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強
(南京輪渡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1)
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在長江沿岸分布著各式各樣的躉船。躉船是指不航行的、用錨及纜索或其他設施長期系固于岸線邊或特定水域的船舶及水上設施[1],主要用于海事、航道、公安、旅游、港口物流、客汽渡運等。為保障水上生命財產安全、防止長江環境污染,在一艘躉船的全生命周期中,先后經歷建造檢驗、年度檢驗、中間檢驗、換證檢驗、船底外部檢查等,檢驗周期根據檢驗類別分為1~8 年不等。因躉船無動力航行,如遇營運檢驗需要進船塢或船臺,只能由水上專業起重船、拖輪協同作業,拖運至船廠檢驗維修,必將帶來躉船起拋錨置換和拖運安全風險大、維修經濟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如何化解躉船檢驗維修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矛盾尤為重要。
某100 m躉船主尺度如下:船長101.0 m,型寬14.0 m,型深2.9 m,滿載吃水1.8 m,建造完工日期2010年12月8日。
該躉船使用地點為南京中山碼頭,主要用于靠泊渡船,供乘客上下過渡使用,船體結構為縱橫混合骨架鋼質全焊接,上層建筑采用網架結構,主甲板設船員休息室、貴賓休息室,具有造型美觀,空間受力好,抗風壓雪載能力強,經濟使用性較高等特點。圖1為躉船側視圖和主甲板布置圖。

圖1 躉船側視圖和主甲板布置圖
自2020 年6 月1 日起,新修訂的《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規定2019》(以下簡稱《內規2019》)頒布實施。在第3章“簽發內河船舶安全與環保證書檢驗”的船底外部檢查中,增加了水下檢驗適用條件、檢驗項目、檢驗報告等條款,具體對水下檢驗條件進行了詳細描述[2]。
根據現行最新《內規2019》及《內規2023 修改通報》等法規要求,躉船申請水下檢驗代替中間(塢內)檢驗,躉船所有人需向船檢機構提出申請,并取得船舶檢驗機構同意后方可實施。編制《躉船申請水下檢驗及測厚檢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檢驗時間、檢驗地點以及檢驗具備的條件予以說明,《方案》內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資料:①第三方檢測公司出具的躉船預檢報告;②第三方檢測公司出具的躉船水密橫艙壁結構檢查報告、水上無損檢測測厚報告等;③躉船所有人出具的近三年船舶維修保養記錄、設施設備安全檢查記錄、隱患排查治理記錄等;④法律法規及船檢機構要求的其他資料等。
2022年7月,江蘇省南京市交通執法部門公布并實施交通運輸“水十條”[3],船檢機構根據航運相關單位遇到的普遍性問題采取的針對性解決措施,對部分符合條件的躉船實行“一船一策”進行綜合評估,采信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躉船的水下探測報告,依法開展水下檢驗,延遲躉船進塢周期,保障水運行業安全、穩定、健康發展。
1)水下檢驗作業內容。根據法規要求,經過與驗船師、第三方檢測公司、業主相關人員溝通,結合躉船相關圖紙及現場實際狀況,確定檢驗范圍、檢驗方法。
(1)船體水下探摸檢查。船體底板、側板水下結構進行錄像檢查,檢查上述部位有無變形現象,有無由于局部凹陷或扭曲引起的缺陷。局部攝像檢查,重點檢查靠船區域、潮差水位變化區域、船體板材及板材焊接處等部位有無損傷及缺陷等。
(2)船體水下部分攝像檢查。本次潛水作業地點位于南京長江水域,其水質能見度較好,采用水下攝像檢查。
2)人員、設備配備。作業單位成立水下檢查與測厚作業經理部,由具有豐富水下檢查經驗的人員擔任項目經理,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實施各項工作。經理部由潛水員、潛水監督員、檢測工程師、機電員、后勤保障員等5~8 人組成。檢測主要設備有:水下錄像設備(UWS3420 型)、空氣潛水電話、超聲波測厚儀、空壓機、需供式潛水臍帶、面罩、儲氣瓶及管系等。
3)檢測方法及內容。根據躉船水域環境特點,檢測方法主要為水下目視檢測、水下錄像檢查、水下無損測厚等。
(1)水下目視檢測。根據水下船體外板清潔程度,決定是否需要人工清除被檢表面的水生物等,以滿足用肉眼、照相或錄像時做近距離的觀察。潛水員與驗船師通過水下錄像設備建立雙向通信,實時觀察躉船結構表面是否存在扭曲、彎曲、劃傷、凹凸變形等缺陷。
(2)水下錄像檢查。潛水員水下手持高清攝像頭,按照驗船師和船東代表確定的程序、路線和部位進行總體性的錄像。根據能見度、水深變化,潛水員實時調整攝像頭的照明亮度和角度,保證錄像畫面中檢測構件的清晰完整。檢查躉船船體結構、系泊設備錨及錨鏈等潮差變化區域、船體板材及板材焊接處等部位有無損傷及缺陷。
(3)水下無損測厚。根據不同的船型、測厚量以及測厚條件等特點,準備好測厚設備及附屬工具。根據躉船設計圖紙,按現場驗船師要求的測厚區域、測厚點、測厚數量開展測厚工作,評估檢測構件的腐蝕平均狀況,本次水下無損測厚結合目視檢測同步進行。
4)水下檢測、錄像程序。潛水員水下檢測路線示意圖如圖2 所示,水下檢測時,潛水員以“之”字形由船首向船尾方向移動,將船板呈現在攝像畫面中。潛水檢測人員將水下檢測的情況實時報告給水上檢測工程師,并如實記錄,作為編寫檢測報告的依據。

