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王步來,苑宇陽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上海 201418)
作為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一種,目前V型轉子永磁電機廣泛應用于汽車、機床加工等領域。此類結構具有充分利用轉子空間、無需采用隔磁措施、轉子沖片機械強度高等優良性能[1],盡管如此,因為特殊的結構造成了某些不足,比如V型結構中永磁體塊數增多,造成轉子極間漏磁增大;V型結構空載反電勢波形因氣隙磁場含有較大的諧波分量而產生畸變,進而增大電機的諧波電流,并引起電機鐵耗和銅耗增加,降低電機效率[2];V型永磁電機自身較大的齒槽轉矩與轉矩波動不利于穩態運行等[3]。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一些研究成果已經在工業生產中得到成效。文獻[4]提出一種具有卓越轉矩性能的V型轉子拓撲游標電機,多目標優化以進一步提高轉矩密度。文獻[5]介紹新V型磁齒輪直驅電機通過延長內轉子軸提高扭矩與功率密度,基于遺傳算法和有限元分析組合優化設計并試制樣機。文獻[6]將V型永磁體與單峰結合,為整機系統提供更充足的引導性能和負載能力。文獻[7]將V型永磁體應用到SSFPM(Sandwiched Switched Flux Permanent-magnet Motor)電機中,表現出更高的轉矩密度和磁體使用效率。文獻[8]基于多層次優化設計外轉子V型永磁通開關電機,制造并測試原型電機。文獻[9]中采用5個多目標函數的田口法優化設計內置V型永磁轉子電機。文獻[10-11]介紹V型磁體在IPMSM的優缺點并且對轉子幾何參數進行靈敏度分析。文獻[12-13]闡述V型永磁體的張角對電磁特性和機械特性的影響。
文中研究對象為壓縮機用V型轉子電機,針對V型永磁電機自身結構導致的較大損耗、齒槽轉矩、轉矩波動,本文作者改善其轉子結構外形,優化設計出新型結構,即有內置新V型轉子永磁同步電機(NVRPM),以利于提高整機性能。
新V型內置式永磁電機NVRPM(New V-Rotor Permanent-magnet Motor)的轉子剖面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V型永磁體與多空氣槽結構組成。在轉子的端面上設置多個沿轉子長度方向延伸且周向分布的V型磁鋼槽1,V型磁鋼槽等間距分布且其V型開口方向朝向轉子外徑;每個V型磁鋼槽1內設置有磁鋼2,所選磁鋼牌號N38UH;單個V型磁鋼槽張角內部設有第二空氣槽5;相鄰V型磁鋼槽之間設有第一空氣槽8。

圖1 NVRPM結構
為提高電機品質,希望定、轉子鐵芯具有高導磁性能、低導電性能以降低磁滯損耗、渦流損耗,采用高性能冷軋無取向硅鋼片DW315_50,其B-H曲線如圖2(a)所示,可知:當鐵芯材料工作在臨界飽和點1.6 T時,材料利用率最高。為增加槽面積利用率、延長沖模壽命以及減小槽絕緣變形,研究選擇梨形槽作為定子槽形。電機極槽配合為6極36槽,節距為1~6,額定功率22 kW,額定電壓380 V。據此確定線圈型式為多根并繞多路并聯,繞組雙層短距、Y連接,見圖2(b)。

圖2 定子成分
已知NVRPM電磁功率、每相繞組感應電動勢、氣隙磁場每極磁通量依次為
Pem=mEIE=4kBfW1kwφ0φ0=Bδαiτlef
(1)
式中:E為每相繞組感應電動勢;kB為該氣隙磁場常用波形系數;W1為每相繞組串聯匝數;kw是定子繞組常系數;φ0為氣隙磁場單極磁通量;Bδ為氣隙磁密;αi為計算極弧系數;lef為鐵芯有效長度。
聯立公式(1)可得電動機電磁功率和氣隙磁密關系為
Pem=4kBmIfW1kwBδαiτlef
(2)
易見,在氣隙磁密為正弦分布時,計算極弧系數為常數,電機結構參數一定的情況下,電動機電磁功率僅受氣隙磁密影響,且兩者呈線性關系。在電動機機械損耗和附加損耗一定時,提高其氣隙磁密可以增大電磁功率,從而提高電動機效率[14-16]。
假定不考慮永磁體漏磁,空載時考慮外磁路漏磁導的情況下,永磁體提供給外磁路總磁通為
φt=φm=-ΛtHmlm
(3)
式中:Λt=Λσ+Λδ,Λt為外磁路總磁導,Λσ為漏磁路磁導,Λδ為氣隙處磁導,且Λσ和Λδ呈并聯關系,故有:
(4)
(5)
其中:μr=μm/μ0即為所選永磁材料相對回復磁導率。聯立式(4)(5)并求解得:
(6)
而常用V型永磁電機的氣隙磁通為
φδ=Λδ/(Λδ+Λσ)φm=Λδ/Λtφm
(7)
故將式(6)代入式(7)并簡化后得新V型電機即NVRPM的氣隙磁密表達式為
(8)
由公式(8)可知,當該電機結構及永磁體材料和尺寸確定后,即Br、δ、μr、lm、μ0、Sm為定值,能影響氣隙磁密只有外磁路總磁導,即Λt(Λt=Λσ+Λδ)。同時,對于Λi=μ0Si/li,磁通截面Si和磁路長度li隨V型永磁體張角增加而增大,Λσ與Λδ均在常范圍變化。故可引入一定數量的空氣槽結構,在不改變永磁體張角的情況下,通過增加磁通路徑影響外磁路磁導,進而增加氣隙磁密。值得注意的是,空氣槽位置應當遠離隔磁磁橋,避免漏磁嚴重以及轉子軸心強度不足,因此居中最優。
為削弱齒槽轉矩、降低轉矩波動,實驗亦設計一種余弦型非均勻氣隙結構,如圖3所示。設定V型磁極中心線位置(張角中間位置)的電弧度為0,此處的氣隙長度為最小值δmin,氣隙磁密則為最大值Bδmax;而距離磁極中心線x電弧度位置處氣隙長度為δ(x),氣隙磁密為Bδ(x);距離磁極中心線±π/2電弧度位置處氣隙長度為最大值δmax,氣隙磁密則為最小值Bδmin。故實驗所提出的不均勻氣隙長度可由以下函數式表示:

