
傳播外來理念要與當地文化融合,深刻合理的足球教義也需要生活化的階梯。舍格爾特在青年階段時曾碰過壁,在德國執教時,執教理念、方法與當地嚴謹、精細的文化慣性產生沖突。因此,他對于自己的足球理念和各地文化融合有清醒的認知:“對待一個國家的文化,我們必須尊重。我們需要生活在這個國家,傾聽當地民眾的意見,學習那里的人文文化。球員們學習我傳遞的理念,我也會從球員身上學習其民族、文化上的優點,這種學習是相互的。有些教練不是長期在執教的國家生活,而是在比賽前兩三個月才來到所執教的國家,這是非常錯誤的。”
在舍格爾特眼里,現代化的足球發展模式不能套用在亞洲許多國家,這些足球欠發達國家的足球從業者也不應盲從歐美的現代體育模式。怎樣在改造進程中理性研究自身國情,不將過去的階段全盤否定,應是這些國家或地區足球從業者的基本立場。
“可以肯定,我一路上遇到很多了不起的教練。我們爭論不休,互相學習,展開合作。我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足球哲學,特別是在亞洲。當我犯錯時,會思考從發生的錯誤里可以學到什么,這個國家的足球特殊性又是什么。對于一名歐洲教練來說,適應一些亞洲國家的足球環境并不容易。許多歐洲教練有自己堅守的足球哲學,始終相信必須這樣運轉,但有時是不適用的。有時候,教練必須接受這個國家的文化”,這是舍格爾特在亞洲漂泊近十年后,無比赤誠的告誡。

2024年2月2日,卡塔爾亞洲杯1 /4決賽中,塔吉克斯坦一球之差惜敗給約旦,舍格爾特在塔吉克斯坦國家隊的歷程也隨之落幕。全場久不停歇的掌聲證明,舍格爾特和麾下首次參加亞洲杯的球員們已經足夠耀眼,創造了塔吉克斯坦足球的歷史。
2022年初,新冠疫情漸漸平息,緩慢復蘇的世界足壇迎來了新一輪競爭。1月下旬,充滿雄心的塔吉克斯坦足協向賦閑的舍格爾特發出了執教邀請。熱衷于挑戰的舍格爾特接受了邀約。他說:“疫情結束以后,有三四個國家邀請我執教,但我選擇了塔吉克斯坦,因為我了解到他們擁有一批新的年輕隊員。塔吉克斯坦從來沒有進入過亞洲杯的決賽圈,但我相信這次是很好的機會。我選擇在這個時候執教,不是由于金錢或其他原因,我想幫助他們創造歷史,創造‘第一次。”
鮮為人知的是舍格爾特最初拒絕了塔吉克斯坦足協的合同。在他眼里,現代足球是多學科、多崗位交叉,主教練必須依靠完整的教練團隊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執教目標。他透露:“我和足協在教練團隊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他們不同意我帶自己的教練團隊。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足協同意了我的做法,并同意支付更高的工資。我告訴他們錢不是問題,而是因為我自己做不來,需要團隊的知識與分工。當時只有很短的時間去改造球隊,無法培養新的助理教練,我和原本的助理教練已經一起工作了18年。我需要俄語翻譯、體能教練、數據分析教練、醫療團隊等等,我的助教們不僅知道如何執教,也懂得管理和規劃,這對一支國家隊來說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績,證明了完備的教練團隊的價值和必要。”
教練團隊的價值在亞洲杯小組賽對中國隊的比賽里體現得淋漓盡致。聊起那場比賽,舍格爾特如此復盤:“我們堅持在踢我們的足球,每個人都看到了。關鍵是我們對中國隊的很多細節都做了足夠的調查和準備,不管是球員的特點還是教練的喜好。同時,我們讓中國隊陷入我們的節奏,這是控制比賽的關鍵。可惜,我們錯過了太多機會,這是最大錯誤。”
除了足協最初不解,分歧更體現在國家隊內部。長久以來,圈子文化在塔吉克斯坦國家隊盛行,掣肘國家隊的發展。亞洲杯前,舍格爾特強調紀律、團結和自信,恩威并施地將他足球哲學中的“和諧”傳遞給隊伍,“我努力去確保隊員們不會將俱樂部的立場帶到國家隊。在我來到塔吉克斯坦執教之前,這里難免存在一些圈子的情況,但一段時間后,球員都團結在一起,為了亞洲杯的目標努力”。
塔吉克斯坦在國際足聯前進計劃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下,2016年成立了直屬國家足協的TFF足球青訓學院,從全國選拔人才,還創建了U15和U17全國少年聯賽,在8個城市實行主客場制。每年有3000多名少年球員參加青少年聯賽,還有1.7萬多名6-12歲的少年參加校園足球活動。塔吉克斯坦聯賽的硬件條件、軟性配套更新,涌現出源源不斷的足球人才,在聯賽中大放異彩,進入眾多國內外球探的視野。
以上舉措為塔吉克斯坦足球的飛躍打下了基礎,舍格爾特就是那個制造飛躍的人。國家隊的更新換代離不開他的青訓經驗和對潛力新星的大膽提拔。他說:“我從U17隊伍開始搜羅人才,經常去觀看U系列隊伍的比賽,給教練和球員提建議,讓年輕球員一起參與國家隊訓練。我不在乎論資排輩,只在乎制度和能力,只要年輕球員符合球隊結構和戰術的要求,我就愿意提拔。”
舍格爾特接手之初,塔吉克斯坦隊的平均年齡是29歲,經過他和教練團隊的改造,已不到23歲,甚至有幾名00后球員成為首發隊員。舍格爾特解釋道:“我從幾十名年輕候選隊員中選擇出五六名進入成年國家隊,因為我需要年輕的力量,年輕球員渴望更快更好。另外,老球員的經驗非常重要,把年輕球員與老球員捏合在一起,就是我的建隊方向。我想每個人都看到了我帶來的改變以及隊伍展現出的能量,任何時候都在清晰地運行著,這也是現代足球隊伍應有的狀態,是全世界的足球法則。塔吉克斯坦的球員其實是有實力的,他們需要現代教練團隊的明確領導。”
從年少受挫,在犯錯中拾階而上的青訓“構筑師”,到理念成熟,游走在足球欠發達地區苦行步道、感悟文化的足球“傳教士”,集兩者之長,帶領中亞小國實現了足球夢想,舍格爾特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他說:“每個人都說我帶隊時富有激情,因為我每天都督促我的球員。我相信自己是那個能夠帶領他們繼續邁進的人。盡管我們遭遇了嚴重的傷病潮,但我仍舊需要激情,這是我成功的基礎。隊員們需要,我就愿意扮演那個造夢家。”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