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歐盟首個《歐洲國防工業戰略》,就加強歐盟國防工業能力明確了長期愿景。該戰略概述了歐洲國防技術與工業基礎當前面臨的挑戰,以及充分發揮其潛力的機會,并確定了未來方向,目標包括:確保到2030年,歐盟內部國防貿易額至少占歐盟國防市場額的35%;穩步推進國防采購歐洲本土化進程,到2030年,在歐盟境內國防采購的份額至少達到國防采購預算的50%,到2035年增至60%。負責數字政策和競爭事務的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表示,歐洲安全局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成員國激增的國防預算應“共同投資并投資歐洲”,并使歐洲“從危機應對模式轉向結構性防御預備模式”。
歐盟委員會當天還提出《歐洲國防工業計劃》的立法提案以及確保國防產品能夠及時供應的措施框架。根據計劃,歐盟將在2025至2027年動用15億歐元預算,繼續增強歐洲國防技術與工業基礎的競爭力。

2月26日,匈牙利國會選舉匈牙利憲法法院院長舒尤克·道馬什為匈牙利總統并以188票贊成、6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批準關于瑞典加入北約議定書的議案。3月5日,匈牙利總統府網站發布消息稱,匈牙利總統舒尤克當天簽署批準瑞典加入北約議定書的議案,正式批準瑞典“入約”。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后,瑞典和芬蘭同年5月同時申請加入北約。按照規程,北約所有成員國必須一致同意才能吸收新成員。芬蘭已于2023年4月正式獲準加入北約。匈牙利是最后一個批準瑞典“入約”的北約成員國。隨著匈牙利的“放行”,瑞典將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

3月4日至6日,澳大利亞—東盟特別峰會在墨爾本召開。澳大利亞從1974年開始成為東盟的對話伙伴,此次峰會旨在紀念澳大利亞與東盟建立關系50周年。按峰會議程,此次峰會討論關于加強東盟與澳大利亞合作關系,雙方對地區未來的愿景,以及雙方合作解決共同挑戰的方式。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在峰會期間宣布了一系列加強與東南亞商業往來的重點措施,包括推出一項20億澳元的投資融資機制,以促進在東南亞的投資。此外,澳政府宣布將在未來四年提供1.4億澳元,用于延長與東盟的基礎設施伙伴關系計劃。澳政府還將任命十名澳大利亞商業代表,以促進澳大利亞與東盟經濟體之間建立更密切的商業聯系。6日,澳大利亞與東盟發布聯合聲明《墨爾本宣言》。
3月4日至14日,韓美兩國舉行代號為“自由之盾”的年度例行演習。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等12個國家參與演習。此次軍演規模與去年持平。去年的“自由之盾”軍演演習時長11天,穿插了聯合登陸、聯合特戰等20多場演習。韓美此次進行48場實戰演習,是去年的兩倍。演習包括空中打擊、實彈射擊、轟炸訓練等。實彈演習包括“探測和打擊”朝鮮巡航導彈的場景。此外,韓美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將演練陸地、海洋、空中、網絡、太空等多領域作戰。“自由之盾”演習是韓美兩國軍事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一般在每年3月舉行。此外,韓美還會在8月舉行“乙支自由之盾”年度例行演習。
對此,朝鮮國防省發言人4日發表談話,強烈譴責美國和韓國當天再次啟動“自由之盾”大規模聯合軍演,認為這將加劇半島地區形勢的不可預測性,并嚴正警告立即停止加劇挑釁、造成不穩定的行動。同日,韓國民間團體“和平統一開創者”在首爾龍山總統府前舉行抗議集會,要求立即停止這一軍演。
2月26日,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開幕,4000多名各國代表出席,共商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全球環境治理問題。大會持續至3月1日,主題為“采取有效、包容和可持續的多邊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本屆大會主席萊拉·貝納利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環境是經濟和社會的基礎,此次大會將致力于推動團結、包容的多邊主義行動,以一體化的方式應對氣候變化、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污染這三大環境危機。在為期五天的大會議程中,包括各國部長級官員、商界領袖、科學家和環保活動人士在內的參會者審議并通過多項決議和決定,討論應對環境危機和由危機所引發的貧困與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等具體社會問題。
聯合國環境大會是全球環境問題的最高決策機制,旨在激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挑戰的集體行動。其前身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201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升格為聯合國環境大會。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于2014年6月在內羅畢召開。
自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茲去年贏得選舉以來,印度與馬爾代夫的關系出現惡化。穆伊茲承諾要驅逐駐扎在馬爾代夫的印度軍隊。此前,穆伊茲已要求印3月10日撤出第一批印軍,剩余人員需在兩個月內撤離,但同時他同意印“文職人員替換駐軍”的提議,以此維持印在馬代的人道主義援助能力。對此,印度擬在撤離馬爾代夫前啟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拉克沙群島海軍基地,旨在加強新德里對該地區的“作戰監視”。印海軍表示,3月6日擬正式啟用新基地,并將拉克沙群島現有的一支小型分遣隊變成一支“獨立的海軍部隊”。
印度的拉克沙群島位于馬爾代夫以北約130公里處,米尼科伊島是拉克沙群島最南端的島嶼,橫跨重要海上交通線,此島上的新海軍基地位于距馬爾代夫最近的地方。

2023年8月,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批準解散國民議會,此后巴進入看守政府期。2024年2月8日,巴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投票。計票結果顯示,本屆國民議會選舉中任何政黨或獨立參選人集團均未單獨獲得過半數議席。經過連日多輪協商,巴基斯坦主要政黨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與人民黨達成一致意見,同意組建聯合政府,并一致推舉夏巴茲競選新一屆政府總理。3月3日,巴基斯坦國民議會舉行總理選舉,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主席夏巴茲獲得201名議員支持,當選新一任總理。4日,夏巴茲在巴首都伊斯蘭堡總統府宣誓就職。就職儀式由阿爾維主持,巴參議院主席桑吉拉尼、國民議會(議會下院)議長薩迪克等出席。儀式結束后,夏巴茲前往總理府檢閱三軍儀仗隊,開始履行總理職責。根據巴基斯坦憲法,政府總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這是夏巴茲第二次擔任巴基斯坦總理,他曾于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擔任巴總理。
3月1日,為期一天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第八屆峰會在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首都金斯敦舉行。峰會通過《金斯敦宣言》,內容涉及糧食安全、地區安全局勢、氣候變化、加強一體化等議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應邀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他表示,團結與合作是拉美地區歷史的試金石,也是拉共體的使命。拉美地區團結合作,推動了哥倫比亞和平進程以及委內瑞拉與圭亞那領土爭端的解決。會后,洪都拉斯接替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出任拉共體輪值主席國。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承諾,將加強地區一體化、加強民主,并倡導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公平和繁榮的地區。