圖3 非均勻隙結構
δ(x)=0.7+A-Acos(2px)
(9)
式中:A為氣隙余弦幅值;p為極對數。則
(10)
式中:kδ為氣隙相關系數;F為V型磁鋼提供的總磁動勢。將式(9)代入式(10)得:
(11)

轉子分段斜極(定子斜槽)的重要作用是可以削弱齒槽轉矩、齒諧波電勢,然而其在削弱諧波的同時,也會削弱主磁場以及減小輸出轉矩,這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在追求轉矩的平滑性時,必然要犧牲一定的轉矩密度。文中NVRPM應用分奇數段斜極理論分析(n為分段數,偶數段分析同理)。
圖4所示為分奇數段斜極下空間矢量圖,可得轉子合成轉矩公式,其中α為斜極角(電角度):
(12)

圖4 奇數段斜極空間矢量圖
定義kskewpole_PM、kskewpole_RE分別為永磁轉矩削弱系數和磁阻轉矩削弱系數:
(13)
(14)
式(13)(14)即基波時斜極(斜槽)系數,可得分段斜極后電磁轉矩公式:
kskewpole_REsin(2β)]
(15)
由式(15)發現,NVRPM若采用分段斜極法或斜槽法,電磁轉矩的幅值由于兩個轉矩削弱系數的存在會有所減少,并且內置V型線性啟動電機存在磁阻轉矩,故對比表貼式磁極結構(僅有永磁轉矩削弱系數),電磁轉矩會減少更多。
依文獻[17]給出第v次諧波斜極系數kskew_pole_v,即式(16),得式(17),NVRPM極數2p與槽數Z的最小公倍數用LCM(Z,2p)表示。
(16)
(17)
即有斜極角(電角度)α的表達式(18):
(18)
將上式分段數n取極限得斜槽角γ:
(19)
故以式(18)(19)分析,分段斜極電機的斜極角為斜槽電機斜槽角(n-1)/n,當分段數趨于無窮段時越契合。實驗設計的NVRPM(Z=36,2p=6)計算其最佳斜槽角為30°電角度,然而軸向分段數應考慮鐵芯軸長與加工工藝,一般取5為宜,故最佳斜極角為24°。
所設計的NVRPM模型參數見表1。當NVRPM結構設計完成后,將其導入Maxwell2D中并且構建模型進行分析。其材料屬性按實際選用材料設置,網格環境基于3 mm單元進行剖分,且因為實際環境中外界空間磁場干擾較小,其邊界條件設外表面。

表1 NVRPM模型參數
為利于生產工藝與節約成本,兩類空氣槽均為10 mm直徑的圓柱孔。圖5所示為NVRPM在空載狀況下磁密與磁力線分布,可見氣隙處磁密較好,且齒部磁密未達飽和,符合預期設計。

圖5 NVRPM磁密與磁力線分布
氣隙磁密隨圓周方向的分布見圖6,由于結構的優化,Bδ不再是平頂波而趨于正弦化,顯而易見其6處峰值在6個磁極附近,最大磁密達到了1.037 7 T,與路算相近。

圖6 氣隙磁密隨圓周分布
當NVRPM不加負載時,可得其三相空載反電勢如圖7(a)所示,A相曲線從零值開始以幾近正弦規律變化一個周期,圖見有效值約166.3 V,約0.76倍額定電壓,符合要求。圖7(b)所示A相反電勢曲線對比,比較V型轉子結構不做優化時,NVRPM曲線正弦化更加明顯,且它不損失反電勢幅值(V型有效值162.0 V),這由于余弦型非均勻氣隙與最佳斜極角的設計。將A相反電勢作頻譜分析,計算可得它的波形畸變率僅為0.9%。

