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鸝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14
設計管理是指在改造項目中對設計過程進行有效組織、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在改造項目中,設計管理的實踐對于保證項目的質量、進度和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介紹某改造項目的設計管理實踐及總結,旨在分享經驗并提供啟示[1]。
本文介紹的案例為某寫字樓裝修改造工程。項目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內,地下2層,地上28層,建筑高度94m。主要包含主樓辦公室、電梯廳、開敞辦公區、會議室、前廳等空間的室內裝修改造;通風空調系統更新;弱電智能化系統升級;配套給排水、消防系統、電氣系統更新;電梯加裝及換新;景觀工程增項等內容。筆者屬于項目管理團隊,任職設計管理崗,具體負責設計管理、專項方案設計管理、深化設計施工圖管理、配合報批報建、現場設計服務等設計管理相關工作。
方案的定稿及實施需經歷以下環節:
①需求對接:與使用部門對接,溝通使用需求,繪制平面布局;若涉及到部門間的需求沖突,組織會議協調,或與建設方代表溝通,由其協調。
②布局及細節確認:平面布局(含家具布置方式、打印機布置位置等細節),經使用部門確認后,再報建筑專業和建設單位確認。
③方案設計:裝修單位開展設計,出綜合天花布置圖及針對重要空間位置出方案效果,例如1-3F、會議室、茶水間、電梯廳、領導辦公室等重要空間。在設計過程中,會與機電專業配合、與現場保持對接,確保方案布置的合理性。
④成本核算:在本改造項目中,方案匯報基本三要素為綜合天花布置圖、效果圖、方案造價。當設計團隊的方案和綜合天花圖紙出來后,有造價分析能力的設計部門必須提供方案估價,項目部成本合約室及跟蹤審計進行審核;設計部門無能力提供的情況下,由項目部成本合約室提供,跟蹤審計審核。
⑤方案匯報:景觀、機房、展陳、軟裝家具、食堂等專項設計方案均需按上述方式進行。當方案具備討論條件,先由項目部組織設計團隊內部進行溝通討論,召集設計總負責人及設計團隊各相關專業一起,進行內部討論及調整。待方案成熟具備匯報條件,與建設單位代表溝通,申請方案上會,向建設單位領導進行匯報。
⑥方案優化及比選:本改造項目對于效果圖的要求非常高,要兼顧末端點位、家具窗簾等軟裝布置細節效果,確保效果圖呈現的就是最終我們落地實施所期待的效果。施工階段則要求施工單位要最大化的呈現效果圖效果。方案的上會通常至少要經歷3-4輪才可定稿,每次的匯報都會盡量保證有至少2個比選方案供選擇。
①重難點示例:1-3F的設計,屬于本項目的重要空間節點設計,通過方案和造價的反復對比,提出各種改造可能性,協助使用方進行改造范圍及利舊部分的決策。通過方案、施工圖的調整,結合機電專業的配合、聲學專業的模擬分析,最終在造價允許范圍內選擇最優裝修方案;進而再由軟裝單位進行家具選型及配色、景觀部門進行植擺設計,每一次的方案調整均已效果圖方式進行呈現。
以某細節案例為例,2F、3F的開敞區域,設計效果初步定的展示區域天花標高2.7m,靠核心筒走道區域2.5m,天花有個跌級。針對此問題,為達到最優效果,探討是否可以取消跌級。僅在方案的討論階段,就將后續工作前置;由裝修單位提供節點圖紙,機電專業提供管線布置圖紙給BIM,由BIM團隊進行了BIM建模,布置室內管綜,結合現場實際測量尺寸,分析是否可能實現。就此一處細節,裝修、機電、BIM及項目部團隊,抓緊趕工就花了1周時間進行建模分析,只為達到最優效果。最終分析結果無法取消跌級。此類隱形工作在整個方案過程中有很多。
②方案的優化調整量巨大,不完全統計有如下設計增項清單:(如表1所示)。

表1 本項目設計增項清單(截選)
展廳設計、家具設計等重要區域,建設單位組織相關考察調研,學習了解同類型企業的設計情況。對于機房冷通道機柜、進出口閘機選型、電梯轎廂效果選型,項目部也組織設計團隊進行了多次考察,只為調研市場現狀、設備效果及造價情況,力求在造價范圍內打造精品項目。
在設計部介入初期,結合項目總進度計劃進行設計計劃的編制,按類別對項目全部設計管理工作進行分類梳理,查漏補缺。并將每項工作分階段進行緊前、緊后任務細分,細致到每一階段的完成時間計劃、各環節負責人、完成情況,制作并完成“設計緊前緊后工作計劃一覽表”。之后本項目的全部設計管理工作則圍繞該一覽表展開。
設計管理流程,較常規項目流程更為復雜,介入設計團隊內部較深。

圖1 本項目設計管理流程
