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毓凱

在互聯網上,回避型依戀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許多網友也自稱是一個回避型依戀類型的人,對自己在愛情中種種表現不滿意,但對于如何改變并成為一個安全型依戀者感到困惑。這里將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你改變自己。
1明確自己需求。就像前文提到的,人人都需要親密關系。回避型依戀者之所以看起來對親密關系較為回避,其重要原因是在童年早期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需求并未得到恰當的回應,所以習慣壓抑或獨自解決問題。這也導致回避型依戀的人對自己的需求并不清晰,甚至認為自己不存在對親密關系的需求。所以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到對親密關系的需求是自然存在的,然后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的需求,明確需求。
2練習自我同情。回避型依戀者總會有很多消極的自我對話。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可愛,或者你不值得擁有健康、充滿愛的關系。你最終可能會把這種消極情緒投射到你的伴侶身上,假設他們也這樣認為。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有意識地去注意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情。然后每天為自己做一件小小的“善舉”,比如下班后去你最喜歡的海灘或公園。
3學會情感表達。回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系中不愿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愿意向對方敞開內心。而讓對方理解你的前提就是要嘗試著去表達,與伴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可以嘗試著使用以“我”為中心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例如多說“我覺得”和“我想要”。感覺被愛時,也要誠懇地表達出自己對伴侶的愛,例如,“我很喜歡跟你在一起的感覺”。
4理解對方感受。在與伴侶交流時,盡量放慢節奏,專注于傾聽對方的感受和需求。當對方表達負面情緒時,你可能感覺渾身不舒服,想要反擊,想要完全否認對方,或者想要逃跑。但這不是好的處理方式。你可以通過重復對方所說的內容,來表達你在傾聽他,你可以理解他。又或者,當你無法理解對方為什么總想親近你時,你可以試著去以“假如我這樣做,是為了什么”的思路去理解對方。
通過這些方法,回避型依戀者在愛情中多練習就會發現,你可以擺脫自己的回避,勇敢地享受愛與被愛的感覺。
談一場戀愛,彼此各方面條件都合適,但發現對方是渴望又害怕的回避型依戀者,我們還要繼續嗎?
盡管是否繼續戀愛關系是個人的選擇,但在這里我們還是想提供一些建議,幫助想要跟回避型依戀者建立并維持積極的戀愛關系的人獲得幸福。
理解回避型依戀的特點:了解回避型依戀者的典型特點,并意識到這些特點影響了他們在戀愛關系中的行為。回避型依戀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間和獨立性,他們可能選擇回避親密性或逃避情感。當這些行為發生的時候,可以向他表達適度的理解——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行為。
建立安全感:回避型依戀的人在戀愛中格外需要建立安全感。你可以和他通過建立信任、尊重的關系來滿足他對安全感的需要。避免過度追求或制造過多的壓力,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處理內心的需求。
鼓勵開放溝通:回避型依戀的人可能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為了建立更好的戀愛關系,你可以鼓勵他開放地表達內心感受,并用溫暖和支持的態度傾聽。同時,你也可以給予他更多耐心,讓他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和回應你。
因為回避型依戀者在兩性關系中表現的一些特點,如回避情感、不喜歡身體接觸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同時自己對此可能也不滿意。那么,回避型依戀者就不適合談戀愛了嗎?
當然不是。一般來說,依戀關系類型只是心理學家對人類情感關系聯結的一種類型劃分,讀者不必緊張或擔心。其實,無論是哪種依戀類型,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我們要做的是學會自我覺察,要對自己進行深入了解,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目標和需求,這樣才能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伴侶類型和關系。在尋找真愛的過程中,保持開放心態是很重要的。盡量不要給自己設限或過度理想化,給予人們一些時間去展現他們真實的自我。有時候,真愛可能出現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
這里尤其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心理學研究發現,回避型依戀的男生和焦慮型依戀的女生往往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好伴侶。為什么呢?原因也很簡單,這兩種依戀風格在很多方面表現迥異,卻恰好相互成就,能相互強化彼此的自我認知和愛情觀念。焦慮型依戀的女性在戀愛中常常表現得主動,總是會關注情感的互動,而這恰恰能補足回避型依戀男的短板,不會使兩人在感情初期感到尷尬;而回避型依戀男想愛又怕深愛的特性會在愛情中表現得忽冷忽熱,有些讓人琢磨不透,這卻又往往讓焦慮型依戀女欲罷不能。因此,依戀風格的相互彌補讓他們成為適合對方的伴侶。
最后,對任何人來說,沒有最好的愛人,只有最適合你的伴侶。回避型依戀不是問題,只要不放棄愛、妥善經營自己的親密關系,相信你總能在愛中獲得幸福和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