圖7 空載工況分析
實驗在氣隙均勻、22 kW、3 000 r/min V型轉子電機基礎上,對不同余弦幅值,即公式(9)中A值,進行電磁性能分析。圖8中,隨著余弦幅值A增大,空載氣隙磁密波形的正弦性有很大的改善。同時,伴隨A的增加,其基波幅值亦增大且諧波減少,電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圖9為余弦型氣隙轉矩特性分析,因氣隙的不均勻使得氣隙磁密諧波分量減少,故圖9(a)中隨著A增加電機齒槽轉矩峰峰值明顯降低;由圖9(b)可得,當采用余弦型氣隙結構時,轉矩脈動明顯低于采用均勻氣隙電機,且輸出轉矩圍繞70 N·m波動。此結構利于減小電機振動、噪聲,且整機運行平穩。因此,合理選擇A數值以對模型進行優化設計,考慮氣隙處厚度函數幅值A宜選0.3。

圖9 不同數值A的轉矩特性分析
計算36槽6極NVRPM磁體旋轉360°電角度時齒槽轉矩。將電機轉速設置為1(°)/s,轉子旋轉120°機械角度,故齒槽轉矩有12個周期并且計算120 s。圖10(a)計算齒槽轉矩峰峰值僅達到53.75 mN·m;而圖10(b)顯示初始V型轉子電機與該電機模型齒槽轉矩對比,峰峰值由原來2.960 2 N·m降至0.053 7 N·m,幅度減小98.2%,故結構優化使電機齒槽轉矩大幅度削弱,性能得到改善。

圖10 NVRPM齒槽轉矩分析
NVRPM定子繞組采用三相電流源激勵,當穩態運行時設置兩個周期下輸出轉矩曲線如圖11所示。其平均轉矩70.51 N·m,轉矩波動在峰峰值1.49 N·m內,故轉矩波動率2.1%,符合波動率小于10%的工程要求。比較初始V型轉子電機,其平均轉矩70.05 N·m,轉矩峰峰值9.72 N·m,則轉矩波動率13.8%。氣隙結構的改良與最佳斜極角的應用使得電機轉矩波動降低11.7%,轉矩輸出更為平穩。

圖11 NVRPM輸出轉矩分析
同步仿真NVRPM的效率,如圖12所示。圖中黑色包絡線為轉矩-轉速曲線,易知當額定轉速n(3 000 r/min)小于3 600 r/min時,電機運行于恒轉矩區,而若轉速大于3 600 r/min時電機處于弱磁擴速區;圖中紅色區域及等位線顯示運行效率高于91.4%區域,這表明NVRPM具有寬廣高效的運行范圍,且輕載運行高效節能更明顯。當轉速處于額定轉速附近時,圖中注點可見各梯度效率約96%,效率高效符合預期。

圖12 NVRPM轉矩-轉速-效率圖
圖13所示是基于效率仿真給出的轉矩-轉速-損耗圖,圖13(a)為NVRPM鐵損分析,電機在額定轉速運行時隨著輸出轉矩提高其鐵耗亦增大,輸出轉矩70 N·m時鐵耗約308 W;由圖13(b)所示:NVRPM的加載連續區(3 000 r/min帶載穩態運行)總損耗約507 W且未觸及高損耗的紅色區域,由于空氣槽的結構設計,相比初始V型轉子電機655 W總損耗,該結構電機損耗減少幅值達22.6%,能源利用率提高。
NVRPM溫度仿真如圖14所示,顯而易見,銅線部分溫度較高,熱量集中在定子繞組中,而轉子上多空氣槽的結構利于整機的散熱,為樣機試制提供借鑒。

圖14 NVRPM熱分析結果
將NVRPM參數給予廠家試制并測試。圖15(a)(b)為超高效壓縮機用永磁同步電動機測試圖與現場使用圖,樣機測試結果如圖16所示。可知該電機在不同轉速、不同轉矩下,均可保持較高效率和功率因數,體現高效節能的顯著優勢。表2為額定工況下測試數據和仿真數據,由Eff曲線測試效率約96.32%,與仿真效率96.3%相近。兩者吻合程度較好,符合設計要求。

表2 額定工況下測試和仿真數據

圖15 樣機測試(a)與現場使用(b)

圖16 整機測試結果
本文作者以3處結構的優化調整來設計一款22 kW、3 000 r/min的壓縮機用內置新V型轉子永磁同步電機,方式為:在轉子表面上設計一定數量對稱空氣槽;在氣隙處設計余弦型非均勻氣隙結構;在磁極上采用分段斜極式并計算最佳斜極角。依參數建立NVRPM仿真模型,并研究非均勻氣隙結構余弦幅值A對電磁性能的影響,選取合適的A值。然后在低頻電磁場仿真NVRPM的電磁特性,其齒槽轉矩幅度減小98.2%,轉矩波動率低至2.1%,總損耗減少22.6%,效率高達96.3%且運行區域寬廣高效。最后試制樣機,測試結果與仿真結果基本吻合,表明:NVRPM的結構設計具有實踐性,效率更高、品質更好,更適合壓縮機生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