① 方案定稿;② 綜合天花和平面布置圖紙設計(協調裝修與設計各專業對接);③ 綜合天花和平面施工圖上報建筑審核;④ 建筑報設計總負責人審核;⑤ 2-3輪的反復修改至綜合天花定稿;⑥ 提資給機電專業進行設計;⑦反復勘查現場,協調至機電專業圖紙定稿;⑧ 裝修結合機電圖紙進行裝修水電設計; ⑨ 組織機電團隊討論回路劃分,結合照度分析、DIA設計進行線路回路設計;⑩ 提資給機電專業老總審核,反復修改至定稿;?結合家具平面布置進行出線點設計及布局;?進行施工圖報審,報設計主導部門、設計總負責人審核;?審核通過后,報項目部成本合約室審核預算,進行成本控制;?成本在限額范圍內滿足要求,則報使用方(部分專項需要)、報建設方代表進行施工圖確認簽字;?手續完備,則通知設計走正式出圖流程。
設計管理部及時組織設計協調會,解決設計團隊內部、施工及設計之間待解決的問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設計管理部每周至少組織1次設計協調會,會前收集建設方(包含使用部門)、設計團隊、施工現場等各方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性的進行會議討論;并對上周設計問題實施情況在會上進行匯報,確保各方落實責任,共同推進項目實施進度。
行政審批風險是每個項目都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最終的影響往往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需要項目部對潛在風險問題提前預判,與審批環節中的關鍵人員提前溝通,且充分發揮設計院技術優勢。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新增項或需求的調整時,項目管理部會積極尋求外部技術支持,提供多種比選方案,配合從造價、可實施性、工期等方面提供意見及建議[2]。以辦公隔斷是否一定要采用A類成品防火玻璃的問題為例。由于采購量大,影響面廣,前期項目管理部對玻璃隔斷的問題高度重視。
變更流程: ①項目部預收到建設方非正式指令需求 →②項目部進行方案、現場施工情況(實施條件)及造價的梳理 → ③與建設方進行匯報溝通(匯報內容含變更方案、造價、現場實施條件現狀、潛在難點及風險、對于建設方后期是否存在審計風險等) → ④建設方決策 → ⑤項目部擬請示函或建設方給正式指令函件 → ⑥項目部申報變更洽商記錄(附變更設計文件、造價金額) → ⑦監理、跟蹤審計、項目部、設計部門負責人、建設單位進行簽批 → ⑧設計依據變更洽商記錄簽字單發起流程出正式變更文件 → ⑨項目部發放施工現場。
針對過程中的變更梳理,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 建設單位原因導致的變更: 主要是需求調整(使用功能、改造范圍等的調整)、效果提升、家具及裝修平面調整、現場效果不理想而引起的變更。
② 勘察設計單位原因導致的變更:設計缺漏項、合理化建議(圖紙會審意見、專家老總意見修改類)、設備材料選型變更等而引起的修改。建設方領導、行業專家及設計團隊也是力求精益求精,合理化建議造成的自查自改占主要。方案優化、設計參數調整、設備選型更改、燈帶遺漏補圖、連廊走道結構補圖等。
③ 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專業分包、設備材料供應等原因導致的變更:設計優化、現場施工錯誤、施工部署或施工組織、物資供應質量問題或供應不及時造成的變更。
④ 現場實況等不可抗力原因導致的變更:執行的強制性規范、標準及圖集的變更,現場實際施工條件變化導致的變更。由于本項目為改造項目,很多現場情況在拆除后實際實施過程中才會發現。
設計管理是EPC總承包項目管理的“龍頭”,對整個建設工程的質量、進度和投資控制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建設項目開工前,項目部應在做好項目管理策劃的同時完成設計策劃,明確項目設計管理方及設計團隊的職責范圍、設計范圍、設計界面劃分、進度、質量、費用等相關要求[3]。
改造項目的方案設計一定要考慮現場環境及可實施性,避免后期的反復修改。建議前期方案設計時,要組織專業內部評審或專家評審,有條件的話可結合BIM設計進行評估。
建設單位是項目的總組織方,是核心關鍵。一定要重視與建設單位的反復溝通,引導建設單位進行需求探討和前期挖掘,避免到施工階段的倉促調整。
相關方的參與意愿及積極性很重要,項目的配合一定要充分尊重相關方的參與意愿,選擇主觀參與意愿強、服務好的設計總包及分包團隊。從設計管理,加強對設計團隊的獎懲管理辦法,制定明確有力的獎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