圖2 潛水員水下檢測路線示意圖
5)安全、環保措施。躉船所有人要嚴格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統籌協調安排水下檢驗各項工作。在作業現場,各相關方樹立環保意識,禁止將垃圾、雜物拋入江中,嚴禁船舶油污水溢出污染環境。作業單位必須具備潛水服務能力與信用評估等級資質,作業潛水員必須持有《潛水員證書》《無損檢測人員水平認可證書》《水下測厚人員水平認可證書》等。項目經理應安排專人對所有設備器材進行檢視,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潛水員應嚴格按照潛水、減壓規范程序作業,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如水下作業潛水員出現險情時,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經理,在統一指揮下,按應急預案立即組織人員設備、后勤保障采取自救措施,保證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
1)船體外板及結構檢測結論。潛水員在水下對船底外板進行目視檢查、水下錄像、無損測厚,對檢測基礎數據匯總、分類、歸納、分析,將船體外板的設計板厚、理論板厚、檢測板厚進行對比,船體外板水下檢測對比表見表1。表1 中,最大允許腐蝕量根據《河船法定營運檢驗技術規程》(2011)中營運船舶船體強度衡準具體要求計算[3]。結果表明:該躉船船體結構未變形,外板輕微腐蝕未超限,焊縫飽滿,未發現明顯損傷及缺陷。

表1 船體外板水下檢測對比表mm
2)躉船系泊錨鏈檢測結論。該躉船艏艉共設置系泊錨鏈6 根,錨鏈直徑為50 mm,每根長度137.5 m。潛水員對系泊錨鏈、轉環、卸扣等設備做目視檢查,未發現有損壞、砂孔、裂紋、變形等缺陷,躉船錨鏈檢測記錄表見表2。表2 中,錨鏈蝕耗極限根據《河船法定營運檢驗技術規程》(2011)中船舶舾裝設備的檢驗具體要求計算[3]。結果表明:該躉船系泊錨鏈外部檢視正常,蝕耗值符合規程要求,未發現影響安全的缺陷。綜合評價結論:經驗船師綜合評估,該躉船船體構件蝕耗在允許范圍內,未見扭曲、撞擊變形等缺陷,船體外板防腐油漆總體狀況良好,水下檢驗合格。

表2 躉船錨鏈檢測記錄表mm
1)根據社會服務承諾要求,該躉船所在航線需全年365 天(惡劣天氣除外)不間斷運營,采用水下檢驗代替船底外部檢查的方式,躉船在原水域的靜態、動態環境均未變化,不影響過江乘客正常出行。
2)降低躉船置換、拖運、上下船塢(臺)的安全風險,節約躉船檢驗維修生產成本投入。據不完全統計,自《內規2019》頒布實施以來,航運相關單位以水檢代替塢檢節約塢修成本累計超千萬余元,讓內河黃金水道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水下檢驗受氣候條件、水域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較大。為保證水下檢驗作業安全及檢測質量,一般適于水下作業現場工作環境的風力應≤6 級,浪高≤1 m,水流速度應≤1.0 m/s。
2)作業前制定應急預案,作業中做好潛水員安全保障防范措施。水下作業過程中,實時掌握波浪、潮汐、水流運動的動態變化,按規范流程作業,確保作業全過程安全可控。躉船四周水域嚴禁機動船舶航行、停靠,防止造成潛水員人身傷害,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本次100 m 客渡躉船營運檢驗中,采用水下檢驗代替船底塢內檢查,船檢機構按照法規要求,建立健全船舶設計、建造、維修、檢驗、報廢等“一船一檔”數據檔案,統籌協調,綜合評價,在躉船全生命周期中,強化“事前預判、事中監管、事后總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監管,確保船舶的安全、穩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